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疾控中心微生检验中采取持续性质量改进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检验的400份水样本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作为常规组(n=200份),采取常规微生检验管理方法,2023年作为改进组,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微生检验管理方法,评价两组水质达标率、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水质达标率及管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疾控中心微生检验中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可提升水质达标率,并大幅提升管理质量,是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微生物检验 达标率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生活饮用水微生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检验科采集的生活饮用水样本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滤膜法检验,n=50例)、研究组(多管发酵法检验,n=50例),对其微生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生活饮用水的各项微生检验合格率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多管发酵法可提高生活饮用水微生的检验合格率,这对饮用水质量的提升和人们的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微生物 生活饮用水 检验方法 评价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包括体外诊断、检验医学领域。采用AI技术进行医学诊断,在某些方面已经可以获得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当的水平。虽然使用人工智能改善教育的想法并不新鲜,但人工智能在医学检验教育中的应用仍然非常有限 。基于当前的教育基础,我们重点介绍了一个人工智能集成框架,以增强微生检验教育,并提供以我们自己机构的实践为依据的用例示例。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增强微生教学”时代不仅可能实现“精准医学” ,还可能实现我们所说的“精准医学教育”,即根据学员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为个别学员量身定制教学 ,然而,关于这些技术在医学微生检验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发向尚不明确。基于此,文章主要就人工智能技术在微生检验学教育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微生检验学教育中挑战与发展做简要分析。

  • 标签: 人工智能 医学检验,检验教育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检验在对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对患儿的粪便实施微生检验与药敏试验,并对获取的结果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100例患儿检出菌株80株,包括沙门菌56株(70.00%),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25.00%),其他病原菌4株(5.00%)。沙门菌对药物耐药率最高为阿莫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药物耐药率最高为复方新诺明,针对年龄<2岁的患儿病原菌检出率为65%,低于年龄≥2岁患儿病原菌检出率的96.25%(P<0.05)。结论:采用微生检验诊断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效果明确,还可获取致病菌分布情况,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用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儿童细菌性腹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管发酵法在生活饮用水微生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6月内采集的生活饮用水样本100份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份,采取常规滤膜法进行检验)和观察组(50份,采取多管发酵法进行检验),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杂群、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总大肠菌群和杂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生活饮用水微生检验中实施多管发酵法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可显著提高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对生活饮用水进行科学判断,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生活饮用水检验中微生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2022年01月至2023年01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80份生活饮用水检验样品,均行微生检测,观察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本次试验中,不同来源水样菌落总数检测结果差异性较大(P<0.05),检测合格率最低水样为直饮水,仅有61.90%;不同来源水样及丰水期、枯水期水样肠道菌群检测合格率差异性较小(P>0.05);菌落总数合格率方面,枯水期水样检测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水样(P<0.05)。结论 生活饮用水检验中,引入和应用微生检测技术,可以帮助相关人员不同来源和丰/枯水期饮用水中微生的分布与构成,为饮用水安全性判断和评价提供切实依据和标准。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微生物检测技术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微生组干预在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湿疹和食物过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包括300名3至12岁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人。实验组接受益生素和益生元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干预持续六个月。结果:实验组在过敏症状评分、IgE水平、生活质量及肠道菌群多样性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微生组干预有效降低了过敏症状和IgE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并增强了肠道菌群多样性,显示其在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中的潜力。未来研究需扩大样本量并进行多中心试验,以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并推动个性化医疗策略的发展。

  • 标签: 微生物组干预 儿童过敏性疾病 个性化医疗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口腔微生群与口腔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口腔作为人体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重要部位,其微生群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口腔健康。本文旨在探讨口腔微生群与口腔疾病的关联性,以期为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口腔微生物群 口腔疾病 关联性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合成生物学与微生发酵技术正逐渐成为推动化工产业创新的关键力量。合成生物学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系统,为化工原料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新途径;而微生发酵技术则以其高效、低成本的优势,成为实现这些生物合成过程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这两大技术如何融合以促进新型化工产品的研发,分析当前的研发现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在微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100例,时间为2021年1月份至2023年1月份,对100例患者的100份标本行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分析两种检查的准确性。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尿标本、粪便标本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而在痰液样本、脑脊液样本以及穿刺液标本当中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行涂片镜检可以提前做出预测报告,为临床诊断提供初始的依据,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析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且提出质量控制方案。方法:此试验选择的是2021年4月—2023年3月医院检验科收到的未达标的微生标本包含了75份,对其不合格原因进行全面的总结,同时给予干预的方案。结果:所选的75份试验对象中,占比最高者为不合格痰液标本,第二是尿液、血液标本;其中明确到关于不合格的原因有标本被污染是无菌液、分泌物、血液标本不的关键因素,而不及时送检属于粪便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取样操作不规范为尿液、痰液标本不合格关键原因。结论:进一步对医院加强管理,为检验人员实施培训,提高检验科和科室的交流和联系,能够减少微生检验标本不达标的状况出现,促使检验的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不合格 原因分析 质量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在微生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2月收集的68份微生送检标本,分别对其实施细菌培养、涂片镜检,观察两种检测方式标本微生检验总阳性率情况、菌株检出率情况。结果:两种检测方式标本微生检验总阳性率及菌株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在微生检验中的临床应用均具有较大的价值。

  • 标签: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了呼吸道微生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强调了微生组在维持呼吸道免疫平衡和组织稳态中的关键作用。接着,我们探讨了微生组失衡(dysbiosis)与CRD发展之间的关联,包括微生组成的改变如何影响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和病理生理过程。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期望为CR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见解。

  • 标签: 微生物组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微生物组失衡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了呼吸道微生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强调了微生组在维持呼吸道免疫平衡和组织稳态中的关键作用。接着,我们探讨了微生组失衡(dysbiosis)与CRD发展之间的关联,包括微生组成的改变如何影响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和病理生理过程。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期望为CR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见解。

  • 标签: 微生物组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微生物组失衡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细菌耐药性(RTD)监测在临床微生检验(CM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邳州市中医院微生实验室于2022.1-2023.12期间接收到的11270份标本为研究材料,对标本进行微生检验,将1789份阳性样本进行培养分离出致病菌后进行RTD监测。观察致病菌株的分布情况,分析RTD监测结果。结果  1789份阳性样本共分离出致病菌株184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61株,占比35.87%;革兰阴性菌1099株,占59.63%;真菌83株,占4.50%。RTD监测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在青霉素(PG)、红霉素(EM)、左氧氟沙星(OFX)中存在较高水平的耐药性,耐药率高达80%以上;表皮葡萄球菌(sep)对PG、头孢呋辛(CXM)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溶血葡萄球菌(shl)对PG、氨苄西林(AMP)、EM、克林霉素(CLI)、哌拉西林(PIP)、头孢他啶(CAZ)耐药率高达80%以上。大肠埃希菌(eco)对头孢噻吩(CEP)、四环素(TCS)、阿莫西林(AMC)、PIP存在一定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kpn)对CEP、TCS、CXM、头孢噻肟(CTX)和环丙沙星(CIP)的耐药率超过50%;铜绿假单胞菌(pae)在PG、AMP、EM、TCS、氯霉素(CPL)、AMC中存在较高水平的耐药性,耐药率高达80%以上。结论  在1789份阳性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最高,并且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部分耐药率高达80%。

  • 标签: []  细菌耐药性监测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1月-2023年10月接收2496例微生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标本进行质量检查,针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与改善对策制定。结果:2496例微生标本经检验后可知有576例微生标本不合格,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阴道分泌物。痰液标本中采集不规范占比最高;血液标本中标本送检不及时占比最高;尿液、阴道分泌物中标本污染占比最高。结论: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等是导致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格主要因素,对此,需及时从多方面进行改善措施制定,促进标本质量性不断提升,提高检验效率与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不合格 采集不规范 标本污染 改善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品微生检验实验室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由于实验室工作环境复杂、操作流程烦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实验室质量控制常常面临一系列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影响药品微生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因素进行系统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简要概述药品微生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措施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药品 微生物检验 实验室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