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feature tracking,CMR-FT)是一种基于磁共振常规电影序列的新兴心肌应变技术,其操作简单,图像空间分辨率高,且无需增做特殊序列,因此在心脏各房室心肌应变测量中广泛应用,并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综述对CMR-FT新技术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心脏磁共振 特征追踪技术 心血管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妊娠及分娩阶段孕妇会受到极大的心脏负担,并且随着心脏负担的加重孕妇心功能偏低,那么心脏意外随时都会产生,情况严重的话还会死亡。因此现阶段妊娠疾病类型中合并心脏病发生概率在百分之零点七至百分之一之间,成为孕产妇死亡的重大因素之一。本文便针对妊娠合并心脏病产生的相关因素以及心功能级别判断方式,简要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心内科处理手段。

  • 标签: 妊娠 合并心脏病 心内科 处理
  • 简介:摘要研究证据表明,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众多益处,目前均被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在国内临床实践中得到了积极推动。鉴于近年来国内外心力衰竭心脏康复在理念及方法方面均取得了最新研究进展,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本共识,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的发展。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康复 运动
  • 简介:摘要从1966年Rashkind等进行球囊房间隔造口术至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经经过了50余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导管检查、姑息手术到现在的根治性封堵、支架的植入及瓣膜的替换等,介入性心导管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现就间隔缺损性疾病、主肺分流性疾病、瓣膜性疾病及内外科镶嵌治疗等介入治疗进展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组织发生病变,会对心脏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人的心肌细胞(CMs)再生能力差,无法进行自我修复,目前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不能恢复已经损伤的心功能。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多种干细胞与外泌体均具有治疗作用。多种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脏祖细胞(CPCs)或心肌样细胞,也可以分泌生物活性因子修复坏死心肌组织,改善受损的心功能。近年来,干细胞移植策略和治疗方案的改进提升了其在心脏病中的治疗效果。本文比较了不同类型干细胞在治疗心脏病上的应用,并介绍了干细胞移植的改进方法。

  • 标签: 干细胞 心脏病 细胞分化 外泌体
  • 简介:摘要随着起搏器功能的增加、植入技术的改进,植入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acemaker,PM)在我国的植入数量逐年增长,这对目前国内常见的起搏器术后诊室随访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提出了远程随访管理模式,使PM植入术后随访变得更加方便有效,也成为近年来的关注热点。传统的诊室随访,患者术后根据主治医生的建议定期前往医院随访检查,但该随访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远程随访虽然比诊室随访方便安全,但仍存在短板,起搏器术后患者的随访模式仍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综述了诊室随访及远程随访目前的模式与利弊,提出了对未来起搏器随访模式的展望。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诊室随访 远程随访 随访模式探讨 起搏器随访展望
  • 简介:摘要: 成人心脏术患者术后面临着低氧血症、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活动性出血等诸多危险因素,予以规范、精心护理及药学监护,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处理,确保患者顺利康复分析心脏手术后患者重返心外 ICU的原因,探讨相应护理对策。为了探讨成人心脏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及药物监护对策。回顾性分析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成人心脏手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发生原因,根据其原因制定相应的监护对策。本组 20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及具体原因分析,低氧血症患者 8例,重度低排血量综合征患者 6例 (心功能不全导致 4例,心包填塞导致 1例,心脏骤停导致 1例 ),活动性出血患者 2例,神志改变患者 4例。重返心外 ICU的主要原因包括低氧血症、心功能异常、神志改变、急性肾衰竭、胸骨裂开、消化道出血。结论 :心脏手术后患者转出心外 ICU,仍需要进行全方位精心护理和密切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及时解决问题,避免造成不可逆损害,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心脏术后重返 ICU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蒽环类药物,具有剂量依赖性和累积性心脏毒性。阿霉素的心脏毒性涉及多种机制,其中研究最多的机制是线粒体复合物I将阿霉素分子活化成更具反应性的半醌,导致氧化应激增加,进而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坏死或自噬,并最终导致心脏毒性。本文从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细胞损伤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阿霉素 心脏毒性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是中国城乡居民的首位死因。心脏康复能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大力推广。而国内心脏康复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仍需继续大力发展。本文对国内外心脏康复护理理论、心脏康复的方法、心脏康复开展的模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助力于中国心脏康复护理事业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心脏康复服务。

  • 标签: 心脏 康复 心血管疾病 理论 方法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病术后 实施临床护理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 方法 :结果: 将 2017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在我院心外科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 100 例患者进行分组调查,分组方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包含患者 50 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实验组更高,两组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存在临床比较价值 ( P < 0.05)。 结论 : 在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的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心脏 瓣膜置换术 心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左西孟旦或多巴酚丁胺的心脏手术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并探究正性肌力药物对AK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至6月行心脏手术并在围手术期泵入左西孟旦或多巴酚丁胺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相关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417例,年龄(58.2±10.4)岁,男271例(65.0%),AKI发生率为25.2%(105/41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慢性肾脏病、术前血肌酐水平高、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均为心脏术后AKI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围手术期应用血管扩张剂、左西孟旦则为保护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OR=17.291,95%CI:4.335~68.960,P<0.001)、术前高血肌酐水平(OR=1.097,95%CI:1.074~1.121,P<0.001)为心脏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应用左西孟旦(OR=0.533,95%CI:0.288~0.984,P=0.044)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心脏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肾脏病和术前高血肌酐水平,而围手术期左西孟旦的使用可能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急性肾损伤 左西孟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心脏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7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入,按护理措施不同分成两组,康复组和常规组,组内分别有35例。康复组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常规护理,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饮食、精神、睡眠评分相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饮食、精神、睡眠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心脏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心衰 老年 心脏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作者: 李玉慧 杜勇 李璐 刘明岭 蒲椿 李天红 白慧 张学武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44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保定 071000 ,保定市第一医院肾内科,保定 071000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广州 510405 ,昆明市经开人民医院中医科,昆明 650217 ,南充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南充 637000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疼痛科,安阳 455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肌炎(DM)患者心脏受累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18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71例成人皮肌炎患者的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皮肤、肌肉损害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包括炎性标志物、自身抗体等),并将心脏有无受累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皮肌炎患者心脏受累的发生率为15.9%(43/271)。心脏受累的患者表现为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异常(27.9%,12/43)、窦性心动过速(16.3%,7/43)、ST-T改变(14%,6/43)及右束支传导阻滞(7%,3/43);超声心动图异常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23.3%,10/43)、心包积液(23.3%,10/43)。心脏受累组患者易出现皮肤破溃及合并间质性肺炎(ILD),该组患者发生急进性间质性肺炎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心脏受累组(30.2%,13/43)。心脏受累的皮肌炎患者更易出现贫血、肌酸激酶升高及补体C3、血白蛋白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Ro-52抗体、抗Jo-1抗体在心脏受累组多见,与无心脏受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损害是皮肌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心脏受损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cTnI升高,该组患者易合并急进性ILD及抗Ro-52、Jo-1抗体阳性,病情活动度高。

  • 标签: 皮肌炎 心脏 间质性肺炎 抗Jo-1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智能导航技术(5D Heart)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电影回放模式(STICloop)与5D Heart诊断胎儿CHD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250例单胎妊娠胎儿。完成二维超声诊断后获取胎儿心脏的STIC容积数据,初步判断容积数据合格后隐去所有诊断信息,并将优质的250个STIC数据随机发送给医师A使用5D Heart与STICloop诊断分析。随后分别计算应用5D Heart、STICloop产前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及诊断符合率,并统计分析两种方法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AUC及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5D Heart诊断胎儿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AUC依次为95.45%(105/110)、94.29%(132/140)、16.72、0.05、0.95,诊断符合率77.27%。STICloop诊断胎儿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AUC依次为90.91%(100/110)、92.86%(130/140)、12.73、0.10、0.92,诊断符合率61.81%。5D Heart的诊断符合率高于STICloop(P=0.013),但两者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5D Heart诊断CHD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90%,且能成功检查出各种常见的严重胎儿CHD,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STICloop诊断CH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5D Heart相当,发现异常时可直接建议诊断中心进一步检查,无需再提取诊断切面。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心脏自动容积导航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基因检测对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超声诊断为心脏横纹肌瘤的3例胎儿的临床资料及引产后胎儿组织。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胎儿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筛查到的可疑变异位点进行验证。检索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相关文献,总结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基因诊断结果。结果3个家系胎儿超声心动图结果均提示心室内多发高回声团,确诊为心脏横纹肌瘤。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家系1胎儿携带TSC1基因c.740G>A(p.W247*)杂合变异,家系2胎儿携带TSC2基因c.3352C>T(p.Q1118*)杂合变异,家系3胎儿携带TSC1基因c.1579C>T(p.Q527*)杂合变异,3个家系中胎儿父母均未携带相应变异。统计分析109例资料较为完整的心脏横纹肌瘤胎儿,其中79例胎儿心脏横纹肌瘤为多发性,89例横纹肌瘤位于心室及室间隔上,完善基因诊断的94例胎儿中74例携带有TSC1或TSC2基因变异。结论胎儿心脏横纹肌瘤常表现为心室内多发性高回声团,且多数为结节性硬化症的胎儿期表现,建议进一步完善产前基因诊断。

  • 标签: 心脏横纹肌瘤 胎儿超声心动图 结节性硬化症 TSC1/TSC2基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