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10月29日,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冯志莲为中国遗·皮影戏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作了题为《高校研培对遗传承的意义》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是研修研习培训的开班第一课,培训班的全体学员、音乐学系师生80余人到场聆听。讲座由音乐学系副主任董蓉主持。

  • 标签: 专题讲座 培训班 皮影戏 研习 研修 传承
  • 简介:无论是在复调技术高度发展的巴洛克音乐时期,还是在和声色彩极为丰富的浪漫主义时期,声部线条都是音乐呈示和展开不可或缺的因素,当然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也不例外,尤其是前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声部特点主要为功能和声下的线条和声思维,具体表现为三声部的和声织体形态。本文主要将古典主义时期典型的三声部织体形态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声部形态产生的原因和该声部形态蕴含的和声内涵,从而为古典主义时期三声部音乐作品的分析,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和启发。

  • 标签: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 三声部织体 功能和声 线条和声思维
  • 简介:《新翻羽调绿腰》是一首模仿唐代大曲风格而又富有独创新意的琵琶独奏曲。文章从曲源、乐曲结构、演奏方法等几个方面着手,对该作品进行了分析。全曲颇具古风,时而轻盈柔美,时而气势浑腾,仿佛再现了唐代舞者的风姿神韵,不失为当代琵琶曲的佳作。

  • 标签: 曲源探究 调式结构 演奏技法
  • 简介: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同时,对革命文化和文艺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早在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他关于文艺问题的重要文献,连同他建国前后其它有关文艺问题的著作,如《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八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总结了“五四”以来我国无产阶级文艺实践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原则和文艺

  • 标签: 新时期文艺 毛泽东文艺思想 宣传工作会议 反对党八股 革命作家 延安文艺座谈会
  • 简介:虽然在浪漫主义时期,很多作曲家写过钢琴变奏曲,但是变奏曲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主要创作体裁了。然而勃拉姆斯是个例外,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保守派,在创作体裁上更靠近古典主义作曲家,因此变奏曲在他的创作中仍旧占据重要的地位。

  • 标签: 浪漫主义时期 钢琴变奏曲 勃拉姆斯 艺术 古典主义 作曲家
  • 简介:本文所介绍的一组文章,皆从后现代思潮出发,探讨民族音乐学民族志方面的问题。如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如何影响着人们对音乐进行认同,如何改变着人们的音乐实践;西方“他者”的概念如何从他民族、他文化扩展为一切同西方有差异的亚群体、亚文化。在这一探讨中,流行音乐是一个最理想的研究领域。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后现代主义 音乐实践 他者 流行音乐 多重背景
  • 简介:江苏的古琴艺术在明清时期有突出的表现,涌现出虞山、金陵、广陵三大琴派,但三大琴派的发展并非连续不断,而是以此起彼伏、交替进行的方式展开,呈现出琴学中心的从江派到虞山派到白下派再到广陵派的频频转移。针对这一现象,文章借用塞维斯的文化进化理论进行解释,揭示出这种连续性的机制在于艺术的演进本身包含特殊进化和一般进化两个方面,并据此提出如何应对演进的连续性的策略。

  • 标签: 虞山派 金陵派 广陵派 琴派 中心转移 塞维斯
  • 简介:10月30日,沈阳音乐学院建校80周年系列音乐会之“白山黑水‘东北风’”——东北地区音乐类“遗”代表作展演在音乐厅举办,此次展演由沈阳音乐学院、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承办。学院领导与师生共同欣赏了音乐会。

  • 标签: 音乐学院 东北地区 代表作 音乐类 沈阳 展演
  • 简介:凯奇早期代表作、仅使用金属打击乐器的《第一结构》(1939),受勋伯格传授的维也纳乐派逻辑性结构思维和动机展开性变奏的影响,在整体和乐句结构层面上运用他自己发明的、按4:3:2:3:4比例划分的"宏观-微观"的节奏结构体系;而对节奏动机的组织则是基于方整性结构框架内方整性划分的原则,采用二分与三分节奏时值结合、全音符的奇数划分、对称性的节奏音值排列、节奏动机间解构与重组关系四种方式设计动机,运用动机的不定次反复、动机交替的横向对称性连接和纵向对位性叠置、动机陈述跨越与不跨越乐句和音色分层的手法组织动机[本文(上)发表于《黄钟》2011年第一期]。

  • 标签: 宏观-微观节奏结构 平方根形式 节奏动机 预制钢琴的噪音音色 非正统打击乐器 音色分层
  • 简介:“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连接通道,不仅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在音乐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从音乐家到乐曲、到乐队、到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都产生重要影响;站在新的时代节点,重提“一带一路”,不仅给予了新的阐释,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世界文明历史进程产生积极影响,都离不开“一带一路”这个光明大道。

  • 标签: 一带一路 传统文化 传统音乐 “非遗”保护
  • 简介:<正>卓越的美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而品(AlexanderTcherepnin,1899—1977)谢世已届十年,世界音乐事业因他的死亡而蒙受巨大损失。这位作曲家死得很突然,一九七七年九月廿六日,他正要去瑞士作全国巡回演出,不幸在巴黎猝然而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齐而品移居美国,晚年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直到他去世前的二十多年中,活跃于美国音乐界。他曾在芝加哥的圣保罗大学讲授作曲课程,又担任音乐杂志《克拉维》的双编辑之一,也作为指挥或钢琴家在许多音乐会上于观众见面。

  • 标签: 作曲家 人道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亚历山大 世界音乐 音乐家
  • 简介:十二音序列音乐与简约主义音乐是上个世纪先后产生的重要音乐流派,简约主义音乐在其本质上与十二音序列音乐是对立的。本文通过对《阿赫玛托娃安魂曲》的分析,研究其中的宗教音乐元素以及将十二音序列音乐与简约主义音乐结合起来的途径。

  • 标签: 约翰·塔文纳 阿赫玛托娃 安魂曲 神圣简约主义 十二音序列
  • 简介:渔樵形象是中国传统思想中隐逸文化的集中反映,成为文人寄情山水和精神净化的象征性符号,是他们人格精神和审美品位的外化。有关渔樵的文人音乐作品透出“隐”和“逸”的思想,具有儒道兼济的哲学基础。

  • 标签: 渔樵 文人音乐 象征意义 隐逸
  • 简介:拉威尔生活在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等诸多现代流派蔚盛的时代,其作品不乏向传统挑战的革新思想。但他的创作以法国音乐文化为基础,在创作素材、和声手法、作品的织体结构上均同古典传统始终保持牢固的联系。本文以具有典型印象主义风格的钢琴组曲《镜子》为视点,论析拉威尔钢琴组曲《镜子》的创作渊源。

  • 标签: 印象主义 标题音乐 音乐色彩 法国钢琴学派
  • 简介:(中国曲艺家协会六届三次理事会通过)为大力弘扬高尚的职业精神,积极倡导"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努力践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争做德艺双馨的曲艺工作者,特向全国曲艺工作者发出倡议:

  • 标签: 文艺工作者 核心价值观 职业道德 文艺界 中国 公约
  • 简介:正曾经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的儿童歌曲《有个名字叫雷锋》,你听过吗?《国旗在心中升起》《铁杵成针》《我不愿长大》《太阳香》等等,这些好听的歌你熟悉吗?你知道这些歌的曲作者是谁吗?告诉你,他就是福建泉州的杨铭叔叔。

  • 标签: 作曲家 儿童歌曲 福建 泉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公务员
  • 简介: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记《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1993年年会黄吾《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于1993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召开年会。这一科研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教委重点项目。课题研...

  • 标签: 学校美育 社会主义新人 理论与实践 学校艺术教育 全国教育科学 研究中心
  • 简介:在民族音乐学接受后现代理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人类学思维和方法的影响,从而体现出某些不同于哲学、美学领域后现代思潮的个性化特点。基于对表象意识的认同与否,后现代理论大体分为怀疑论者和建设论者两派。以梅里安姆、赖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民族音乐学,先后采纳了学术上有承继关系的博厄斯人类学多元文化观和后现代建设论文化观,以较宽容、理性的态度来处理和面对各种音乐文化危机现象的同时,还一定程度削弱、化解了由彻底、极端的后现代怀疑论所带来的某些尖锐矛盾问题。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学学者来说,这是一种值得进行反思、批评,同时予以学习、研究、借鉴的后现代学术发展思路。

  • 标签: 反本质主义 表象 民族音乐学 后现代理论 怀疑论 上下文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