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反洗钱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从2000年开始,连续每年都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制定反洗钱法,2004年3月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牵头18个部委组成了起草小组:2005年8月草案征求意见稿形成,此后经过人大常委会的三读,最终高票通过。

  • 标签: 反洗钱法 国际组织 制度力 全国人大代表 修订 央行
  • 简介:债务重组原本是债权人、债务人之间达成协议,通过减轻债务人负担,达到债务人继续经营、债权人权益达到最大限度保障的债务纠纷解决方式。但从绩差公司历来年“坚持不懈”的实践中,我们却看到债熏重组因其“致富”迅速、操作简便、屡屡成为一些公司“保六”、“摘帽”的利器。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旧版准则进行了实质性修订,使依靠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的行为受到了强有力的遏制。

  • 标签: 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 公允价值 追溯条款 证券市场 公司治理结构
  • 简介:从2006年开始施行的公务员法,拟作重要调整。根据中国人大网信息,从11月1日至12月1日,公务员法修订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 标签: 公务员法 修订草案
  • 简介:<正>根据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我市市政府常务会议作出的:“把股份企业的审计作为审计工作抓的重点之一”的决定,去年我局统一组织领导,由一名局长负责,从全市审计机关抽出人员组成审计组,分别对我市的八家股份试点企业进行了全面审计,同时对18家股份企业进行了审计调查。

  • 标签: 股份制企业 审计机关 国有企业改制 试点企业 审计调查 常务会议
  • 简介:一、国有企业由承包向股份转化的客观要求承包与股份都是我国现阶段在扩大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而涌现出来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它们有许多共同点,并同时存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经济之中,但它们毕竟是有区别的两种生产经营具体方式。这两种生产经营具体方式的各自不同特点,决定了它们各自存在、发展的不同条件和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

  • 标签: 国有企业 股份制企业 两种生产 资金市场 生产经营自主权 经营组织形式
  • 简介:摘要岗位工薪是适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薪资分配体系,本文对岗位工薪下专家积分评价体系进行探讨,提出了专家积分评价体系设计思路,通过建立动态积分管理办法,公平评价核心技术员工业绩,有效激励,达到薪资分配为企业战略服务的目标。

  • 标签:
  • 简介:对于国有企业(及国家机关部门和事业单位)来说,建立“外派”会计制度是内在的要求,应该坚持做好。“外派”会计是财务监督会计,与企业内部管理会计并行不悖。不过,现行的会计委派确实增加了企业经理人员和委派会计人员或财务总监之间产生对立或合谋的可能性,某种意义上成为政府干预企业的新机制、新形式,这影响到会计委派的实际效果。而由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来充当企业的财务总监的会计代理却能较好地隔离政府与企业,并在两者之间形成适当的平衡。

  • 标签: 会计委派制 会计代理制 国有企业 财务监督会计 中国
  • 简介:互联网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最大的疗效是"拉平了距离"。与2014年、2015年资本对在线教育领域的狂热相比,2016年,教育科技市场整体趋冷,全球在线教育投资明显放缓,资本的流向也更为谨慎和理性。

  • 标签: 英语学习 “线” 教育领域 科技市场 教育投资 互联网
  • 简介:变革公有形式首先,要正确理解所有属性和所有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过去,人们往往混淆这两个概念,把变革所有实现形式,视为改变所有属性。事实上,所有和所有实现形式的区别是有着历史和逻辑根据的。所有反映着人对物的所有或占有关系以及这背后的人与...

  • 标签: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产权主体 所有制实 产权制度 国有制 有效实现形式
  • 简介:“秘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至迟可以上溯到后汉之际。但其涵义与今并不相同,东汉中央所设“秘书监”,职在管理图书著作;魏晋的“秘书郎”则是闲官,徒有其名而无所事事。真正在职能方面与现代意义上的秘书相近的人员,是秦汉时的郎、魏晋时的中书监令、南朝以后的中书舍人,以及唐、宋的翰林学士和明清两代的翰林院官。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数中书舍人与翰林学士,亦既本文所介绍的“两”。“两”的鼎盛之时是宋朝。但“两”的提法,却是五代就已有了的。《五代会要》卷13载的后晋开运元年的一道敕书说到“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旧分为两,各置六员。……”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为何称为“两”?这还得从唐代说起。

  • 标签: 两制 秘书郎 舍人院 秘书监 外制 五代会要
  • 简介:HC重工集团在M市港口建设设备项目的竞标中,意外地输给了黑马AT集团。痛定思痛,HC集团的唐总发现失败的根源既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产品问题,矛头直指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承包。企业文化变革的失效是否也同现行的承包产生抵触?技术和市场的脱节问题也是承包引起的么?当HC集团成为一个百亿量级的重工企业之时,管理体制的变革是否应该开始了?是否应该对实行了近十年的承包进行改革?如何改革?

  • 标签: 制度创新 文化变革 重工行业 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