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声学语音学技术比较分析常见类型的运动性构音障碍在较短时间内(2N)康复治疗前后的效果。方法选择脑血管病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30例,其中痉挛型12例,弛缓型8例,共济失调型9例,混合型1例,接受2周共10次的构音障碍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在深呼吸下持续发/a/音的平均最长发声时间、平均发声频率及平均发声强度,采用Kay电脑语音工作站CSL-4500型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各类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效果。结果不同类型构音障碍在发声参数上不同,其中痉挛型与弛缓型平均发声频率有显著差异(P〈0.05),痉挛型与失调型平均最长发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驰缓型与失调型平均最长发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所有构音障碍患者的发声强度都有显著提高(P〈0.01),发声时间和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发声强度变化显著(P〈0.05),弛缓型构音障碍患者最长发声时间变化显著(P〈0.05),失调型构音障碍患者发声强度及发声时间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的呼吸与发声训练在短期内对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发声强度的提高有明确效果;不同类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声音参数变化差异明显,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治疗策略;不同类型运动性构音障碍在声音参数上有显著差异,为运动性构音障碍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 标签: 运动性构音障碍 发声时间 频率 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者侧化构音语音特点及语音训练疗效。方法选取52例FAD侧化构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侧化构音语音特点并进行针对性语音训练(包括基础训练、舌位稳定训练、舌位诱导训练、引导送气居中训练等)。结果入选患者舌尖前音(71.2%)、舌尖后音(63.5%)、舌面音(61.5%)侧化构音比例较高,其次为舌尖中音(17.3%)及双唇音(13.5%);FAD侧化构音可合并不送气化、辅音置换等错误发音方式。入选患者经15~50课时针对性语音训练后,通过朗读普通话声韵母及音节表发现其侧化构音字数由训练前(90.35±41.59)个减少至训练后(10.37±7.81)个,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FAD患者侧化构音主要涉及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侧化构音可合并其他异常发音方式;基于侧化构音发生机制采取综合性语音训练方法是纠正FAD侧化构音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功能性构音障碍 侧化构音 语音特点 语音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建立基于自适应技术的语音识别系统并评估其在临床病理取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2020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间收到的组织标本600例,在病理取材工作中使用基于自适应技术构建的语音识别系统,记录并生成病理取材报告。结果基于自适应技术构建的语音识别系统显示较好的识别率,整体识别率(Acc)为77.87%,初步实现病理取材报告的快速录入和输出。结论语音识别系统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病理医师工作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对建设新型智慧医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智能 语言识别软件 教育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构音清晰度和口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FAD患儿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语音训练,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24周。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每次20 min,每周5次,共24周。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的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词表得分和口部运动功能得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构音清晰度、口部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构音清晰度、口部运动功能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训练组构音清晰度[(84.33±3.84)%],下颌[(79.45±5.20)%]、舌[(82.75±3.60)%]、唇[(90.75±4.46)%]运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可以显著改善FAD儿童的构音清晰度和口部运动功能。

  • 标签: 镜像神经元 功能性构音障碍 语音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流程语音提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3年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80例,分成40例一组进行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为手术室护理流程语音提示模式。结果 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加入手术室护理流程语音提示,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随访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音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某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的112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语音康复护理强化随访,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12个月时听觉能力分级(CAP)、交流方式及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ICQ)评分的差异。结果 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患儿CAP评分、NICQ量表中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语言康复护理 强化随访 感音神经性耳聋 人工耳蜗植入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KR)病人中应用手术室护理流程语音提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到本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2例患者并分为两组,参考组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手术室护理流程语音提示,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中不良事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参考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行TKR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流程语音提示能够有效缩减手术时间,降低术中不良事件,加快术后恢复时间。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护理 流程语音提示
  • 简介:2011年11月9日上午,由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支持、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的“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唇腭裂患者语音训练人员培训班在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5楼学术报告厅开班。来自全国各大口腔医院的知名唇腭裂修复专家,中国台湾著名语音训练师与来自全国各地“微笑列车”合作医院的50名医护人员汇聚一堂,开始进行为期5天的唇腭裂患者语音康复训练培训。

  • 标签: 唇腭裂患者 口腔医学院 微笑列车 语音训练 武汉大学 培训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脑外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实施配偶语言刺激的效果及苏醒时间、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收治脑外伤手术患者7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参照组35例,在苏醒期开展医务人员唤醒,观察组35例,在苏醒期开展配偶语音唤醒。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复苏时的应激反应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配偶语言声音刺激能够减轻脑外伤患者苏醒期应激反应和缩短苏醒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外伤 应激反应 配偶语音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应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对社区签约患者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的效果。方法将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防护措施设计为12个科普教育模块,从每个模块中提炼出3~6个核心要点作为科普内容。2020年1月23—29日,应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在不同时段对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所有12 338例慢性病患者进行批量语音电话外呼和发送短信,开展科普教育。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从签约患者中抽取400例,应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调查患者对科普知识的掌握得分情况、科普知识的获得方式以及对本研究开展的科普教育的满意度。设置去敏感化数据查询条件,从智能语音外呼系统数据库查询上述指标的外呼结果。结果有效接通语音外呼电话98 487人次,人均呼叫时长为2.24 min,呼叫总时长折合工作日488.5 d。有效发送信息141 201条,阅读率为97.8%(141 201/144 405)。语音外呼科普教育后,患者对12个新冠肺炎知识和防护措施科普教育模块掌握情况调查得分均较科普教育前显著提高(t=22.4、27.5、24.3、31.2、25.6、18.9、22.5、27.3、28.1、26.4、15.2、22.6,均P<0.01)。94.8%(235/248)的患者新冠肺炎科普知识主要来源于语音外呼。患者对应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开展科普教育的总体满意度为90.8%(225/248)。结论通过采用语音外呼系统对患者科普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其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防控措施的认知水平,该种方式患者接受度高,值得国内其他城镇社区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社区卫生中心 人工智能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