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包括汉族在内的多民族文学给当代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民音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之的搜集、整理与改编以及文人吸取其营养的创作中。前一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共名”的制约,显示出多民族民间文学尤其是非汉民族文学的边缘化地位,后一类作品中较优秀的部分则显示出另一条道路:即知识分子与民间结合的道路。

  • 标签: 多民族文学 民间精神 中国 民间文学 文学创作
  • 简介:1938年,毛泽东提出要创造“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要求将“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紧密结合。1940年春,毛泽东又在《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后来作为单行本出版的《新民主主义论》),该刊第二期发表洛甫的《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两篇文章都提出了“民族形式”问题。由此,引发了从延安到国统区甚至蔓延到香港知识界的热烈争论。

  • 标签: 民族形式 延安文艺 “民族性”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文化》 民性
  • 简介:自上世纪30年代至今,我国民族音乐研究已走过了三个阶段80多年历程,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延安吕骥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和重庆国立音专“山歌社”为代表的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民族音乐学概论》为代表的第二阶段以及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以“南京会议”为起始标志的第三阶段。从方法论和价值观上看,第一、二两个阶段的研究是“在大量搜集整理我国民间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用西方音乐理论对这些作品进行形态学的分析,从而达到为音乐创作服务和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方式”。第三个阶段由于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高厚永教授为首的一批音乐学者首先提出了“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概念,所以可以称之为“民族音乐学的方式”。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民族音乐研究 民族音乐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学科意识 民间音乐作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传统的价值意义也就指文明成品对人类现在的生活有益又有用,传统的过去式文明成品摄动、作用于现在人类的生活,传统就是指特定的一些符合人类的文化价值要求的那个范围内的文明成品

  • 标签: 传统诠释
  • 简介:<正>石原慎太郎在五十年代的日本文坛,以中篇小说《太阳的季节》(1955)获芥川文学奖,成为当时有影响的青年作家之一。有人甚至把他抬高到与其艺术价值不相称的地位,说他是“年轻一代的旗手”、“真正的战后颓废派在日本开花结果”等等,不一而足。

  • 标签: 五十年代 艺术价值 颓废派 中篇小说 太阳 作家
  • 简介:世界已进入信息爆炸之时代,互联网可谓一骑绝尘、势不可挡,它在彻底改变人们固有观念的同时,也将传统纸媒冲击得溃不成军。刹那间,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纸媒纷纷倒下,并不得不屈从于时代的潮流而转向调节。这既是社会发展进步之必然,更是传统纸媒的悲哀和不幸,人们手中的书本已然被手机电脑所替代。随着延续了几千年的阅读习惯之改变,快餐文化甚嚣尘上,人们不再以读书为乐,即便自知被时代潮流所裹挟也乐在其中。君不见,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到处是低头一族的世界。此等情景之下,传统文化类期刊的生存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 标签: 传统期刊 信息爆炸 社会发展 阅读习惯 快餐文化 时代潮流
  • 简介:摄影的基本构图方法是三分法,这与绘画是一样的,画家们使用这个规则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大多数情况下,摄影家也会遵循这个传统的构图方法。比如图1“黑龙江日出”,就是传统的地平线下三分之一构图。

  • 标签: 摄影构图 传统 构图方法 三分法 摄影家 黑龙江
  • 简介:<正>一、王宫与农业公元1434年柬埔寨国王蓬黑阿·亚特迁都金边后,在金边修建了王宫。从此,王宫就成了金边的标志,成了统治柬埔寨的权力中心。金边王宫坐落于金边东面,面对湄公河、洞里萨河、巴沙河交汇而形成的

  • 标签: 柬埔寨人 农业基础设施 里萨 稻谷产量 渭公 农业政策
  • 简介:研究悲剧创作,有必要对源远流长的中西悲剧传统进行一番审视,并在此基础上,审时度世。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既有深刻人文内涵又有强烈艺术感染、既有鲜明时代性又有深沉历史感的作品来。否则,持一隅之见、坐井观天,是难成大气候的。在此基础上,下面,对中西悲剧传统...

  • 标签: 中西悲剧 西方悲剧 古典悲剧 悲剧创作 传统比 中国悲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07
  • 简介: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教师把学生仅仅看作是学生

  • 标签: 师生观念 改变传统师生
  • 简介:7月4日至9日,为落实中国作协党组“作家要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关注农民,努力反映农业新发展,表现农村新变化,塑造农民新形象”的指示精神,《民族文学》杂志组织部分在京及外省少数民族作家,赴辽宁凤城大梨树村进行采风和调研。作家们参观了大梨树村“全国水土保持示

  • 标签: 少数民族作家 民族文学 杂志社 梨树 丹东地区 采风
  • 简介:延安时期文艺上'民族形式'问题的提出,在相当程度上因应了民族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故而是民族主义话语在文学理论与批评上的一种显明表达或呈现.'民族形式'这种有待创造的新形式是一种既有民族性又含现代性的现代形式,民族-现代性乃是其特有的现代性内涵.置身于'民族形式'论争中的周扬、何其芳等人,在文艺实践上坚持了一种艺术形态的二元论观念,但在最终的价值取向上又分明指向了文学的民族-现代性.无论是地方形式、民间形式,还是传统民族形式,只有在民族-现代性的统摄下才能显示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并且只有如此,才能转化为新的'民族形式'并成为其内在构成的有机部分.

  • 标签: 民族形式 现代性 文学观念 呈现 论争 民族主义
  • 简介:"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时的一段关于我们的民族文化的论述。

  • 标签: 中华民族文化 文化自信 楹联 北京师范大学 教师学生 经典诗词
  • 简介:“茶马古道”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现任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中心主任木霁弘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保亚等6人,于1990年经过3个多月的实地考察,撰写了《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此书认为云南是世界茶的原产地,从云南开始的茶叶传播和贸易路线,首先在巴蜀一带得到明确记录,然后一直向北、向东、再向西、向南而形成了当今世界的茶叶布局。

  • 标签: 茶马古道 民族交流 云南大学 文化中心 90年代 北京大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民族之间发生矛盾甚至冲突的时候,一种是西方 强势民族与东方和其他地区后起民族之间的矛盾,宗教问题是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中的宗教 冲突中的 宗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