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苑愿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康复组改善更明显。结论: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放射学,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由开展前的60.18%提高到90.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5)。对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5.8%,显著高于实施前8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品管圈成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及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提高 儿少精神病人 文体训练合格率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 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 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 进行持续改进。结果 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 由开展前的 60.18 %提高到 90.3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6 , P<0.05)。对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率为 95 .8%,显著高于实施前 84 .3 %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6, P<0.05)。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品管圈成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 及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提高 儿少 精神病人 文体训练 合格 率
  • 简介: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围生产期产妇健康教育效果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幸孕圈”,以2015年1-3月收治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产科病房的277例产妇为对照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围生产期产妇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拟定整改措施;以2015年6-8月收治的283例产妇为观察组,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产妇健康教育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对围生产期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度、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均明显提高(P均〈0.01);早吸吮成功率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改善了健康教育流程与模式,增加了产妇易于掌握的健康教育方式,强化了护士专科护理能力,有效促进了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

  • 标签: 围生产期产妇 健康教育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本刊讯]2012年9月15—16日在闵行体育公园内进行了一场由上海市科协、市食安办、闵行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上海科普开放日”活动,本次科普日活动主题是“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上海市护理学会积极参与了这项大型科普宣传活动,针对本届科普开放日的主题,护理学会召开了多次动员协调会议,为开放日的成功布展做了充分的准备。此次活动主要由科普专委会和糖尿病学组联合承办,专家们特别制作了图片活泼、内容生动糖尿病饮食方面的宣传展板及易拉宝宣传板,并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在现场为前来咨询的公众提供手指血糖测试、血压检测和健康宣教等服务。为期2天的科普开放日活动中,护理人员累计测试手指血糖275人次,测量血压500余人次,健康咨询1200余人次。

  • 标签: 上海市护理学会 科普宣传活动 公众健康 糖尿病学 护理人员 血糖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活动指导对胃肠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胃肠手术后患者 8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位活动指导,对两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为 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 30.95%( P< 0.05)。结论:体位活动指导可促进胃肠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也能减少腹胀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体位活动指导 胃肠蠕动功能 胃肠手术
  • 简介:[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与满意度问卷调查提高肝胆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满意度。[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梳理病人术后返回ICU到返回普通病房的护理流程,并对从ICU转回普通病房的病人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影响病人满意度的因素,寻找真因,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比较活动前后效果。[结果]活动后圈员的品管手法、沟通协调能力、团队意识等均得到了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从改善前的87%提高到改善后的98%,制定了肝胆外科ICU护理工作制度、病人与家属通话制度,改善了病人转接流程。[结论]品管圈活动中结合满意度问卷调查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病人满意度 重症监护病房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ICU专科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况。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于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这个阶段内的ICU护士30名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 ICU专科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掌握情况。结果:通过调研统计可以看出,研究对象针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知识认知得分为(7.44±1.51)分,态度得分为(25.42±2.89)分,行为得分为(24.79±6.64)分;对相关得分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是否接受系统完善的培训活动,(P

  • 标签: []ICU专科护士 机械通气患者 早期活动 知识-态度-行为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于静脉血标本合格率的影响价值。方法:研究抽取院内治疗患者共344例,时间段控制在2021.1-2021.6之间,利用随机法实施分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172例。管理组采用品管圈活动静脉血标本检验管理,对比组实现常规样本管理,探究对比数据:静脉血标本合格率。结果:管理组产生标本污染、文书错误、取样数量错误、样本收集时间错误的比例较小,与一般组相比更低,管理组静脉血标本合格率占据明显对比优势(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静脉血 品管圈活动 标本合格率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经HELP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ICU危重患者实施四级早期活动预防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本院ICU收治的100例危重患者分组比较,其中ICU常规护理者50例纳入常规组,四级早期活动者50例纳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Braden压疮风险评分以及肌力评分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ICU 四级早期活动 获得性衰弱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的8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模式纳入A组(n=44)、B组(n=44),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五级法早期活动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LVESD、LVEDD、LVEF)、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衰)与死亡率、生活质量(SF-36)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护理后的心功能指标优于A组,P

  • 标签: 心脏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 五级法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透室护理期间实施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半年在我院血透室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具体入院起止时间为2020年6月~202年12月,共110例。对比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14.55%,其中,坠床、跌倒、出血、给药差错分别为5.45%、3.64%、3.64%、1.82%;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总发生率为2.73%,其中,坠床、跌倒、出血、给药差错分别为0.91%、0.91%、0.00%、0.91%。实施前和实施后总发生率对比有一定临床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血透室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更认可,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血透室 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肺炎是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性,尤其在冬春季节为高发阶段。临床上将肺炎分为很多类型的,多数患儿为细菌、病毒所致的肺炎病症,以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为主,如果能够给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干预,辅以良好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帮助患儿脱离险情,更能减少死亡率。因此,本次就针对该类疾病临床治疗时实行品管圈活动进行了探究:方法:近几年科室接收的小儿患者病例较多,此次从科室筛选主要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进行了研究,共筛选92例,计算机随机分组,实行的护理方法主要为常规护理及品管圈活动,对照组患儿为第一类,观察组患儿为第二类,对干预后的依存性、睡眠质量等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小儿和成年人不同,本身年龄较小,对医院的环境、医务人员、医疗设备比较陌生,身体的病症所带来的痛苦会导致患儿无法积极配合治疗,这对患儿病情的恢复非常不利,此次就该方面进行临床干预,观察组大多数的患儿都能在医生引导下配合治疗;由于肺炎病症会导致患儿有咳嗽、呼吸困难等表现,影响患儿睡眠质量,此次针对干预后患儿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对照组部分患儿睡眠情况较差,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患儿 雾化吸入 依从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患者获得性衰弱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实践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重症医学科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一组25例患者以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一组25例患者以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观察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获得性衰弱发生率4.00%(1/25),对照组中获得性衰弱发生率24.00%(6/25),(p<0.05);观察组患者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干预下,可有效预防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改善患者肌力与生活能力,加速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获得性衰弱 最佳早期活动策略 循证护理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提高饮食活动知晓率对息肉术后患者的治疗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肠息肉需内镜下治疗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常规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实行健康宣教包括饮食活动指导等护理干预方式,对息肉内镜治疗术后的再出血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相关统计并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息肉治疗后的再出血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实验组患者且P

  • 标签: 消化科内镜治疗 健康宣教 治疗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老年静脉留置针患者,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静脉留置针留针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21.03-2021.09于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计64例,计算机1:1随机数列行组别分设。常规组(常规管理,n=32),分析组(品管圈管理,n=32)。管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留置针留置情况及留置时间。结果:分析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情况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有意义(Z=1.987,P=0.047);分析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2.88±0.23)天,常规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2.19±0.27)天,数据比较有意义(t=11.004,P=0.000)。结论:针对行静脉留置的老年患者,给予品管圈活动下指引下的管理模式,利于改善留置针留置情况,延长留置时间,可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 老年 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4月期间医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抢救时间、平均心电图使用时间、平均静脉采血时间以及分诊评估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质护理 急诊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措施分析。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至我院就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奇偶分组法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行心脏康复护理。负性情绪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负性情绪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心脏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 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