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基于我国民间音乐(舞蹈)的研究视角,探讨当代中老年人的健美生活,认为民间音乐(舞蹈)与中老年人的健美生活关系密切,提出丰富和提高中老年人健美生活的对策建议。

  • 标签: 民间音乐(舞蹈) 健美生活 对策思考
  • 简介:2009年12月21日下午,曾参加完国庆60年大阅兵的解放军某坦克团军营里欢歌笑语响成一片,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民协、中国杂协、中国文联演艺中心联合举办的“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隆冬季节给干部战士们送去了浓浓的春意。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罗杨,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夏潮,中国杂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邵学敏,中国民协秘书长向云驹,中国民协副秘书长吕军等和数千名坦克团官兵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中国民协还向部队赠送了一批获得国际国内多项荣誉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图书。

  • 标签: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中国文联 慰问演出 下基层 坦克 欢乐
  • 简介:如果我们将截止1930年底的中国影片划人中国早期电影的范围,根据《中国影片大典:故事片·戏曲片(1905—1930)》影片目录加以计算,到1930年底,国产影片的数量已达590部。它们绝大部分今天已经不能看到。目前比较容易看到的是出版了光盘的六部影片:《劳工之爱情》(1922)、《一串珍珠》(1925)、《西厢记》(1927)、《情海重吻》(1928)、《雪中孤雏》(1929)和《儿子英雄》(1929)。这六部影片并非中国早期电影的代表作,通过它们考察中国早期电影的叙事形态,其结论只能是初步的。

  • 标签: 中国早期电影 叙事形态 《劳工之爱情》 国产影片 《西厢记》 故事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近代戏剧作家积千累万,而站在塔尖顶层的人物当属剧作家曹禺。他创作的《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家》等经典名剧,使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并在中国观众的心目中深深扎根,中国的现代话剧由此走向成熟。他的戏剧深刻暴露社会问题,爱憎分明,感情炽热,善于描写悲剧人物及其悲剧性的生活内涵。曹禺戏剧主线清晰、结构紧凑、情节曲折,戏剧冲突尖锐激烈、引人入胜,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和发人深思的哲理性。

  • 标签: 曹禺戏剧 中国 莎士比亚 戏剧作家 现代话剧 悲剧人物
  • 简介:<正>中华民族,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以来,虽然历朝各代服装形制繁纷多变、千姿百态,然而就外观形制的总体而言,不外乎二大类别:以古代冕服、袴褶,近代中山服、西服等等为代表的“上衣下裳(裤)”制;以古深衣为特征的“衣裳(裤)连属”制,如袍、长衣、连衣裙等,前者为“两截式”,后者为“上下一统式”。这里着重探讨“衣裳连属”为代表的深衣制在我国服装史中的衍变、地位及个性特征,将之放到社会总体中验证,求古今中外打通一气,作纵横内在联系的多方位考察。

  • 标签: 深衣 服装史 服饰研究 连衣裙 服饰文化 生活方式
  • 简介:戏曲脸谱是我国戏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说戏剧脸谱研究对于戏曲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脸谱极具文化功能和艺术欣赏的双重功能。中国戏曲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张张迥异的脸谱更是中国精神文化的缩影。

  • 标签: 脸谱 戏曲研究 功能性
  • 简介:随着四年一度成人杂技比赛在中国的开展,与之相伴而生的"新苗"大赛也走过了一个从初具规模到走向成熟的历程。从刚刚降下帷幕的金狮奖第三届全国少儿杂技比赛所诞生的金银铜获奖节目中,笔者惊喜地感到中国少儿杂技的发展始终保持着迅猛坚挺的势头,它显示了这一行业的生机,引起了艺术界的关注,必将成为中国杂技进入新世纪,占据国际国内市场,开始大规模孕育的契机。

  • 标签: 中国杂技 杂技希望
  • 简介:本文旨在以中国电影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具体实际为基础,来研究和探讨中国的存量电影现象。

  • 标签: 存量电影 原因 出路
  • 简介:4月15日,国家大剧院寄予厚望的"原创歌剧"、歌剧节"开幕大戏"新版《西施》首演。不知是否巧合,当天被视为中国外贸晴雨表、"中国制造"商品风向标的第107届广交会也在遥远的广州火爆开幕。这一天,"中国制造"的千万种商品在南国展开新一轮对世界市场攻城略地的征伐,完全"中国制造"的歌剧《西施》也在首都开始了新一轮的演出,中国制造的力量从商品拓展到了文化,"MadeinChina"的中国歌剧也希望能像别的商品一样,睥睨群雄,立足世界之林。

  • 标签: 原创歌剧 中国外贸 西施 中国制造 世界市场 国家大剧院
  • 简介:中国歌剧研究会、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歌剧论坛”,于2008年11月2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二十‘世纪饭店正式启幕,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人举行的第一次盛大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一辈歌剧艺术家、歌剧院团负责人、剧作家、作曲家、指挥家、歌剧理论家、研究员、评论家、制作人、教师、演员等几代歌剧艺术百余同仁共聚一堂,对中国歌剧现阶段的多元态势和发展之路,以及创作、制作、演出、市场、教育和管理等诸多领域内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反思、研究和探讨。

  • 标签: 中国歌剧 论坛 歌剧艺术家 北京大学 制作人 研究院
  • 简介:眼前放着一本2004年出版的红封面书,MurrayJ.Levith(列维思)所作,题为(London:Continuum).其实,相同题名的文章、著作已有不少.早在1954年4月,曹未风就发表过一篇文章,标题就英译为"ShakespeareinChina";198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一本书,书名英译后也是这个标题.更早些的有ChangChenHsien,1981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提交了一篇硕士论文:"ShakespeareinChina";1953年,该学者的一篇同名论文收入AllardyceNicoll主编的(ShakespeareSurvey6).较晚的是1996年,XiaoYangZhang发表了一本专著,书名也是.

  • 标签: 标题 出版社 文章 题名 封面 书名
  • 简介:玄帝信仰源于星宿、动物崇拜,北宋时被尊为北方疆土的保卫神,才成为人格化的神灵。元明两朝,地位不断提高、信仰范围扩大,成为朝野推崇的全国性大神。历代方志的记载证实了福建玄帝信仰肇于宋、兴于明,呈东南向西北漫延之势。明代福州(仅指闽县、侯官)修建的玄帝庙不多,直至清初才多了起来,说明至早在明末,从遥远北方来的玄帝信仰才真正在市民阶层广为流播。

  • 标签: 民间信仰 福州 市区 演剧 城市 动物崇拜
  • 简介:易立明(以下简称“易”):回到“新歌剧”的提出,其实这是个观念问题。郝维亚(以下简称“郝”):“新”是与“旧”相对的。那么,什么是“旧”?张萌(以下简称“张”):不是相对于“旧”的“新”,而是以前没有这么做过歌剧。易:为什么我们这么做?《画皮》故事的概念和理念是落在人物及其关系上的,而我最终的处理是将这三个人抽象为一个人:这一切都是王生的梦境,是他想象出来的。

  • 标签: 《画皮》 “新” 歌剧 中国 对话 创作
  • 简介:无论你是否同意本文的观点,这都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文章。文中,两位艺术家以非常严肃、坦诚的态度,将自己创作歌剧《画皮》期间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讲述出来。不仅使我们有机会窥得一部歌剧作品从构思到成型的点滴细节,更透过这些探讨展示了他们多年在歌剧领域创作的经验和反思。基于这些反思,艺术家们借由这部原创歌剧首次提出并实践了“中国新歌剧”的概念。尽管10月23日,《画皮》的首演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但这一概念还是毫无悬念地在业界和乐迷中引发了众多的质疑和讨论。中国新歌剧“新”在哪里?我们或许可以在他们的谈话中找到一些端倪。

  • 标签: 歌剧作品 《画皮》 “新” 中国 创作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