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管道专项质控小组对管道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成立院级管道专项质控小组,每月进行全院管道检查,每季度就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分析、指导及质量追踪。以便利随机抽样法抽取本院护理管理者及护士2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管道专项质控小组对管道护理管理的作用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87.1%~100%的调查对象认为管道专项质控小组能帮助护士提高认知、规范管道护理行为、减少或消除管道滑脱机率、持续提高管道护理质量。结论管道专项质控小组的成立,为持续提高管道护理质量及防止管道滑脱提供依据,从而保证深入开展管道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管道护理。

  • 标签: 级管道专项质控小组 管道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气管导管、胸腔引流管等,这些导管的应用主要的目的是维持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在患者生理功能未恢复之前,管道脱出是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的。掌握病人管道脱出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并及时的进行补救,这会显著降低因为管道脱出所造成的安全性威胁。文章分析病人各种管道脱出的预防和应急措施,旨在为实践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管道脱出 预防 应急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综合平衡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两组患者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管道护理中实施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干预方式可降低患者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管道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对 CT影像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年 1月- 2019年 4月,研究对象选择自我院医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选择 65患者,分析这 65例 患者的CT诊断结果。 结果:患者的诊断结果可分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血管束异常、浸润性改变或磨玻璃改变、肺气肿、肺肿瘤 等。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临床中合理运用CT诊断,可以及时取得患者的疾病进展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指导,并排除其他并发症,提升对该部分患者的诊断效率。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CT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诊断患儿情况,该操作为侵入性操作,在检查过程中患儿机体存在不适感。对此,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下,还需将护理贯穿在检查的各项工作中,使患儿配合检查工作,提升患儿机体耐受性及舒适度。对此,本文对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注意的问题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 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接收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中选择13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常规护理,观察组68例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SCL-90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可有效调整患者心态,改善其就医体验,值得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纤维支气管镜 满意度 SCL-90症状
  • 简介:气管插管脱出的情况在临床屡见不鲜,如果情况未被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并由此引发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气管插管移位比较容易被工作人员所忽视,移位不仅是脱出前的先兆,并且气管导管过深容易造成单肺通气,过浅易导致漏气^[1-2]因此,规范化的气管插管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院ICU的实际情况,对气管插管移位和脱出的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 护理
  • 简介:气管切开是辅助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及呼吸支架功能障碍等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可增加800m/d,尤其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呼吸道水分丧失量增加,容易形成痰痂,进而造成肺部感染,所以加强气道湿化,促进排痰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于呼吸微弱,丧失咳嗽能力的患者尤为重要。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院对107例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气道湿化,促进排痰,有效防止痰痂形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气管切开后 湿化护理 高原地区 慢性呼吸衰竭 气管切开患者 危重患者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进行生命支持、治疗呼吸衰竭已成为一种常规手段。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咳嗽反射受抑制,咳痰能力丧失,因此气管内吸痰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重要方法。但呼吸机相关并发症逐渐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国外文献报道,VAP的发病率为9%~70%,死亡率为50%~69%。为了给机械通气患者及时、安全、有效的吸痰,防止各种并发症,广大护理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现将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气管内吸痰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180例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住院号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改善预后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整体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并发症 预防效果
  • 简介:绝大多数口腔颌面部肿瘤病人需手术治疗,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手术均不同程度地破坏邻近组织器官,需行游离皮瓣或邻近组织的修复。为预防上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呼吸困难,病人常需行气管切开术。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7年1月-2009年6月共收治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保留鼻气管插管94例,通过改良护理技术,延迟拔除气管插管时间,

  • 标签: 颌面部肿瘤 气管插管 护理
  • 简介:气管扩张症是慢性肺部化脓性疾病之一,主要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所致的扩张和畸形,其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漫长而迁延,支气管扩张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而其基本因素是支气管壁异常薄弱和反复阻塞、感染引起的黏膜、弹力纤维、肌层和软骨环状的改变和破坏,导致不可逆的解剖异常,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围手术期护理 肺部化脓性疾病 患者 慢性炎症 支气管壁
  • 简介:临床工作中气管切开、全喉切除或半喉切除术后,颈部加压包扎敷料堵塞气管套管口的现象时常发生,与颈部敷料包扎过多、颈部的解剖位置及术后颈部肿胀消退致敷料过松有关。以往术后患者采用平卧位预防,若采用半卧位或端坐位时,由于重力作用常致敷料下压,导致套管堵塞,使患者呼吸不畅,套管内分泌物也易污染伤口敷料。我科2006年6月-2007年12月对气管切开全喉切除或半喉切除患者54例,

  • 标签: 伤口敷料 颈部肿胀 气管套管 加压包扎 预防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改进护理管理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92 例气管切开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6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改进护理管理(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管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改进护理管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进护理管理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 简介: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为渡过危险期,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防止脑缺氧,往往需用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气道因失去上呼吸道对空气的过滤、清洁、加湿作用,进入下气道的气体温度、湿度降低,造成气道干燥,气道内分泌物干结在纤毛上,使纤毛运动能力丧失,分泌物不易排出而阻塞管腔,影响通气功能,导致气管抗感染能力下降,细菌侵袭力上升,易出现肺部感染,给护理造成一定困难。在实践中经反复探索与改进,使用自制简易护理装置,收到良好效果。

  • 标签: 气管切开术后 护理装置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 保持呼吸道通畅 行气管切开术 内分泌物
  • 简介:目的通过对长期气管切开患者的切口在常规切口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切口氧疗以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时间大于1个月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切口护理,观察组按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方法加切口氧疗。采用组间对照的方法,进行切口感染率的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真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切口采用氧气疗法,使切口改变无氧环境,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率。

  • 标签: 长期 气管切开 切口氧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就穴位埋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的疗效予以观察分析。方法:回顾本院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纳入符合标准的77例BA患者作为研究目标,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前一组纳入38例患者并予以基础治疗,后一组纳入39例患者并予以穴位埋针法治疗,就不同治疗方案应用疗效予以对比。结果:对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指标水平更高,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8.12—2019.12期间内接受气管切开的 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25例 ,使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5例 ,使用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观察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效果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气管狭窄段狭窄段长达2.5cm,最狭窄处内径达4mm,患者行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由于气管狭窄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护理中重视呼吸道、病情观察、生活护理。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明显,于2020年4月9号出院,生活已能完全自理。

  • 标签: 气管狭窄 支架植入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重要而积极的措施。为了预防切口和肺部感染,常规在气管套管口垫气管切开纱布,一般每天更换1~2次,但对于痰液较多并能自行咳出的患者,更换频率就要增加。2005年1月至2005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中,有11例气管切开纱布的更换频率平均在1h左右更换1次,频繁地更换纱布易引起气管套管脱出,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为减少气管切开纱布的更换次数,从2005年10月起,在气管切开纱布上加垫1张灭菌餐巾纸,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管套管 纱布 餐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