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食管黏膜剥脱症是临床诊治中相对少见的一类食管良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就食管黏膜剥脱症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尚不明确。本文拟从食管黏膜剥脱症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做系统性归纳总结,加深对于食管黏膜剥脱症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 标签: 食管 黏膜剥脱症 胃镜 诊断 治疗
  • 简介: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后,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1963年Gell和Coombs根据反应发生的速度、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将超敏反应分为Ⅰ、Ⅱ、Ⅲ及Ⅳ型。口腔黏膜常见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药物过敏性口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等。药物过敏性口炎(allergicmedicamentosastomatitis)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敷贴或局部涂搽、含漱等不同途径进入超敏体质者机体内引起的皮肤黏膜超敏反应性疾病。

  • 标签: 超敏反应性疾病 口腔黏膜 ALLERGIC 药物过敏性口炎 血管神经性水肿 组织细胞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口腔黏膜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口腔粘膜病患者,纳入实验组。另选择90例在此期间于我院进行常规检查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掌握口腔黏膜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辛辣食品、吸烟、烟熏食品、烫饮食品等方面的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每天坚持早晚刷牙且使用轻柔仔细的刷牙方式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长期用药且存在残冠残根和不良修复体的患者远远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黏膜病相关危险因素有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长期用药、存在残冠残根和不良修复体、不良刷牙习惯。因此,遵循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提高健康认知水平,是减少口腔黏膜病的发生的关键。

  • 标签: 口腔黏膜病 危险因素 饮食习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和宫颈活检+宫颈管搔刮(ECC)的价值与分期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08月-2023年08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细胞学异常病人54例,将手术病理诊断当成金标准,对全部病人实施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宫颈管搔刮,分析检查价值。结果: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一诊断,宫颈活检+ECC诊断效能高于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诊断,P<0.05。结论:运用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和宫颈活检+ECC对宫颈病变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 宫颈管搔刮 宫颈病变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内镜下隧道式与常规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黏膜剥离术治疗,观察组行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内镜下隧道式 常规黏膜剥离术 食管黏膜下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留直肠后壁黏膜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9-2017.9收治的内痔以及环状混合痔患者10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PH手术,研究组采用保留直肠后壁黏膜PP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除手术时间外其他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5.66%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内痔患者实施保留直肠后壁黏膜PPH,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

  • 标签: PPH 保留直肠后壁黏膜PPH 内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3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患者分别采用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术与传统环切术结合消痣灵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静息压、收缩压、排便阈值、肛直角、肛上距、会阴位置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患者采用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治疗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痔上黏膜二次环切 直肠黏膜内脱垂 重度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为早期胃癌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治疗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2017年 11月 -2019年 10月,将我院 164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 82例,为参照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过程持续时间指标、大块切除率指标、完全切除率指标、治愈性切除率指标,以及局部复发率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过程持续时间指标长于参照组( P< 0.05)。研究组的大块切除率指标、完全切除率指标,以及治愈性切除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的局部复发率指标低于参照组( P< 0.05)。结论:为早期胃癌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治疗,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胃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线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胃角黏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127例胃角黏膜病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牙线牵引辅助ESD组(牵引组,n=51)和传统ESD组(传统组,n=76),同时把41例胃角纤维化病例也分为牵引组(n=23)和传统组(n=18)。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及出血、肌层损伤、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牵引组与传统组病例年龄、性别、病变大小及病变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65.4±36.5) min比(103.5±43.2) min,P=0.012],病变整块切除率[100.00%(51/51)比90.79%(69/76),P=0.026]及治愈性切除率均更高[94.12%(48/51)比81.58%(62/76),P=0.042],且剥离过程中肌层损伤[5.88%(3/51)比25.00%(19/76),P=0.010]及术中出血更少[47.06%(24/51)比82.89%(63/76),P=0.010]。传统组2例(2.63%)纤维化病例穿孔,牵引组无穿孔病例,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在胃角纤维化病例中,牵引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81.4±29.3) min比(119.3±37.6) min,P=0.010],病变整块切除率[100.00%(23/23)比72.22%(13/18),P=0.007]及治愈性切除率均更高[95.65%(22/23)比72.22%(13/18),P=0.035],且剥离过程中肌层损伤[8.70%(2/23)比72.22%(13/18),P=0.001]及术中出血更少[78.26%(18/23)比100.00%(18/18),P=0.035]。结论牙线牵引辅助ESD治疗胃角黏膜病变及有纤维化的胃角病变安全有效,与传统ESD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治愈率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 标签: 纤维化 牵引力 牙线 胃角 黏膜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在临床直肠扁平癌前期疾病与黏膜内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行直肠ESD患者术前活检资料(均经术前活检提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黏膜内癌),对ESD术的疗效与安全性加以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0.3±7.5)min,平均出血量为(50.4±15.3)ml,病灶整块切除率为85.71%,术中穿孔发生率为14.29%,术中出血发生率为12.86%,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8.57%,经对应处理均好转,且低位直肠穿孔率为8.89%,显著低于高位直肠穿孔率30%,且迟发性出血度出现在低位直肠病变中(P

  • 标签: ESD 直肠扁平癌 黏膜内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自动穿刺活检(USGAB)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可调式自动活检枪(ABD),在超声引导下对805例多部位各种病变进行穿刺活检。结果本组取材成功率100%,组织学明确诊断率为97.51%,与手术病理对照,术前穿刺组织学符合率92.03%。结论USGAB是一种迅速获得组织学标本、方法简便易学、安全可靠、准确而有效的新技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它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部位和方向的穿刺活检,在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恶性病变的组织学分期、寻找转移性病变原发灶、减少误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自动活检装置 超声引导 穿刺活检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消化道粘膜活检病理分析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28例做纤维胃镜粘膜活检,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做常规石蜡切片,以苏木素-伊红染色,行光镜检查。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0例,比例为23.44%;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例,比例为6.25%;粘膜息肉患者3例,比例为2.34%;慢性溃疡患者24例,比例为18.75%;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15例,比例为11.72%;食道慢性炎症患者4例,比例为3.13%;肿瘤患者44例,比例为34.38%。结论在纤维胃镜粘膜活检中,慢性溃疡和肿瘤是常见的病理类型,上消化道粘膜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的开展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病理分析 上消化道粘膜 纤维胃镜粘膜活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液体活检即通过体液对肿瘤衍生成分进行采样和分析。其中循环肿瘤DNA(ctDNA)和循环肿瘤细胞(CTC)为基础的液体活检作为相对成熟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并逐渐走入临床应用。对比组织活检,液体活检具有取材方便、利于连续监测、重复性好等优点。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现有的放疗敏感性相关理论,采用临床分期等临床常用因素指导放疗剂量制定时,平衡疗效和毒副反应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突显了加强放疗敏感性相关生物标记物研究、寻找新的突破方向的重要性。鉴于此,本文主要从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放疗相关的预后和风险分层、指导治疗3个方面,围绕ctDNA和CTC在肿瘤放疗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 标签: 放射治疗 液体活检 生物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乳腺癌活检和近距离治疗在癌症治疗领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丝传动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引导的高精度乳腺穿刺机器人系统,并设计了一种新的丝传动绕丝方式,解决了丝传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脱丝及绕丝错乱等问题,利用D-H方法推导了机器人的运动学正解,并得到了其工作空间,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手术机器人 丝传动 D-H法 运动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下取病理活检的系统化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进行胃镜下取病理活检的患者共计40例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系统化的护理后,受检者的焦虑评分均值为(52.3±4.1)分,平均检查时程为(19.2±4.4)分钟,而对照组受检者焦虑评分均值为(60.3±3.5)分,平均检查时程为(28.7±6.5)分钟,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对于缓解受检者焦虑情绪、缩短检查时间和顺利完成活检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胃镜 病理活检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