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7 个结果
  • 简介:释赞宁《宋高僧传》承继梁代释慧皎《高僧传》、唐代释道宣《续高僧传》而作,是记载唐初至北宋初三百多年间佛教僧人精英的总传。要了解佛教在中国的生存发展情况离不开佛教史籍,同时佛教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宋传》成为研究唐代至宋初中国佛教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历史学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 标签: 《宋高僧传》 史料价值
  • 简介:唐代以前,内地对广袤的西南地区地理了解甚少,且在地域观念上充满陌生、神秘甚至恐怖感。唐宋时期,随着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经略的加强与西部地理之学的兴盛,文人学者对西南地理风物的考察记述明显增多,出现了《蛮书》、《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入蜀记》,《吴船录》、《成都志》、《益部方物略记》等一大批地志名著。这批地志文献不仅在唐宋地理学史上有重要价值,更重要的是多角度对西南地区的物候生态、奇木珍果,金属矿藏、温泉盐井、奇禽异兽、瘿病瘴疫及其农田水利、民族风情等记载,为后世丰富对西南地区地情特色认识,了解与开发西南自然资源与人文地理资源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唐宋西南地志之学的兴盛,不仅标示着唐宋时期西南地区方志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表明内地对西部地区自然地理的认知较之前代有了长足的发展。

  • 标签: 唐宋时期 西南地志 西部地理认识
  • 简介:施邦曜与王阳明有深刻的牵连,施邦曜所编《阳明先生集要》不仅传播了王学,且体现了施本在评点上的意义及其价值,建立了新的诠释体系,创新评点内容的运用机制,意义非凡。

  • 标签: 施邦曜 《阳明先生集要》 价值
  • 简介:以发展经济为目标的政治价值观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人民基本上摆脱了贫困。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相伴而生,特别是民生问题的解决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以改善民生、实现民生幸福最大为目的的民生政治价值观便应运而生。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实现经济关系、社会分工和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正义,实现个人需要与社会整体发展相统一,实现公共政策的民生价值转向是从经济政治向民生政治转变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经济政治观 民生政治观 公平正义 民生幸福
  • 简介:三国曹魏时期的何晏、王弼提出的"贵无"论已进入对人性和个体的讨论,导引出一种合乎自然人性的自然生活态度。与此相应的"言""意"之争,则使魏晋时代知识阶层作为"人"和"士"的主体意识悄然形成。后来"竹林"中人又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深入论辩,以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最得人心。"贵无"论促成了魏晋之际以建立理想人格、争取精神自由和超越为目标、为实践的人文主义大波的兴起。

  • 标签: “贵无”论 生活价值观 得意忘言 越名教而任自然
  • 简介:<正>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重视金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一直是金文研究的优良传统,历代学者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产生一大批成果。如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王黼的《博古图录》、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王俅《啸堂集古录》、王厚之《钟鼎款识》、杨南仲《皇祐三馆古器图》、刘原父《先秦古器图》等。清代乾隆年间,钦定将皇家收藏的青铜器辑成《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四部

  • 标签: 青铜器铭文 西清续鉴乙编 西清古鉴 薛尚功 王黼 南仲
  • 简介:畏兀儿氏沙剌班家族在元顺帝朝的政治作为和表现,前人关注不够。本文依据《山居新语》及传世文献的记载,拟就沙刺班、世杰班父子在罢黜伯颜以及举荐帖木达世为中书右丞等重大政治活动中的态度和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探析。此外,以往的研究者大多认为,元代的畏兀儿人沙剌班是《金史》的编修官之一,其实并非如此。笔者通过研读史料发现,参与编修《金史》的沙剌班又名刘伯温,是张掖人,与畏兀儿人沙剌班无涉,他们两人在元代的经历亦各不相同。

  • 标签: 史料价值 新语 山居 畏兀儿人 政治活动 《金史》
  • 简介:值此世纪之初,有着悠久历史文明和优秀革命传统的旬邑人民,迎来了旨在反映旬邑人民建设风貌和文化精神的重要历史文献—一《旬邑县志》的出版发行。这部地方志书的出版,是旬邑县委、县政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的必然结果,它凝聚着历届地方志编纂人员的巨大心血和努力。

  • 标签: 县志 地方志书 风貌 历史文明 历史文献 编纂
  • 简介:南宋石(敦山)《中庸集解》明代就亡佚了,莫友芝在道光己酉夏五月(公元1849年)在宋卫正叔《礼记集说》中,辑佚出了《中庸集解》。莫氏《校刊〈中庸集解〉》,是研究石(敦山)及其《中庸集解》的资料汇编,恢复了经典的本来面目,弥补了学术史的空白。

  • 标签: 莫友芝 校刊 《中庸集解》 研究
  • 简介:孝道尊老养老是历朝历代黎民百姓的内在诉求,上古尧舜,尊老敬老传统业已生成。两汉时期"独尊儒术"推行"孝治天下",在思想、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层面合力共推孝道养老,最终确立了一整套系统而又相对完备的孝道尊老养老体系。在思想和政治上将孝道尊老养老思想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制度;构建以孝道尊老养老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在经济上将孝道尊老养老上升为社会保障举措;同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推进尊老养老的实施。汉王朝在政治上推行"孝治天下"积淀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孝道文明,其孝道养老举措为中国封建社会养老制度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可为当今社会解决孝道与养老问题提供历史借鉴。

  • 标签: 两汉 孝道尊老养老 举措 价值
  • 简介:新四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国民党电文中保存了大量有关新四军的史料,这些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抗战时期新四军的真实状况。分析国民党所留下的相关电文,既有助于铭记新四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对日作战的光辉业绩,也有助于理解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分裂的真实状况。

  • 标签: 新四军资料 国民党电文 史料价值
  • 简介:已淹没六百余年的顺庆知府皇甫录及其《下陴纪谈》被发现,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这本薄薄的书页蕴含着十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埋藏六百余年、如矿藏般尘封的历史,对研究明朝中期的顺庆府。乃至川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等社会世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地方史学价值

  • 标签: 史学价值 述论 川东北地区 明朝中期 民风民俗
  • 简介:<正>《全宋词》,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为精善的一部断代词总集。唐圭璋先生通过编校《全宋词》为后来者提供的诸多宝贵经验和启示,时彦已经有过相当精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①。本文以中华书局1965年版《全宋词》作为立论的文献依据,试图从《全宋词》在编校过程中使用清代词谱词选的角度入手,探讨后代相关词学整理研究成果对于编定前代断代词总集的价值。笔者期冀类似的讨论可以提供一个实事求是地看待前人词学成就与缺失的新视角。一、《全宋词》编校中使用的清代词谱词选清代词谱、词选是唐先生编校《全宋词》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据其《引用书目》,《全

  • 标签: 《全宋词》 清代词 唐圭璋先生 词学 词综 晏几道
  • 简介:宁波大学方祖猷研究员主编的《万斯同全集》八大册,作为国家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之一,在去年底出版了。《全集》,共收有万斯同已发表和未发表著作二十三种,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收有宁波天一阁、浙江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华东师大图书馆收藏的万氏稿本《明史列传稿》,抄本《天下志地》、

  • 标签: 万斯同 学术价值 全集 抄本 稿本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 简介:<正>对旧、新《唐书》及两书《食货志》史料价值的认识,前人早有分歧。司马光《资治通鉴》悉采旧书,不用新书。新书《食货志》关于租庸调记事中“丁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非蚕乡则输银四十两,谓之调”,《文献通考·田赋考》“疑太重”而不取。清卢文(?)、王鸣盛诸家更力斥其妄,似成定论。加之《新志》还有些载述,勘诸现存史料,未获质证,或与其他史籍颇有出入(说见下文),不能不引起一些史学家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从而对两志的衡评逐渐有了高下之分。沈炳震《唐书合钞》声称于《天文》《地理》《五行》

  • 标签: 史料价值 食货志 新唐书 文献通考 租庸调制 册府元龟
  • 简介:陕西省榆林市坐落于陕西省北部地区,地广人稀,红石峡作为本地的旅游景点,在充满神秘色彩的同时,又宣扬着本地的文化以及曾经辉煌的历史一页。红石峡又名"雄石峡",在雄石峡的内部崖壁上有大量的摩崖石刻群。"刀凿斧痕,题刻满山",历朝历代的许多作品都有幸呈现与此。如果说巴黎的名片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埃菲尔铁搭,北京的名片是充斥着伟岸色彩的天安门,重庆的名片当然离不开洪崖洞,那么榆林的名片则首当其冲为"雄石峡"。

  • 标签: 陕西 榆林 红石峡 雄石峡
  • 简介:文章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江南模式"进行了考察,认为"江南模式"曲折地表达出易代之际的文化生态及文人的故国之思,纠正了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江南模式"的负面认识问题。由此入手,文章对才子佳人小说流派历史功用和文化价值进行了考察。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江南模式 故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