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痰病与单纯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心电图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5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疾病(A组)及同期单纯心血管疾病(B组)住院患者178例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并对A组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进行讨论。结果两组复极异常及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律失常、房室肥大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急性脑血管病对心脏的复极过程有一定影响,并可提高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 脑梗死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CT血管造影的诊断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的价值进行观察并评价。方法选取自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计100例,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所有的患者均采取CT血管造影检查(CTA),应用表面的阴影成像技术(SSD)以及最大强度的投影技术(MIP)进行三维的重建。结果经过诊断,CTA在对患者的颅内动脉瘤进行造影时其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91.3%,而对脑缺血性的疾病,脑血管畸形以及自发性的颅内出血疾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则达到了100%,其诊断的结果同DSA或者临床手术中所证实的结果较为一致,组间差异的比较并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神经内科的畸形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时应用CTA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 标签: CT 血管造影 神经内科 急性脑血管病 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52-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TCD)在脑血管狭窄急性脑卒中溶栓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7例脑血管狭窄急性脑卒中患者,均行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溶栓后1d狭窄脑血管血流指标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血流速度(Vd)水平,并统计血管再通率。结果溶栓后1d狭窄脑血管Vs、Vm、Vd高于溶栓前(P<0.05);77例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94.81%。结论TCD可通过检测狭窄脑血管血流速度评估血管狭窄情况与溶栓治疗效果,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 标签: 脑血管狭窄 经颅多普勒 溶栓 急性脑卒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90例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中45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另外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4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77%。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患者的颅内压水平,给予患者进行分治疗的主要方式,是给予患者进行脱水和利尿,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意识障碍患者 临床诊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在本院选取68例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要通过及时诊断确诊,及时给予治疗并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如此,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意识障碍  临床诊治  分析
  • 简介:摘要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中,护理工作占很重要的位置,而科学的饮食护理又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饮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护理经验总结,促进护理操作技术流程的规范性,使肢体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率降低。方法通过对19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运动障碍康复护理进行回顾、调查后,再对这些康复护理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0例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关节畸形、肌肉萎缩、肢体废用综合征等情况发生的几率有所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结论在早期对脑血管疾病病人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心理和肢体上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或者减轻患者的肢体运动障碍,对患者来说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运动功能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定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相关情况。方法对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20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急性脑血管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比正常对比组高出一些,P值小于0.001,而脑梗死和脑出血组别之间却不存在显著统计学性质的差异,P值大于0.05。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同病变部位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却没有差异。结论在脑梗死和脑出血组别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存在正相关联系,也就是说患者脑血管疾病的情况越危急,那么存在其体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也就越高,临床的预后性越差。

  • 标签: 急性脑血管 患者 C-反应蛋白测定 临床体会 探讨分析
  • 简介:目的探究丁苯酞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反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8.0%(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状患者,患者肝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全部正常,无过敏反应及出血现象(P>0.05);结论丁苯酞能有效改善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脑血管疾病 血小板聚集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 方法: 选择我院 201 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对策,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对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总结和分析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如拔鞘管反应、皮下淤血、血肿、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皮质盲、尿储留、脑血管痉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皮温下降、造影剂肾病、术后感染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述10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在2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6例出现急性脑梗死症状,10例患者在穿刺部位发生血肿现象,1例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现象,4例出现血管痉挛症状,1例因造影剂而产生过敏症状。患者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均无后遗症。结论客观的认识到其对患者有诱发严重并发症的可能,要求护士应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熟悉检查的过程和必要性,注意术后的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检查更加安全可行。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并发症 急性脑梗死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甘露醇、速尿、能量合剂等药物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组织;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2个月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5%,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甘露醇、速尿、能量合剂等药物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组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 标签: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血塞通治疗 并发症 分析
  • 简介:目的针对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呃逆及胃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呃逆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后,对照组阴性患者6例,胃潜血阳性患者16例,便隐血9例,观察组阴性患者10例,胃潜血阳性4例,便隐血1例,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血管呃逆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降低胃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脑血管患者 呃逆 胃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48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血管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使用常规药物,实验组在此常规药物基础上实行康复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为(15.4±4.2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9.01±8.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增强患者的神经功能,帮助瘫痪肢体功能障碍进行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血管 康复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血管(ACVD)患者中66例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ACVD后癫痫的发生率为10.8%,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易患发作型以全身大发作占57.14%,发作时间1年内发病率为77.3%。结论ACVD是症状性癫痫发作的原因之一,癫痫的发生与病灶所在的部位、病程有关。多数于卒中后1年内发生,部分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发作类型以全身大发作为主,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脑血管病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特点,以及其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思路。方法将我院128例因急性脑血管病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不同的临床干预后,分别描记其心电图变化,分析其结果并做出统计学判断。结果结合其各自心电图改变分析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电图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查心电图时其异常率高,提示脑源性心肌损伤,并随着脑血管的恢复而恢复。且临床上给予营养心肌、抗心率失常治疗后能有效的改善心脏状况。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异常 相关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方法,观察和分析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我院(抚顺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6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即速尿、甘露醇、能量合剂等药物保护脑组织,降低颅内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400mg血塞通静脉注射,每天一次。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而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血塞通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