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材料】2009年5月26日至6月1日,中国国民主席昊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大陆访问团访问大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吴伯雄主席在两岸杀系发生历史性转折一周年之际举行了第二次会谈。会谈中,胡锦涛总书记在坚持我们党既定的对台大政方针和目标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张。双方就两岸关系达成了五项重要共识。

  • 标签: 中国国民党 大陆 胡锦涛总书记 中共中央总书记 两岸关系 背景材料
  • 简介:民国时期,国民特务组织的活动向极隐晦,与此相关,特务史资料的挖掘也极为不易,严肃的学术论著迄今仍不多见。近几年来,坊间关于国民特工组织及其头目与活动(如戴笠、徐恩曾生平活动等)的书籍多如牛毛,大多率尔成编,借“内幕”“揭密”“暗杀”等招徕读者,错漏百出,张冠李戴,甚至胡编乱造,误导读者,令人真假难辨。

  • 标签: 国民党特务组织 特务活动 民国时期 学术论著 生平活动 读者
  • 简介:金三角,位于缅甸、泰国、老挝三国交界,是全世界都注视的毒品生产地。前不久,四川《华西都市报》出资,邀请全国19名重点作者,在云南日报社、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外事办和泰国银马商务考察旅游公司的配合下,对金三角地区进行了7天的考察。笔者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一路风险,一路收获,鲜为人知的历史,触目惊心的现实,令我终生难忘,最难忘的是采访原国民军队的官兵……

  • 标签: 金三角 国民党军队 缅甸 泰国 西双版纳 云南
  • 简介:在南京繁华的湖南路,有一幢法国宫殿式建筑,这里先后是清朝江苏谘议局、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以及中国国民中央党部办公地,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军区、南京警备区司令部所在地。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危机四伏。清朝政府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1906年8月,慈禧太后根据考察宪政回国的清宗室载泽等五大臣的意见,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仿效西方君主立宪制,下诏预备立宪。1907年,宣布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谘议局。宣统元年(1909年),江宁谘议局和苏州谘议局相继成立,9月1日,合并为江苏谘议局,清朝状元、南通实业家张謇被推选为议长。同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建筑谘议局。张謇委派南通工程技术专科学

  • 标签: 民国时期 中国国民党 孙中山 国民政府 江苏谘议局 临时参议院
  • 简介:大汉奸汪精卫投靠日本人后,另起炉灶拼凑起一个汪记国民。本文记述的就是此事的大体经过。由此人们可以看到汪清卫、周佛海之流在同日本人做着肮脏交易的同时,又是怎样各怀鬼胎争权夺利的。汪精卫偷偷脱离重庆由于汪精卫与蒋介石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趋向尖锐化,使汪感到在重庆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遂与私党陈公博、周佛海密谋策划,先后偷偷脱离重庆。他们先到昆明,再经河内、香港到上海,住进愚谷新村。经梅思平等与日本代表影佐桢昭、今井武夫多次密谋,于1938年12月30日签定了“中日调整新关系”的上海协议书,汪精卫接受了日方诱降的各项条件,而日

  • 标签: 国民党 汪精卫 蒋介石 密谋策划 日本 重庆
  • 简介:俄国革命模式走向中国,是从以俄共(布)政党体制为模板,塑造中国国民革命力量——政党开始的。在支持中共建党之余,共产国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重塑国民上。一方面,共产国际方面认为,中国国民革命非由国民参加而不能实现,但国民存在诸多缺陷,不堪重任,必须改组。另一方面,共产国际认为国民是囊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多阶级的联盟”,具有被塑造的良好基因。在此基础上,共产国际开出了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重塑意识形态、引导支持工人运动、支持农民运动三种视角重塑国民的单方:制度层面,着力改造国民的政纲三民主义,重塑国民的意识形态;实践层面,引导国民支持工农运动。但国民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这个塑造,而是进行有选择地抵制,这种调适使得共产国际塑造国民的努力受到限制。

  • 标签: 共产国际 俄共(布) 俄国革命模式 国民党 改组
  • 简介: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面对不利的战场形势,蒋介石认为失败不在物质方面,而是士气精神上有所欠缺。“始而失之骄,继而失之惧,遂致因惧而处处被动,由指挥过失所招致之失败,益影响战斗精神及士气之低落。”在总结战争经验教训中,蒋介石开始意识到总动员的必要性。

  • 标签: 国民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 体制 战斗精神 解放战争 战略进攻
  • 简介:1950-1952年改造运动是国民历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也是其退至台湾后第一次大调整。改造时期制定的党政方针奠定了国民在台湾统治的基调,影响深远。本文探讨了蒋介石在改造运动中的表现与作用,指出蒋介石主导了走向改造之路,亲组听命于自己的"中央",是苦心孤诣的"当家人",但其对军事的关注度仍在党务之上,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蒋介石主导的改造有"玩火者熄火"的意味,其性格因素制约了此间对党务改造的限度。

  • 标签: 蒋介石 国民党 改造 台湾地区
  • 简介:抗战前后,国民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为了维护自己的执政党地位,在综合考虑国内外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抗日战略。研究国民的抗日战略,只有站在当事者的立场上,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标签: 国民党 执政党 抗日战略 国情 国际环境
  • 简介:1937年5月,国民派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考察团(简称中央考察团)到延安访问。这是国民方面派到延安访问的第一个官方考察团,其中有着怎样的缘由呢?

  • 标签: 国民政府 考察团 党中央 延安 1937年 军事委员会
  • 简介:<正>一九三四年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国民中央宣传委员会召集各省市(除边远省)党部代表在南京举行文艺宣传会议。会前,中宣会发出通知,明确会议目的、提案范围和其它具体事宜。最后“附注”要求各省市党部就六方面的问题作好书面报告:(一)密查书店,(二)举办通俗文艺运动,(三)调查文艺作家社团出版及经售机关,(四)取缔反动刊物社团作家,(五)联络与本党接近之社团作家刊物,(六)各项工作进行时所感受之困难。《中央日报》、

  • 标签: 提案 文艺界 文化战线 左翼文化运动 国民党 文艺工作
  • 简介:国民失去大陆政权的主要原因是军事失败。蒋介石不仅低估了中共的实力,在战略战术思想,指挥用人等方面,均不及毛泽东。国民内部涣散,共产党上下一心。共产党对国民军事情报的掌握,又使国民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1948年,东北战场的失败导致经济崩溃,军事失败导致经济极度恶化,人心崩溃。解放军渡江后,毛泽东战略指挥得当,蒋介石疲于奔命,国民军"兵败如山倒",主力全部被消灭。

  • 标签: 军事 政治 经济 用人 民心
  • 简介:1949年中国国民兵败大陆,退守台湾。抗战时期,以国民为代表的中国政府还是世界'四强之一',为什么在4年多的时间内国民就丢失了全部大陆呢?对于此问题海内外众说纷纭。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政坛就传出了'谁丢失了中国'追责之音;作为败军之将的蒋介石,退守台湾之初,除了兴叹'英雄的末路悲怀'之外,也曾在多种场合检讨国民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方面。两岸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有四种观点:'军事崩溃导致失败说''腐败导致崩溃说''经济崩溃导致失败说''综合因素说'。笔者主张'综合因素说',拟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个方面,并结合蒋介石对国民在大陆失败原因的反省,对国民在大陆的失败的原因作深入的探讨。

  • 标签: 国民党 蒋介石 失败 原因
  • 简介:国民统治的22年时间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最终奠定了新中国高校布局的基础。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就这一时期我国高校分布的演变作了简要的介绍和原因分析。

  • 标签: 国民党 统治时期 高校 分布区域 中国 高等教育史
  • 简介:抗日战争前夕的1937年3月至6月,国民陆军第157师政训处在漳州开办了第一期识字运动。无论从入学与毕业的人数,抑或从效果来看,本期识字运动基本取得了成功。该运动中虽然还夹杂了反共的内容,但在民族危亡之际,其主要目的还是培养民众爱国之情感,以期增强抗日之力量。对其进行考察研究,亦利于对南京国民政府二十余年的识字运动作出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

  • 标签: 国民党 漳州 识字运动
  • 简介:近几年来,文艺界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反映战争题材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这些作品所塑造的国民的艺术形象跟老一代艺术家所塑造的国民艺术形象大为不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新生代艺术家所处的创作环境,尤其是政治环境与老一代艺术家大不相同,而且他们对国共两党的关系,尤其是对国民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这就使得国民的艺术形象比之过去有了很多的改变。

  • 标签: 国民党艺术形象 政治环境 时代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