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及其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1.1—2013.12.31我科以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随访3—12个月,观察其复发率。结果本组手术时间最短45min,最长90min,平均68min,患者术后12一24h能下床活动,6—8h进食,切口疼痛1—3d,少数耐受力差者肌注镇痛剂或口服镇痛药即可。术后阴囊水肿4例,尿潴留3例,切口皮下积血2例,无切口感染病例。随访暂无复发病例。结论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标签: 腹股沟疝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疝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中老年腹股沟疝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本科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6例中老年腹股沟疝病人行疝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人痊愈出院,伤口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6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中老年腹股沟疝的最佳方法。

  • 标签: 中老年腹股沟疝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
  • 简介:目的总结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使用定型补片行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256例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44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71岁。左侧腹股沟疝122个,右侧194个,斜疝227个,直疝89个,其中复发疝12个。根据手术医师的年资将患者分成住院医师组(A组)和非住院医师组(B组),并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0~200min,平均75.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9d。术后3d内需要止痛治疗18例,切口脂肪液化6例,尿潴留3例,阴囊水肿6例。无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均未取出补片。无围手术期死亡。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B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治疗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5~98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除了伴有肠穿孔的绞窄疝之外的所有成人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低,无复发,手术技术简单适宜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 修补手术 外科 无张力
  • 简介:腹股沟疝的外科经典手术如:Bassini(1887年)、Halsted(1889年)、Furguson(1890年)和McVay,(1984年)法等:这些传统方法较为繁杂,并且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使病人术后恢复时间延长,腹股沟区牵拉疼痛剧烈,影响患者形象及日常生活,复发率高,可达10%-15%。我院自1998年6月始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至今,共临床治疗42例腹股沟疝患者,取得

  • 标签: 疝环充填式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 修补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21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共38例术后切口疼痛15例(6.94%),切口感染2例(0.93%),切口下血清肿及阴囊水肿血肿14例(6.48%),局部硬结及不适感11例(5.09%),复发2例(0.93%)。结论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正确认识并发症,掌握手术适应症,切实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手术操作规范可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股沟 无张力疝修补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7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A组(n=35)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B组(n=35)采用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4%,A组为28.6%,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复发现象,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均优良,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现象少。

  • 标签: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50例腹股沟疝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活动时间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方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操作简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恢复快,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损伤纤维大鼠腰大肌被动拉伸张力变化及机理.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前入路腹膜手术法针刺损伤L4~5,L5~6两节段纤维造模;假手术组仅切开腹部皮肤,肌肉暴露椎间盘后缝合.术后分别于第2周、第5周观察2组大鼠行为学表现.于术后5周取双侧腰大肌进行被动拉伸测试,并取L4~5,L5~6椎间盘,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5周大鼠垂直方向运动红外线计数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椎间盘形态学改变明显,纤维排列轻度改变,髓核组织稀疏,分布不均,髓核中有大量不定形物质;假手术组椎间盘可见纤维层次分明,与髓核界线明显,髓核组织呈中央密集分布,周围呈均匀分布,细胞数目较多.右侧腰大肌弹性模量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损伤腰椎间盘后可引发腰大肌被动拉伸张力降低,提示静力平衡结构损伤可能造成动力平衡结构变化.

  • 标签: 腰大肌 肌张力 拉伸力学 行为学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154侧次行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随访117例,随访时间4~43个月。并发阴囊水肿12例,尿潴留5例,切口积液5例,腹股沟区异物感、隐痛不适6例,复发1例,斜疝修补术后同侧出现直疝1例。结论规范的手术操作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预防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方式对2008年1月—2011年8月89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89例患者均治愈,近期均无复发。结论该手术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的一种手术方法。

  • 标签: 腹股沟疝 疝环充填式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腹股沟疝患者采取疝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分组办法为盲分法,接受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为参照组(n=30),接受疝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30),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1d及3d时的疼痛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两组手术用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其他指标进行对比可见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参照组少、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用时比参照组短(P<0.05);(2)术后1d、3d时观察组VAS评分均比参照组低(P<0.05);(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明显比参照组患者20.00%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腹股沟疝需采取手术治疗,在术式的选择上,疝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更具优势。

  • 标签: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1年8月-2023年7月本科接诊腹股沟疝病人(n=72)。试验组采取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关于并发症:试验组发生率低至2.78%,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19.44%,相比较下,试验组发生率更低(P<0.05)。关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腹股沟疝用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

  • 标签: 腹股沟疝 价值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皮微创空心钉张力治疗髌骨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髌骨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空心钉张力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空心钉张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3.4%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髌骨C型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空心钉张力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治疗的优良率高,而且术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创手术 髌骨骨折 内固定术
  • 简介: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上较多见,治疗方法较多。对于肱骨外科颈复杂骨折,如粉碎性骨折和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在治疗上难度大,固定困难。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对76例肱骨外科颈复杂骨折的患者采用逆行击入克氏针上下钢丝张力固定,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肱骨骨折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心钉张力与钢丝内固定在髌骨骨折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62例髌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与钢丝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空心钉张力与钢丝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疗效优良率为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心钉张力与钢丝内固定具有较强的固定功能,能够加快髌骨骨折修复。

  • 标签: 空心钉张力带 钢丝内固定 髌骨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固定的尺骨鹰嘴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urphy等人提出的鹰嘴骨折评分系统对患儿进行评分,临床评估共15分(包括术后疼痛、功能、活动范围3个方面),影像学评估4分。总分〉18分为优秀,17分为良好,16分为一般,〈16分为差。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16±6.15)个月。根据Murphy评分标准,平均疼痛评分(4.86±0.35)分,功能评分(5.00±0.00)分,运动范围评分(4.86±0.35)分,影像学评分(4.00±0.00分),平均总分(18.73±0.69)分。随访结果优秀26例,良4例,一般0例,差0例。随访结果优秀的病例中,22例为单纯尺骨鹰嘴骨折,其中1例伴桡骨颈骨折,3例伴肱骨外髁骨折。随访结果良的病例中,3例伴桡骨颈骨折,1例伴肱骨外髁骨折。结论应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具有骨骺损伤小、固定效果可靠、皮肤刺激小、费用低廉、术后可早期活动、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切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尺骨鹰嘴骨折 可吸收缝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张力别针治疗低位肱骨髁间髁上骨折的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肱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Risebor—ough和Radin4度分类法U度4例,Ⅲ度13例,Ⅳ度例3,均采用张力别针治疗治疗。结果对20例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24个月的随访,按改良Cassebaum评价优1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张力别针治疗低位肱骨髁间髁上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等优点。

  • 标签: 张力带别针 低位髁间髁上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经皮结合空心钉及张力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髌骨骨折患者24例,在关节镜监视下经皮结合空心钉及张力经皮小切口骨折复位及固定,在镜下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的损伤,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均无感染、骨髓炎及髌股关节炎发生;优良率达91.7%。结论关节镜监视下结合空心钉及张力治疗髌骨骨折复位固定可靠,软组织损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有较高的优良率。同时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复位和固定,能更充分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 标签: 髌骨骨折 关节镜 空心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