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先天性儿童拇指多指畸形手术的临床时机选择。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8-2019.8,2 年来收治的 60 例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儿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术前均进行详细影像学评估以及专科体查。对患儿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手术方案,包括多指切除术、关节囊修复术、韧带重建术、肌腱移植术、皮瓣成型术等,术后,对所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随访,分析探讨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 60 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12 个月,对患儿术后手指改善情况进行评分,优 23 指,良 18 指,中 17 指,差 2 指,术后 2 指出现掌指关节桡侧处残留骨骺 , 通过进行再次手术即恢复正常。 结论: 先天性儿童拇指多指畸形的最佳手术时机是拇指骨化中心显现的时间,而对于畸形程度严重、变异较大的复杂多指,需要加强术前评估,在严格掌控患儿手术时机的前提下,对其实施针对性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 标签: 手术时机 先天性 拇指多指畸形 临床症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不同形式+不同护理形式的整体医疗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在类似的临床表现与患者的认同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超声雾化吸入+鼻塞吸氧治疗;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低氧血症、双下肢水肿、胃溃疡、呼吸困难的并发症几率,对比护理中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低氧血症、双下肢水肿、胃溃疡、呼吸困难的并发症几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的舒适度评价较高,两组对比分析存在数据差异(P

  • 标签: 慢阻肺伴呼吸衰竭 患者 雾化吸入 选择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80例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于产后12周实施康复训练和产后6周实施康复训练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康复干预组盆底肌功能更佳;康复干预组尿失禁发生率(2.5%)明显低于常规康复组(15.0%),且常规康复组尿失禁症状更严重。结论:尽早实施康复训练可显著降低尿失禁发生几率,加快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时间 尿失禁 盆底肌 影响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的常见,一般病症出现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难被发现。但是病症逐渐加重,被人们发现时一般病情也已经到了中晚期。甲状腺癌是属于一种出现在头颈部最为常见也十分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根据我院多年的临床经验,颈部淋巴结主要表现为颈侧区或锁骨上窝出现坚硬如石的肿大淋巴结,初起常为单发、无痛,可被推动.以后很快出现多个淋巴结,并侵及周围组织。此时肿块呈结节状、固定,晚期肿块可发生坏死,以致溃破、感染、出血,外观呈菜花样,分泌物带有恶臭。颈淋巴转移约占颈部恶性肿瘤情况的75%,一般患者到了中晚期都需要十分谨慎,注意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情况。一般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范围较广,转移的部位也较隐秘,所以影像学的应用非常有利于临床判断。其中就包括高频超声检测,增强CT检测,MR和核素扫描。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公共场所重大传染病的传播速度比较快,会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对公共卫生安全也会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在发生重大传染病时,必须要重视公共卫生政策选择工作,保证公共卫生政策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迅速性,才能充分发挥公共卫生政策的积极作用,对重大传染病进行有效控制,防止重大传染病迅速蔓延。基于重大传染病对公共卫生政策选择以及发展实践进行研究和分析,需要了解公共卫生政策的具体特点,要对重大传染病公共卫生政策的特点进行全面掌握,提出以重大传染病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政策发展实践措施。从而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完善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重大传染病 公共卫生政策 发展实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敏试验结果下合理选取抗生素对于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我院接受并治疗的 6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病例,纳入的时间段最开始由 2017年 3月直到 2019年 1月 ,把常规性治疗的 30例作为 A组,把药敏试验结果下合理选取抗生素的 30例作为 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在治疗后, B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A组患者更高,具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 P< 0.05)。结论:对于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药敏试验结果下合理选取抗生素效果颇为显著,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 标签: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 治疗 抗生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专项护理对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心肌梗死时机选择所产生的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5 月诊治的心肌梗死并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 86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 43 例和对照组 43 例,观察组实施专项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和术后心功能指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短,术后心功能指标恢复好,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结论: 对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专项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入院后的治疗时间,有助于心功能的恢复。

  • 标签: 专项护理 经皮冠脉介入术 心肌梗死 时机选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癌晚期患者进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前后营养支持的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癌晚期患者进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患者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术后的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术后4d其肝功能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肝癌晚期患者进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前后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效果,利于患者术后病情的温度,营养的攻击,因此该方法值得积极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肝癌晚期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时合理选择分娩体位和自然娩肩法对产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分娩产妇140例,以Excel随机函数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平卧位和协助胎儿娩肩进行分娩,干预组采取产时自由体位和自然娩肩法分娩。对比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妊娠结局和母体产后恢复情况。结果:①干预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②干预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肩难产发生率、产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分娩控制感评分高于对照组;③干预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恶露排出量、子宫底高度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分娩体位 自然娩肩法 妊娠结局 产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造影及选择性栓塞术在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样本选择为本院于 2017 年 4 月到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12 例颈部副神经节瘤患者,其中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 4 例仅接受颈动脉造影,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剥离肿瘤与颈动脉的治疗措施,对比术前接受选择性血管栓塞术与未实施选择性血管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经影像学诊断,颈动脉副神经节瘤均处于颈部之上,下颌之下,胸锁乳突肌前缘。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患者在完成颈动脉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后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出存在着明显的异常血管 团 ,且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分叉较大。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较短; 4 例选择实施选择性血管栓塞术的患者出血量较多,手术用时较长。 结论: 在颈部副神经节瘤的诊治中通过将颈部血管造影与选择性血管栓塞术,从而有效的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使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颈动脉造影 选择性栓塞术 颈部副神经节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造影及选择性栓塞术在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样本选择为本院于 2017 年 4 月到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12 例颈部副神经节瘤患者,其中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 4 例仅接受颈动脉造影,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剥离肿瘤与颈动脉的治疗措施,对比术前接受选择性血管栓塞术与未实施选择性血管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经影像学诊断,颈动脉副神经节瘤均处于颈部之上,下颌之下,胸锁乳突肌前缘。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患者在完成颈动脉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后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出存在着明显的异常血管 团 ,且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分叉较大。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较短; 4 例选择实施选择性血管栓塞术的患者出血量较多,手术用时较长。 结论: 在颈部副神经节瘤的诊治中通过将颈部血管造影与选择性血管栓塞术,从而有效的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使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颈动脉造影 选择性栓塞术 颈部副神经节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年轻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人使用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开始进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19年12月结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年轻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人2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然后对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分为2组,实验组10例,用12mg/(m2·d)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对照组10例用8mg/(m2·d)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消胃肠道反应、感染、肾功能损害、出血和心脏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均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死亡率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显著(P

  • 标签: 年轻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死亡率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