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尖叶长柄山蚂蝗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冷浸法以75%的乙醇对尖叶长柄山蚂蝗进行提取,利用色谱柱、大孔树脂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再结合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邻羟基苯甲酸,β-胡萝卜苷,白桦酯醇,2-羟基十六烷酸。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尖叶长柄山蚂蝗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尖叶长柄山蚂蝗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 简介:摘要我国近年来科技水平飞速发展,在各行各业当中专业水平都有较为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也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越来越不规律,从而形成了疾病高发的情况出现。在现阶段的医疗过程当中,血液的需求量在与日俱增。在此种情况下,各地的血站也在积极地进行对于无偿献血意识的宣传,但是由于采血环节工作不到位等原因,会造成采血过程中形成溶血、凝块、脂血等血液报废情况,进而加强了血液供求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出现1。为降低采血时血液报废情况,本文中对成分制备环节中可造成血液报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以保证能够有效地降低成分制备环节中血液报废率。

  • 标签: 成分制备 血液 报废
  • 简介:据《Scientia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6.09.023),来自西班牙拉里奥哈的LidiaMartfnez等人研究了3种病毒(GFLV、GLRaV和GFkV)感染对Tempranillo葡萄(VitisviniferaL.)产量和浆果成分的影响。葡萄病毒病会降低葡萄园收益,但是对由病毒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程度目前仍不清楚,或者两种影响会同时发生。

  • 标签: 葡萄园 病毒病 成分 浆果 产量 影响程度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的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高脂血症能够诱发多种心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脑血管病等,此外,高脂血症的高发人群为肥胖患者,常常合并出现糖尿病等疾病,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之一,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临床治疗的普遍认可,研究主要阐述中药有效成分降血脂作用以及其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类似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性依据。

  • 标签: 中药 有效成分 降血脂 研究进展
  • 简介:马尾藻Sargassum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褐藻,营养价值较高,其粗蛋白含量为5.94-19.35g/100g,粗脂肪含量为0.12-3.80g/100g,碳水化合物含量为40.25-75.46g/100g,灰分含量为12.16-47.08g/100g;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6.62%-61.66%,必需氨基酸组成基本符合FAO/WHO标准;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含量的20.34%-51.01%。本文综述国内外对马尾藻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矿物元素含量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养护和利用马尾藻资源提供参考。

  • 标签: 马尾藻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制备技术的运用效果,以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随机选取用新鲜冰冻血浆通过解冻、融化、分离、离心以及冰冻等工序制备完成的冷沉淀35份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对FVⅢ和Fg的含量采用血凝仪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冷沉淀制备技术完成的血液成分制备与《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血液品种合格标准之间的关系。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35份经过解冻、融化、分离、离心以及冰冻等工序制备完成的冷沉淀容量为(27±3)ml,FVⅢ为(142.35±35.3)IU/袋,Fg为(210±18)mg/袋。

  • 标签: 血液成分制备 冷沉淀制备技术 冷沉淀容量
  • 简介:摘要复方丹参制剂是中药制剂之一,该药主要应用在心脑系统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存在理气止痛及活血化瘀等作用,是当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一种药物,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复方丹参制剂 合理成分 药理
  • 简介:摘要中药地龙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例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此外,地龙具有极高的药理活性,是地龙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活血化瘀的一种有效成分。诸多医学研究发现,地龙的作用十分广泛,有抗血栓、降压抗癌、抗心律失常、增强免疫、解热镇痛、抗溃疡、抗肝纤维化和保护肝脏等功效。

  • 标签: 中药地龙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
  • 简介:一、【知识结构】二、【重难点突破】1.中国近代主要经济形式2.中国近代主要经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1)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其他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之间既相互勾结、依赖,又存在矛盾。(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

  • 标签: 外国资本主义 知识结构 半殖民地半封建 南京国民政府 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 简介:探讨了雾霾-人体健康影响中的不同季节效应。首先,敏感人群健康风险随着雾霾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其次,不同的疾病风险,季节/气温对它们的修饰是不同的。春季,雾霾对呼吸道疾病人群的影响最大,而夏季和冬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受到的影响最大。此外,因为雾霾具有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所以在一个持续几天的雾霾事件中,人群的健康风险也有一定的累积。由于来源和粒径分布的不同,不同季节可吸入细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差异,反映了可吸入细颗粒物的理化特性。夏季,气温可以作为独立的一个环境因子刺激人体,而在冬季则只是作为颗粒物理化特性的一个指引。

  • 标签: 大气成分 化学研究 人体健康影响 呼吸道疾病 季节效应 健康风险
  • 简介:摘要近年来血源持续紧张,临床用血量逐年攀升,血液供需矛盾十分明显,而临床不合理的输血现象则普遍存在,由于临床输血是血站与医院输血科和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一项特殊治疗任务,那么医院输血科以及血站供血科如何面向临床做好宣传执行科学、合理、节约输血新理念的任务则显得艰巨且意义重大。

  • 标签: 科学输血 输血安全 用血审核 节约用血
  • 简介:摘要通过在临床输血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方法,并通过一定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应用PDAC循环后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措施越来越丰富和完善,而且PDCA循环是一种有效提高医院输血标准化管理质量的方法,使医院临床输血管理目标、方向、分工明确、层次明显、管理落实、使临床输血管理内容更加丰富,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度更加健全,使医院输血质量明显改善,值得进一步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 临床输血 输血管理 应用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效果。方法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未实施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接受输血治疗患者132例为对照组。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接受输血治疗患者13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输血反应发生率、血样不合格率、医患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输血安全性,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 标签: 输血检验流程 环节质量控制 输血意外事件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共收治受血者和供血者3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的试管法进行检验,观察组运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验,对比两组的阳性率、灵敏度和平均耗时时间等指标,并对比两组红细胞凝集情况。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10%,显微镜下可观察出11个特异性细胞凝集,平均耗时时间为4.4min,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4.74%,显微镜下可观察出6个特异性细胞凝集,平均耗时时间为14.5min,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临床输血检验具有阳性检出率高、平均耗时时间短、能够有效保障输血安全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盐水法 输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时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的残余风险评估。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06-2013.06期间我院205例患者。将其基本资料和血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即EIA)的常见输血传染性疾病(包括HCV、HBV、HIV)的数据,并应用现有模式评估其HCV、HBV、HIV的参与风险。结果本组研究205例患者通过EIA检测显示HCV、HBV、HIV的残余风险各是1/35、1/14、1/322。经残余风险公式计算初次输血者HCV、HBV、HIV的残余风险分别是1/32、1/12、1/321。多次输血者HCV、HBV、HIV的残余风险分别是1/41、1/23、1/324。HCV、HBV、HIV总的残余风险分别是1/34、1/14、1/322。多次者输血传染性疾病的HCV、HBV、HIV的与初次输血者相比残余风险较高。结论应用EIA检测以后,输血输血传染性疾病的HCV、HBV、HIV的残余风险明显降低。

  • 标签: 输血传染性疾病 残余风险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妇科现代手术中患者应用自体输血(A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9例妇科手患者随机分配到自体输血组(观察组)和异体输血组(对照组)。观察组术前采血4000ml,于手术结束前全部回输,术后48小时复查血常规,比较自体输血前后血常规的变化。同时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色素、病后病率、输血反应、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自体输血后血常规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积恢复正常较快。且术后病率低,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均较对照组少。结论自体输血患者术后恢复快,既避免了输血带来的并发症,节约了血液资源,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而对具有自体输血适应症患者,应大力提倡自体输血

  • 标签: 自体输血 妇科 现代手术 临床应用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输血治疗中行不规则性抗体筛查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09月到2016年09月期间在我院输血治疗的1050例患者,在输血之前检查患者体中是否具有不规则的抗体,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050输血治疗的患者中,不规则的抗体检出率是9.52%。其中,特异性的抗体占比为7.62%,非特异性的抗体占比为1.90%。在特异性的抗体之中,2例患者为抗-M、3例患者为抗-D2、2例患者为抗-E、1例患者为抗-C。结论通过对不规则的抗体进行筛查,可以将溶血输血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筛查 临床输血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储存式自体输血在前置胎盘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03-2015-06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83例。在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前3周,每次采血200ml储存备用。采血前30min内和采血后2h内行患者血压、心率监测及胎心监护;采血前后监测孕妇血压、心率、呼吸情况;检测采血前后和自体血回输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沉降率(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结果:采血及回输过程中母胎一般情况良好,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0分。83例前置胎盘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后血压、心率、呼吸均无明显变化(P〉0.05)。采血前后和自体血回输后RBC、Hb、Hct、PLT、PT、APTT等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妊娠晚期前置胎盘孕妇应用储存式自体输血安全性好,不会对母胎产生明显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储存式自体输血 前置胎盘 妊娠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