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70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35例给予TACE联合索拉尼治疗(观察组),35例单纯行TACE治疗(对照组)。每4-8周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行肿瘤应答评价,评估临床疗效及索拉尼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0s分别为14_8个月和8.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TIP分别为10.3个月和5.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用索拉尼后有27例(77.1%)患者出现毒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TACE联合索拉尼治疗中晚期HCC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有望成为中晚期HCC的一种治疗模式。

  • 标签: 肝肿瘤 肝细胞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索拉非尼
  • 简介: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复发、转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策略,日益受到重视,并显著改善多种实体瘤的预后。本文就晚期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er,NSCLC)VEGF/VEGFR通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1g/m2,d1,8,15及顺铂90mg/m2分两天(d2,3)化疗.28天为1周期,3周期评价疗效.结果46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初治病例RR53.8%;复治病例3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吉西他滨 顺铂 联合化疗
  • 简介:^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已广泛用于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疗,特别对NSCLC疗效预测具有重要价值。PET/CT可以动态观察肿瘤组织的代谢,根据治疗前后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变化,通过可视或定量分析,在临床或亚临床水平达到早期预测NSCLC治疗疗效的目的。现将PET/CT应用于评价NSCLC疗效的文献作一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18F-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 简介:目的:评价MEAD(MIT,VP16,Ara-C,DXM)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例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MEAD方案化疗二周期,MIT5mg/m2/d,ivgtt,d1-2;Ara-C60mg/m2/d,ivgtt,d1-5;VP1680mg/m2/d,ivgtt,d1-5;DXM10mg,im,d1-5.每4周重复.结果:CR5例,PR9例,SD4例,PD2例,有效率(CR+PR)70%,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40%,血小板减少15%.经G-CSF或GM-CSF支持后恢复正常.结论:MEA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MEAD方案 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 毒副反应 诊断
  • 简介:我院从1996年1月起采用纤支镜插管行支气管腔内高剂量率后装配合外照射治疗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初步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25岁~65岁、中位年龄53岁;均为中央型肺癌,经组织学证实鳞癌29例,腺癌1例;患者均有呼吸困难;19例有肺不张,15例有阻塞性肺炎;肿瘤位于主支气管6例,段支气管24例;初治者16例(Ⅲ_A期8例,Ⅲ_B期7例,Ⅳ期1例),术后复发者8例,放疗后复发6例;均已失去手术时机,但无纤支镜检查禁忌证.

  • 标签: 腔内照射 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资料 并发症 手术
  • 简介:肺癌是目前当今世界上对人类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5%以上,大约20%~25%的NSCLC患者可以接受以根治为目的的外科手术。以顺铂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是Ⅱ~Ⅲa期NSCLC完全切除术后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其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常难以耐受。晚期NSCLC伴EGFR突变阳性患者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靶向治疗的疗效确切。近年来,关于早中期NSCLC术后伴EGFR突变阳性辅助EGFR-TKIs治疗的研究结果不断公布,肺癌术后辅助EGFR-TKIs治疗可提高疗效并改善生活质量,但目前仍有所争议。本文拟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早中期NSCLC术后辅助EGFR-TKIs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作一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术后辅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其各自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二者在NSCLC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检测72例NSCLC中HER2、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72例NSCLC中,HER2、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65.3%;②HER2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病变部位无关(P>0.05);③COX-2的阳性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吸烟、病变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④HER2、COX-2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HER2、COX-2可以作为判断NSCLC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环氧化酶2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评价国产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28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GP方案化疗:GEM1000mg/m^2ivdrip第1、8日,DDP30mg/m^2ivdrip第1-3日,21日为1周期。结果:CR0例,PR12例,SD14例,PD2例,总有效率为42.8%,初治、复治各14例,均有6例PR,有效率均为42.8%,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为主,均可耐受。结论: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一线或二线化疗方案。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吉西他滨 顺铂
  • 简介:规范的诊断方法是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基础。由于骨与软组织肿瘤,尤其是肉瘤,缺乏特异的症状和影像学资料提供的信息有限,通常需要活检明确诊断。不恰当的活检术往往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仅会影响保肢手术,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所以应该重视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活检术的原则和应用。

  • 标签: 骨与软组织肿瘤 活检术 应用 四肢 诊断方法 影像学资料
  • 简介:趋化因子是细胞因子样的小分子蛋白超家族,通过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引导细胞迁移。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受体CXCR4(chemokineCXC4receptor)与肿瘤转移相关.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乳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情况,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癌 CXCR4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rkheadboxprotein3,Foxp3)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卵巢癌组织芯片中45例癌组织及7例正常卵巢组织的Foxp3表达。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卵巢癌Foxp3表达的差异;卡方检验分析Foxp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Foxp3表达与卵巢癌预后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Foxp3阳性着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Foxp3表达与FIGO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等均无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Foxp3低表达者(H-score≤90)中位生存时间(OS)为61.83个月,显著高于高表达者(H-score>90)的25.03个月(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术后未化疗(HR=6.603,95%CI:1.147~32.057)、FIGO分期较高(HR=3.861,95%CI:1.427~10.417)为预测卵巢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卵巢癌组织中Foxp3表达与FIGO分期相关,并可以作为卵巢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p3 卵巢癌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miR-150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62例宫颈癌组织样本,其中Ib期患者23例,IIa期患者29例、IIb期患者10例,正常宫颈组织1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50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iR-150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宫颈癌组织miR-150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50mRNA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相关,与宫颈癌Ib期患者相比,IIa期以及IIb期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50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癌IIa期与IIb期患者的miR-150mRNA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150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癌基因调控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

  • 标签: 宫颈癌 miR-150 微小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VEGFR-3蛋白的表达,并应用ImageJ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VEGFR-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5),VEGFR-3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VEGFR-3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过程。VEGFR-3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可能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VEGFR-3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RAB22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RAB22A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AB22A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4.9±1.1vs1.1±0.3,P〈0.01)。不同年龄、肿瘤大小以及不同ER、PR、HER-2表达状况乳腺癌患者中RAB22A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淋巴结转移数患者RAB22A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RAB22A患者的总生存期较低表达患者差(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AB22A和淋巴结转移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RAB22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与乳腺癌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RAB22A 转移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发生过程中α-连接蛋白(alpha-cmemn,α-Cat)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crpylori,Hp)感染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胃黏膜活检及手术切除的胃癌病理标本96例,癌旁组织96例,对照标本15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组织中α-Cat的表达。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组织学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法检测胃黏膜Hp感染情况。结果α-Cat在胃癌组、癌旁组织组、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4%、56.2%、100.0%,胃癌组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组和对照组(P〈0.05);96例胃癌组织中Hp阳性组α-Cat表达明显低于Hp阴性组(46.3%vs59.2%,P〈0.05);α—Cat阳性率在高、中分化和低、未分化型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呈现递减趋势(69.1%vs10.7%,P〈0.01),但α-Cat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癌肿浸润深度无密切相关。结论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α-Cat的表达逐渐上调。胃癌组织中α—Cat的表达与Hp感染相关,提示Hp感染可通过对α-Cat表达的影响,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α-连接蛋白(alpha—eatenin)
  • 简介: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P〈0.001),且与增生的严重程度、病理分级有关(P〈0.05),而与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PTEN蛋白的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其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发展为子宫内膜癌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PTEN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TS)mRNA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G6PDH作内参照,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41例胃癌组织TSmRNA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TS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0.93。TS高表达组(〉0.93)和低表达组(≤0.93)之间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SmRNA表达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TSmRNA表达水平对判断胃癌病人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TS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癌及50例胃良性病变标本中VE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75%(75/100),良性病变14%(7/50)(x^2=50.0323,P〈0.001),VEGF阳性表达率与瘤体的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浆浸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01),结论:VEGF在肿瘤生长中刺激新生血管生成,与胃癌的恶性进程密切相关,是胃癌的生物学标记。

  • 标签: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nnexinⅡ在51例胃癌组织和24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统计AnnexinⅡ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用AnnexinⅡ特异性siRNA在胃癌HGC-27细胞抑制AnnexinⅡ的表达,应用黏附实验、侵袭实验检测抑制AnnexinⅡ表达后对胃癌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Annexin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2.4%,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AnnexinⅡ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HGC-27细胞转染AnnexinⅡsiRNA后,细胞中AnnexinⅡ的蛋白和mRNA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抑制AnnexinⅡ表达后,胃癌HGC-27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nexinⅡ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AnnexinⅡ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有关,并且AnnexinⅡ高表达可促进胃癌转移。因此,AnnexinⅡ可以作为抑制胃癌转移的潜在靶点,开发靶向AnnexinⅡ的药物可能成为治疗胃癌转移的新方法。

  • 标签: 胃癌 AnnexinⅡ 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