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松辽盆地南部GD区泉四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成因类型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综合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分析等资料,泉四段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类型及其成因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泉四段储层砂岩主要发育压实剩余孔隙、胶结剩余孔隙、粒间溶蚀孔隙粒内溶蚀孔隙,其中粒间溶蚀孔主要由粒问杂基胶结物、长石岩屑边缘溶蚀形成,粒内溶蚀孔主要由长石粒内溶蚀或岩屑内部易溶组分溶蚀形成.局部层段发育少量构造裂缝储层储集物性改造具有一定作用。现今储层发育孔隙类型受沉积成岩作用双重控制,低能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决定了该区具有细粒、多泥质储层岩石学特征较差原生孔隙发育特点;压实作用决定了压实剩余孔隙大小发育程度:胶结作用是破坏原生孔隙主要因素,而碳酸盐胶结作用为后期溶蚀孔隙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该区储层孔隙性。系统分析大量薄片扫描电镜资料,首次明确GD区泉四段砂岩为混合成因孔隙类型储层.孔隙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后期形成溶蚀孔储层物性改善具有极其关键作用.广泛发育杂基内微孔储层物性贡献不大。

  • 标签: 孔隙成因类型 控制因素 泉四段 GD区 松辽盆地南部
  • 简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中期旋回为编图单元,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古地理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上休罗统遂宁组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LSC1)与3个中期旋回(MSCl,MSC2MSC3)。其中,MSC1—MSC3沉积期,龙门山前缘均发育有较大规模冲积扇群.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表现为多个辫状河三角洲叠置沿龙门山前缘分布辫状河三角洲群:MSC1-MSC2沉积期,川西坳陷中段发育沉积体系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为主,冲积扇仅在规模位置上有所变化,该时期砂体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前缘与中江-回龙地区;MSC3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于郫县-温江-大邑地区,砂体厚度以及规模均较大。

  • 标签: 岩相 古地理 砂体展布 遂宁组 川西坳陷
  • 简介:广西田林潞城中三叠统深水沉积露头发育厚层砂岩相、厚层砂岩相、薄层砂岩相、砂质条带岩相、块状泥岩相、薄层泥岩相厚层泥岩相等7种岩石相类型。根据砂岩和泥岩组合关系,剖面上识别出了厚层砂岩相块状泥岩相组合、厚层砂岩相薄层泥岩相组合、厚层砂岩相薄层泥岩相组合、厚层砂岩相厚层泥岩相组合、薄层砂岩相薄层泥岩相组合、薄层砂岩相厚层泥岩相组合厚层泥岩夹砂质条带组合等7种岩石相组合。深水沉积地层具有千层饼式地层构型特征,发育了厚层砂岩叠置样式、厚层厚层砂岩叠置样式、厚层砂岩叠置样式、厚层薄层砂岩叠置样式、薄层砂岩叠置样式、薄层砂岩和泥岩叠置样式泥岩夹砂质条带样式等7种地层构型样式。深水沉积虽然构型样式简单,但有着十分复杂储层非均质性,既有可能形成常规油气藏,也有可能形成非常规油气藏。上述认识深水沉积油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深水沉积 地层构型样式 石油地质意义 田林地区
  • 简介: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重要储集层之一。通过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分析测试资料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长8油层组进行了精细沉积相分析,确定长8油层纽属于辫状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并从中识别出主河道、分流河道、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分流间洼地、河口坝远砂坝等沉积微相。精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基础上,以相当于小层砂体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一岩相古地理图,并分析各类成因砂体发育、组合演化特征展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区长8油层组储层预测岩性油藏高效勘探开发提供精细沉积、层序资料。

  • 标签: 浅水三角洲 层序一岩相古地理 砂体展布 储层预测 长8油层组 镇原地区
  • 简介:黔南坳陷下石炭统台间黑色岩系中有机质较为发育,为研究其富集特征控制因素,以黔南安顺市镇宁县本寨乡露头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总有机碳含量(TOC)测试、氩离子抛光-扫面电镜分析、主微量元素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①黔南坳陷下石炭统大塘组黑色岩系样品TOC质量分数为0.90%~2.83%,平均为1.45%,且TOC变化与地层旋回具有很好相关性。②U,VMo等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氧化-还原敏感指标U/Th,V/Cr,Ni/CoEFU-EFMo协变模式,黄铁矿粒径均超过5μm,三大证据均反映黔南坳陷早石炭世黑色岩系沉积时期水体处于氧化—次氧化环境,这种水体富氧状态不利于有机质保存,但台间水体相对较浅,部分生物快速埋藏来不及被氧化或降解,也可形成有机质富集。③U/Th,V/CrNi/Co与TOC没有明显相关性,而古生产力指标Mo含量与TOC含量呈现明显正相关性,表明台间黑色岩系有机质富集主要受古生产力控制,且陆源碎屑输入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稀释作用。④早石炭世研究区区域性海平面的上升带来了丰富营养物质,使得水体生物更加繁盛,提高了生产力。该研究成果对于海陆过渡相煤系、中小型含煤盆地中有机质富集规律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有机质 氧化-还原条件 古生产力 大塘组 台间区域 黔南坳陷
  • 简介: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由于目的层埋藏深.使用常规提高分辨率勘探手段不能见效。对数字检波器采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浅层原始资料主频能够得到较大提高,同时目的层反射高频也得到增强,但分析认为目的层增强高频能量主要为高频随机噪声。进行频率扫描时无法获得深层弱反射信号。数字检波器高动态范围、高频特征相位曲线平直特性没有得到有效应用,无法达到提高目的层分辨率目的。常规磁钢检波器虽然瞬间动态范围小于数字检波器。但其有弱信号灵敏度高特点。采用适当检波器组合,压制高频随机干扰,同时采用适当激发能量,使深层高频弱反射信号检波器瞬间动态范围窗口内得到增强。对比分析发现,使用常规检波器能够接收到深层高频弱反射信号,可增强本区反射信号主频.

  • 标签: 数字检波器 分辨率 组合 塔里木盆地
  • 简介:四川盆地东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已取得重大突破,其储层研究尤其是优质储层发育影响因素四川盆地海相页岩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基础上,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四川盆地东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有利储层形成主控因素。研究区地层矿物成分以石英黏土矿物为主,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等含量较低;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Ⅰ)为主、腐殖腐泥型(Ⅱ_1)次之;TOC质量分数为0.10%~8.67%,平均为1.49%,R_o为1.63%~2.81%,平均为2.18%;地球化学特征为富有机质高—过成熟;储集空间类型可分为孔隙裂缝两大类,其中粒间孔、有机质孔构造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四川盆地东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发育受沉积环境、页岩脆性有机质丰度与成熟度等因素影响。

  • 标签: 页岩气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东部
  • 简介:涠西南凹陷WZA区主要目的层流沙港组一段沉积体系类型相应展布规律认识不清,砂体连续性对比性均较差,给油气勘探带来了困难。结合岩心、测井地震资料,通过源-汇分析确定沉积体系沉积微相类型。WZA区为中间低、四周高汇水区,可识别出3个不同方向物源(NWW向、SWW向、SEE向)、2种沉积体系(西部和南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东部发育浊积扇沉积体系10余种沉积微相。这些认识有利于刻画WZA油田,WZB油田,WZC油田,WZD油田WZE油田“甜点”储层。

  • 标签: 流沙港组 源-汇分析 浊积扇 曲流河三角洲 涠西南凹陷
  • 简介:二连盆地各凹陷下白垩统岩石致密、类型复杂多样,但普遍具有较好油气显示。利用岩心、薄片、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资料,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下白垩统阿尔善组致密储层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致密储层岩性主要为云(钙)质泥岩、云(钙)质沉凝灰岩、云(钙)质粉砂岩钙质砂岩;储层物性较差,孔隙度平均为7.44%,渗透率平均为1.11mD。其中,云(钙)质泥岩云(钙)质沉凝灰岩主要发育于半深湖亚相滨浅湖亚相,储集空间以晶间孔裂缝为主;云(钙)质粉砂岩钙质砂岩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等微相,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粒内孔裂缝。研究区致密储层物性主要受成岩作用沉积作用控制,其中,压实作用钙质、云质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主要因素。

  • 标签: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致密油 阿尔善组 额仁淖尔凹陷 二连盆地
  • 简介:白家海凸起三工河组一段(J1S1)二段(J1s2)是休罗系重要勘探目的层。文中利用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J1S1、J1S2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J1S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次生溶蚀孔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片状管束状为主。根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统计结果,将喉道划分为5类,J1S2储层以Ⅱ类、Ⅲ类喉道为主;J1S1储层以Ⅲ类喉道为主。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是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主要因素.且成岩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影响最大。

  • 标签: 三工河组 孔隙结构 喉道分类 储层评价 准噶尔盆地
  • 简介:三叠纪时期,塔里木盆地进入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发育前陆坳陷、前缘隆起隆后坳陷3个典型前陆盆地构造单元。为了探讨隆后坳陷区三角洲沉积特征,以桑塔木地区为例,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分析化验三维地震等资料,采用"点-线-面"相结合方法系统研究其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并且垂向上具有辫状河三角洲向曲流河三角洲演化特征。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以分流河道沉积为主,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而河口坝与远砂坝发育规模均较小;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沼泽等,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则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沉积为主。克拉玛依组三角洲演化不仅受控于前陆盆地构造运动所导致地形坡度变化,而且气候由干旱—半干旱向湿润转化也起到一定作用。在对2类三角洲沉积特征成因分析基础上,建立隆后坳陷区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

  • 标签: 辫状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演化模式 隆后坳陷 桑塔木地区
  • 简介:依据储层地质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综合运用钻井、测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进行了储层特征研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储层孔隙度相对较高,而渗透率相对较低;孔喉类型主要为孔-细喉型,且连通性相对较差;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为沉积相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最主要减孔因素,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渗透率低主要原因;相对优质储层发育有利区带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 标签: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梧桐沟组 东斜坡 吉木萨尔凹陷
  • 简介:为了更有效地玛湖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寻找有效储集体,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该区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喉结构、储层物性储层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储层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砂砾岩,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孔喉结构差—中等,平原亚相以原生孔隙为主,前缘亚相以次生孔隙为主,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储层特征;②刚性颗粒发育地区,压实作用弱,可溶蚀矿物含量高,溶解作用强,储层物性较好;③平原亚相比前缘亚相压实程度高,且杂基含量较高,溶解作用弱,储层物性相对较差;④压实作用减孔明显,胶结作用减孔不明显,溶蚀作用增孔明显,烃类侵位对成岩作用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

  • 标签: 三叠系 沉积相 成岩作用 烃类侵位 准噶尔盆地
  • 简介:针对海上高地温场条件下天然气生成预测研究,选用琼东南盆地地质模型,以低成熟茂名油页岩(Ⅱ型有机质)与该盆地煤(Ⅲ型有机质)为样品,采用封闭体系开放体系全岩热解实验,得出热解油气产率特征.不同演化阶段各烃类组分生烃动力学定量模型表明,煤生成不同组分活化能分布范围比茂名油页岩宽得多.其中,茂名油页岩热解生成甲烷、乙烷、丙烷重烃(C4~6)对应活化能分布范围分别为38~86kcal/mol,44~92kcal/mol,43~77kcal/mol46~70kcal/mol;活化能主频分别为52kcal/mol,54kcal/mol,63kcal/mol48kca1/mol,所占比例分别为20.44%、38.04%、42.50%25.05%;指前因子分别为6.47×10^11s-1,2.70×10^12s-1,1.09×10^15s-18.39×10^15s-1.利用生气动力学方法,结合琼东南盆地热史数据,通过茂名油页岩生气预测对比揭示,地质条件下生气过程,与茂名油页岩相比较,煤具有释放氢慢速率与低生成率特征以及较长演化进程.结果认为:类似于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煤系烃源岩,处于海上高地温场条件下,高演化阶段仍具有很好生气潜力.该研究拓宽了我国海域煤型气勘探领域,具有实践理论意义.

  • 标签: 茂名油页岩 生烃动力学 煤系烃源岩 地质模型 琼东南盆地
  • 简介:概述了油气成藏理论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现状基础上,首次系统总结了岩性油气藏发育区油气不均一分布特征,详细论述了油气不均一分布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制。油气不均一分布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油气不均一分布主控因素也有所不同:沉积凹陷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可以用油源以及圈闭条件来进行解释;沉积凹陷内某一区带(如洼陷带)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除了受油源构造条件制约,还明显受到储集条件非均质性影响;造成区带内单一砂体或油藏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根本原因则是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气成藏、导致油气不均一分布是文章强调核心思想。油气不均一分布是一种普遍现象客观规律,尤其对于包括岩性油气藏在内隐蔽油气藏以及包括古潜山油气藏在内各种复杂油气藏,这一现象更加明显。油气不均一分布提出对于岩性油气藏复杂油气藏勘探以及高勘探程度区精细勘探开发具有启示作用。

  • 标签: 油气不均一分布 储层非均质性 岩性油气藏 复杂油气藏 控藏理论
  • 简介:天然气水合物是21世纪最具潜力清洁能源,其进行注热开采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开采方法。以某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拟开采矿区为例,水合物分解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有限体积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热力学模型,并天然气水合物温度场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着注水速度增加,天然气水合物高温区域逐渐增大,且分解速度加快;随着孔隙度逐渐增大,天然气水合物高温区域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注水温度增加,天然气水合物高温区域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但作用在天然气水合物表面的温度随着注水温度增加而增加。该矿区进行注热开采时,当注水速度为6m/s、注水温度为80℃时,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速度最快,具有较好经济效益,该结论可为注热开采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有限体积法 注水速度 水温 孔隙度
  • 简介:以钟市油田潜三段储层为例,进行了盐湖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冲刷面、湖泛面以及盐岩界面基础上,根据相组合特征,潜三段识别出向上“变深”不对称旋回、向上“变浅”不对称旋回以及向上“变浅”复“变深”对称旋回等3类基本短期旋回。根据短期旋回叠加样式,将潜三段划分为5个中期旋回1个长期旋回。中期旋回内砂体分布规律受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A/S)控制。指出在A/S〈〈1时,砂体最为发育,且连通性最好。但基准面最低时,气候干燥,湖盆水体浓缩,碎屑供给不充分,发育盐岩沉积;A/S〈〈1向A/S〈1过渡时砂体较发育,但隔夹层逐渐丰富;A/S〉〉1时,砂体不发育,多为孤立砂体。

  • 标签: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盐湖沉积 砂体分布 钟市油田
  • 简介:火山岩油气藏已经成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勘探开发挖潜一种重要类型,而红车断裂带古生界火山岩是下步勘探重要领域。该区深入剖析了火山岩油气藏类型、储层盖层特征基础上,指出构造条件、岩相特征、裂缝发育程度保存条件是其油气成藏4个关键因素,从而为该盆地整体评价勘探部署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红车断裂带 火山岩油气藏 构造 岩相 裂缝
  • 简介: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三工河组二段主要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泥质、钙质、物性3类隔夹层,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各不相同。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可以识别出钙质、泥质隔夹层。该区隔夹层以泥质隔夹层为主,钙质隔夹层为辅,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同时也受后期成岩作用与断裂构造联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隔夹层较差孔渗性与封堵性影响油水储层分布,易形成油水同层现象。

  • 标签: 隔夹层 油水分布 测井识别 准噶尔盆地
  • 简介:勘探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勘探工作者具有较好整体素质。整体素质由科学知识技术器具层面和文化层面构成。提高整体素质,就要同时重视这2个层面素质提高,特别要注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科学思维方式、系统整合能力培养。为此就要建立与之相呼应价值评价标准激励机制,克服层级文化影响.提高哲学素质、思维素质人文修养,改变传统工作方式,给人素质提高留出空间。

  • 标签: 器具层面 文化层面 哲学素质 思维素质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