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及依从性,并探讨其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研的形式对门诊盆腔炎患者基本情况、症状、满意度、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42名患者参与问卷调研,年龄为26~45岁,绝经期妇女患病较少;症状主要为存在明显的子宫(42.9%)及附件(48.8%)增厚、压痛,阴道分泌物呈现多且黄(53.70%)等症状;患者依从性较好,达78.6%,但满意度相对较低为57.10%,阴道分泌物对患者依从性存在相关性(P〈0.05),而腰部酸疼程度与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盆腔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满意度低,阴道分泌物及腰酸疼痛对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存在相关性,加强患者认知教育干预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

  • 标签: 盆腔炎 症状 问卷 满意度 依从性
  • 简介:目的评估进展期胃癌病人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治疗的进展期胃癌病人共6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5例,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对照组总体有效率36.7%,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57.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口腔黏膜炎症总发生率15.2%,对照组口腔黏膜炎症总发生率4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不良反应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87.9%,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7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作用值得肯定,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化学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门诊应用多潘立酮联合口服补液盐Ⅲ治疗儿童频繁呕吐的效果。方法100例门诊频繁呕吐就诊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应用多潘立酮联合口服补液盐Ⅲ治疗,对照组禁食处理。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呕吐8例、尿量偏少14例、输液9例、总有效36例,均优于对照组的26、38、31、12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口服补液盐Ⅲ能有效缓解儿童频繁呕吐症状、减少静脉用药。

  • 标签: 多潘立酮 口服补液盐Ⅲ 儿童 呕吐
  • 简介:目的探讨由主管医生、临床药师、责任护士、疼痛护士组成的延伸护理团队服务对癌痛规范化用药治疗的研究。方法62例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中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普通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普通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团队服务。比较两组的规范用药、门诊复诊或再次入院的疼痛评分(NRS)、生存质量卡氏(KPS)评分、完成全程化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规范用药治疗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80.6%;门诊复诊或再次入院的疼痛评分为(3.3±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1.4)分;KPS评分为(71.8±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4±8.5)分;完成全程化疗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团队服务的干预,有利于癌痛症状的控制,同时动态化评估,不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提高中晚期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癌痛的医疗和护理质量。

  • 标签: 延伸护理团队服务 癌痛 疼痛评分
  • 简介:目的研究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应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1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单管负压封闭引流术,实验组采取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症治疗5d后临床治疗效果及伤口愈合时间、拔管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77%、伤口愈合时间(6.21±1.11)d、拔管时间(4.53±0.65)d、肉芽组织生长时间(12.34±1.32)d显著优于参照组的40.96%、(8.11±0.87)d、(6.84±0.87)d、(18.21±1.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真菌性阴道炎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和复发率高,其致病菌中白念珠菌占60%-80%([1])。老年人由于绝经后阴道黏膜上皮变薄,抵抗力弱,易受感染。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阴部奇痒,大量凝乳样白色块状分泌物,阴道黏膜明显充血,并有散在白色膜样物覆盖([2])。氯新酮乳膏为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自制制剂,

  • 标签: 氯新酮乳膏 白念珠菌 阴道炎 抗霉栓
  • 简介: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84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加顺铂(TP)方案化疗,观察组给予沙利度胺联合TP方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4.29%(χ^2=5.143,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t=6.689,2.754,P〈0.05);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t=16.646,15.125,16.428,P〈0.05);恶心呕吐40.48%明显低于对照组76.19%,便秘、乏力或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020,6.158,4.414,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周围神经毒性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加顺铂方案治疗有助于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但应预防便秘、乏力或嗜睡等不良反应。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沙利度胺 紫杉醇 顺铂 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的安全性,建立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前的药学评估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过程,通过查阅文献,对患者唑来膦酸注射液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经过药学评估,临床药师提供了治疗上的建议,对患者进行了用药教育及监护。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临床药师在唑来膦酸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综合的药学评估及用药教育,用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药学监护。

  • 标签: 唑来膦酸 临床药师 药学评估 药学监护 用药教育
  • 简介:目的:探析胃间质瘤采用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均较短,且术中出血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胃间质瘤患者胃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

  • 标签: 胃间质瘤 腹腔镜 胃镜 治疗结果
  • 简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规则有序的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杂乱无章的心房颤动波,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无序的颤动使其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耳内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甚至停滞进而产生心房附壁血栓。与普通人群比较,房颤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这主要是由于房颤患者易于发生缺血性卒中。研究结果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每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两倍,15%~20%脑栓塞的发生是由于房颤,在老年人群中房颤并发栓塞的比例更高,由其导致的脑栓塞为非房颤患者的5倍[1]。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老年人群 抗凝治疗 非瓣膜病 持续性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
  • 简介:汗管瘤是向小汗腺末端分化的一种良性肿瘤,皮损好发于眼睑、颈部和前胸,皮疹以硬韧的扁平丘疹或半球性丘疹为主要表现,常为多发,散在或密集分布,但不融合,很少自行消退,终生处于进展之中,直接影响面部美观,给许多女性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对50例眼睑汗管瘤患者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疗程短,临床效果显著。现将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眼睑汗管瘤 小汗腺 球性 二氧化碳激光 光敏性药物 皮损面积
  • 简介: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宜川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小儿FD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1-3岁一次3-5mL,一日3次,疗程2d;4-12岁一次10mL,一日3次,疗程3-5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安慰剂形状、色泽、味道等与四磨汤口服液相同,服用周期、次数及剂量均与四磨汤口服液相同,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评价治疗效果以及检测血浆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前胃动素水平及血浆P物质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浆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均升高,并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病例4例,发生率为6.67%;观察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常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可能通过提升血浆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起作用。

  • 标签: 小儿 功能性消化不良 四磨汤口服液
  • 简介:目的观察除湿止痒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新生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新生儿湿疹患儿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儿均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及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6.92%,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除湿止痒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新生儿湿疹具有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 标签: 新生儿湿疹 除湿止痒软膏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患者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收治的脑积水患儿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感染后出现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患儿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法与结果。结果:1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患儿中,其中10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且在3年随访期内均无病死病例;5例感染患儿均因脑炎后脑积水,并经采集脑脊液样本做细菌培养,结果均呈阳性,经分离鉴定后,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核杆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假单孢杆菌、隐球菌等多种菌种,其中2例患儿为多重菌感染。结论:掌握儿童患者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主要表现,根据采集脑脊液样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是保证其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后感染 细菌培养 药敏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采用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门诊收治的1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75例。A组采用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B组采用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8.67%,明显高于B组的80.00%(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明显低于B组的30.37%(P<0.05)。结论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冠心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均治疗14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疗效,治疗前后ESS评分、SF-36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ESS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3、7、14d的E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F-36各项得分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SF-36各项得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及精神健康上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用药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在抢救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收治且符合标准的重症哮喘患者中选取48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24例接受常规性治疗,观察组24例在此前提下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评估该2种方案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的PaO2,PaCO2等指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h后,观察组除pH值与对照组相差无异(P〉0.05)外,上述其余指标比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救治,效果确切,能迅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轻哮喘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哮喘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tyrosinekinaseinhibitors,EGFR-TKIs)后的耐药机制,疗效指标以及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本文分析了1例服用吉非替尼耐药后行EGFRT790M基因检测呈阳性的肺腺癌晚期患者的病情及用药情况,通过相关基因检测及查阅文献,探讨其耐药机制,腹泻处理和质子泵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方案。结果: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腹泻原因选择了最佳给药方案,最终使患者癌细胞及腹泻情况得以控制。结论:临床药师从多角度全面分析了EGFRTKIs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EGFR-TKI T790 吉非替尼 AZD9291
  • 简介:目的探索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8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儿Ig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布地奈德 利巴韦林 雾化吸入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实验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指标、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实验组,但实验组下地负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Harris评分(85.67±11.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8.51±8.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使患者下地负重时间提前,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HARRI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