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据ArmstrongJP2015年6月17日(NatCommun,2015,6:7405-7405.)报道,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型组织支架技术,该技术有望在未来进行大型器官的工程化制造。即或许有一天可以将细胞同特殊支架相结合并在实验室制造活体组织,随后将这种组织植入病人体内来代替机体的疾病组织。

  • 标签: 活体组织 支架技术 器官 重建 携氧 NAT
  • 简介:根据脑血检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具有实用性脑血检测的设计方法.用Lambert-Beer定律推导出适于脑血检测的经验公式%ScO2=A+B(D1/D2)+C(D1/D2)2.采用了双CPU分块设计并创新设计了背景噪声消除电路.传感器的设计考虑了消除颅外组织影响和穿透深度的矛盾关系,选择了合理的发射和接收器件的间距,设计的装置选用了ANOLOGDEVICE公司的ADUC812单片机作为核心.结果表明,这是一款集成了多种接口有较高性价比的8位单片机,提高了抗干扰能力.经人体初步实验,证明了设计科学、有效.整机采用双CPU模块化设计,有效地发挥了CPU控制、运算功能,明显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

  • 标签: 脑血氧 近红外光 传感器 检测 设计
  • 简介:构建了一个可以微创在位测量脑组织血饱和度的测量系统,主要元器件包括一个USB光纤光谱仪、一个卤素光源和一个双光纤小距离探头。系统定标方法是利用悬乳液和全血的混合溶液作为生物组织模型,建立组织模型在不同SO2下可见光区实时吸收光谱与血分析仪所测SO2数据的样本集,建立可见光区血液吸收光谱特征与血饱和度的经验公式。最后利用该系统获得了10只大鼠不同深度脑组织的SO2,实验误差为±5%。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光谱仪 光纤探头 脑组织 在位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肌松状态的肌松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方法根据对桡神经施加刺激时,内收肌收缩时的肌力大小可以反映肌肉的松弛程度,借此可以用拇指运动加速度来表示肌松状态设计此仪器.BME-802A肌松监测仪信号处理部分采用了嵌入式与51单片机兼容的ADUC812(美国ANALOG公司),外围电路采用低功耗的COMS芯片,增益调整采用高位A/D.输出三种刺激脉冲为单脉冲刺激、四成串刺激和强直后计数刺激.将设计的肌松监测仪器与丹麦Biometer公司加速度仪比较,并对40例手术病人进行测量.结果BME-802A肌松监测仪具有自动定标、趋势图显示、内置记录器、灵敏度、刺激方式、掉电保护存储等功能,一次定标时间缩短为2min,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达到了600MV/G,而丹麦Biometer公司加速度仪无自动定标、趋势图显示、内置记录器.临床试验分别观察琥珀胆碱、卡肌宁、潘龙三种肌松药首次剂量的作用时效,得到的数据与文献报道和临床经验一致.结论BME-802A肌松监测仪在传感器设计方面采用了最新集成封装技术,增加了自动定标、趋势图显示、内置记录器和掉电保护存储功能,提高了整机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可实时显示2h的当前趋势.仪器设计的三种刺激脉冲输出,可以实现肌松状况的多种评价方式,既能保证清醒状态下的定标,也能完成深度肌松状态下的实时监测.

  • 标签: 肌肉松弛度 加速度 传感器 刺激检测
  • 简介:进一步评价瑞士球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地面力量训练对大学生有氧和无运动能力的增进效益。核心力量训练组(n=13)采用瑞士球(GoFitSwissBall,75cm)上俯卧撑和瑞士球上仰卧起坐;传统力量训练组(n=7)采用地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对照组受试者(n=8)不进行任何相关的专门性训练。力量训练组每周训练3次,每次60min,每个动作持续60s,节拍器控制节奏2s/拍,每种方式3组,共6组,组间间歇5min,训练周期为7周。分别于训练前、训练七周后进行Wingate无测试和最大吸氧量测试。对照组前后两次测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核心力量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中,七周后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以及相对值均呈现极显著性增加(P﹤0.01),最高无功率呈显著性增加(P﹤0.05);平均无功率在核心力量训练组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在传统力量训练组也呈显著性增加(P﹤0.05)。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的力量训练在提高人体有氧和无运动能力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瑞士球 核心力量训练 有氧运动能力 无氧运动能力 Wingate无氧测试
  • 简介:目的以高诱导建立慢性肺部疾病(CLD)的新生大鼠模型为对象.动态观察肺损伤过程中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肾组织中的变化规律.以探讨高对肾脏的损伤及其发生机制。方法200只新生足月Wistar大鼠,体质量5.7g,分为2组,即高组100只,空气组100只。将高组采用高建立新生鼠CLD模型,在80%±5%氧气条件下持续暴露;空气组新生鼠生后在正常空气中暴露;于第1、3、7、14、21天各处死12只,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动态检测肾组织中TNF-α电的表达部位和强度变化。结果病理组织学表明,与空气组比较,高组肾脏呈轻度改变,第3、7天主要为肾小管空泡变性、水肿、扩张,第14、21天可见肾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偶见肾小管出血、坏死,肾小管再生,未见肾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空气组大鼠肾组织内无或仅有少量TNF-α阳性细胞表达.高组各期显示出TNF-α阳性表达的细胞.广泛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高组第3天肾组织TNF-d(0.49±0.02)表达增强(P〈0.05),第7天TNF-α(0.63±0.14)表达达高峰(P〈0.01).第14天TNF-α(0.45±0.22)表达减弱,但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1天TNF-α(0.32±0.05)表达减弱,与空气组TNF-α(0.29±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人高的新生鼠可产生肾脏病理学轻度改变.细胞因子TNF-α在肾脏表达一过性增强.可能参与了肾脏损伤的发生。

  • 标签: 高氧 肾脏 肿瘤坏死因子 新生大鼠
  • 简介:医院感染广义上讲是指发生在医院中的一切感染,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在院内环境细菌监测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笔者浅谈一下细菌监测的方法、结果及体会。1监测项目及方法1.1空气细菌学监测(平皿沉降法)包括各科室的治疗窒、换药窒、各科病房及供应室、手

  • 标签: 医院工作人员 控制医院感染 环境细菌 细菌监测 急症 监测工作
  • 简介:目的探讨CT早期动态监测与脑外伤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72例脑外伤患者,其中男性404例,女性168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4.2岁。分为手术组131例,非手术组441例。进行CT早期动态监测。分析CT早期动态监测与脑外伤患者手术时机选择、患者死亡率及3个月、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的相关性,以及RotterdamCT评分与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外伤后24h之内与伤后24h之后手术治疗者数量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RotterdamCT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RotterdamCT评分与脑外伤患者出院时死亡率及伤后3个月、6个月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非手术组间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3个月及6个月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3)。RotterdamCT评分越高,患者伤后3个月及6个月GOS评分越低,即预后越差(3个月:秩相关系数r_s=0.369,P〈0.001;6个月:秩相关系数r_s=0.382,P〈0.001)。结论CT早期动态监测可及时了解脑外伤患者颅内情况的动态变化,指导临床治疗策略,降低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但其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作用有限。

  • 标签: 脑外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CT) 动态监测 手术治疗 预后评价
  • 简介:为提高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水平。探讨医疗机构中影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开展的三个因素,包括1思想认知不足;2制度和监管不够完善;3监测报告品种较为单一。针对影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1明确相关概念,加强宣传培训;2配置专职监测员,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3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纳入维修工程师职责。促进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水平。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进行改进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得到了质的飞跃。

  • 标签: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 简介: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老人跌倒事件频发,减轻跌倒等异常状态对老年人的伤害,研发了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的穿戴式姿态监测装置。该装置基于姿态解算特性,通过采集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和三轴磁力计的数据,以多种运动特征为依据进行姿态判别,不仅可以检测跌倒状态,还可对老年人的日常姿态及位置信息进行连续监测并进行步数统计,利用GPRS网络向服务器上报数据。装置中加入了语音推送功能,可对服务器端推送的天气信息、问候信息等进行语音播报。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对佩戴者的姿态及位置信息进行连续监测,当出现跌倒等异常状态时,可实现实时报警及对事故发生地的准确定位,姿态识别的准确率不低于98%。

  • 标签: 跌倒检测 姿态解算 姿态识别算法 惯性传感器 穿戴式测量 远程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12/15-脂合酶抑制剂黄芩素(Baicalein)对硝普钠(SNP)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8周雄性SD大鼠膝关节软骨,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提取软骨细胞并体外培养。设置对照组、SNP凋亡组和Baicalein给药组,以0.5mMSNP作用24小时诱导软骨细胞凋亡,以5μM,25μM,50μM,100μM不同浓度的Baicalein作用细胞,确定最适浓度,对照组仅加入同体积溶剂(蒸馏水)。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毒性;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观测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软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Baicalein在各浓度下对软骨细胞无明显毒性,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组软骨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凋亡组相比,给药组细胞活性浓度依赖性地升高(P<0.01);流式检测显示对照组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3.16%,凋亡组27.8%,100μMBaicalein给药组14.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凋亡组AIF出现核内移位,100μMBaicalein给药组AIF核移位受到抑制。结论Baicalein通过抑制12/15-脂合酶活性,进而抑制AIF从线粒体中的释放及核转位,发挥抗软骨细胞凋亡作用。

  • 标签: 花生四烯酸盐12-脂氧合酶 花生四烯酸盐15-脂氧合酶 脂氧合酶抑制剂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骨盆出口位结合髂骨斜位术中监测骨盆外固定架螺钉的置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骨盆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5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3.6岁。采用双侧改良骨盆出口位投照角度(C型臂X射线机球管向足侧倾斜即与冠状面成35°±5°,向外侧倾斜即与矢状面成20°±5°)结合双侧髂骨斜位,利用C型臂机术中监测骨盆外固定架骨针置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置钉356枚行双侧改良骨盆出口位结合双侧髂骨斜位透视,术中平均透视次数7次(4~11次),平均手术时间18min(14~29min)。螺钉穿出内侧或外侧骨板19枚,均在术中进行调整。结论采用双侧改良骨盆出口位结合双侧髂骨斜位的透视方法可缩短骨盆外固定架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安全有效评估骨盆外固定架术中的置钉,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骨盆骨折 外固定架 C型臂X射线机 外固定
  • 简介:针对深部肿瘤光动力治疗(PDT)过程中关键参数的采集,我们开发了一套实时在体的氧分压和微弱荧光监测及成像系统。该系统利用普林斯顿高灵敏度CCD采集微弱荧光图像,利用海洋光学传感器NeoFox监测含量,采用LabVIEW开发上位机控制程序,将荧光图像、氧分压、荧光强度数据、结果的显示、分析与存储等功能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实时多参数监测与成像。经光动力治疗反应荧光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为后续PDT疗效评估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光动力治疗 氧分压 微弱荧光成像 实时监测 疗效评估
  • 简介:我们自主开发的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全自动智能化诊断软件,能自动完成ABPM的诊断报告的书写,将全天的数据经过计算、分析,生成直观的文字报告,并在厂家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如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等比较重要的指标。ABPM全自动智能诊断系统的应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既保证了报告的准确性,也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报告的时间,体现了智能化程序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 标签: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智能诊断 报告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软件
  • 简介:设计一款使用蓝牙无线传输数据的可穿戴的动态体温监测系统,具有无线、可穿戴、动态监测的特点,采用NTC传感器和蓝牙4.0协议,由体温监测终端、手机客户端及云服务平台三部分组成。体温监测终端通过蓝牙将数据实时发送至手机客户端,手机客户端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实时上传到云服务平台。该系统符合体温计国家标准(GB-T21416),适用于医院及家庭。该系统准确稳定,能实时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能减少医护人员与传染性疾病患者接触的次数,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疾病的风险,可实现大规模的监测,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 标签: 动态监测 体温管理 蓝牙4.0 NTC 可穿戴
  • 简介:设计一款双波长无创血红蛋白浓度监测仪,可实时监测人体血红蛋白浓度。总体设计分为软硬件设计及算法研究。软硬件设计采用STM32F407作为主控芯片,选择MAX30100作为传感器,使用LCD液晶屏显示实时波形,使用SD卡进行数据存储。算法研究主要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对脉搏波进行滤波处理,采用PCA算法和RELIEF算法相结合对提取的27个时域特征参数筛选筛选出12个特征参数,利用PLS建立血红蛋白模型。本次研究中,选择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的艾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MissionHB便携式血红蛋白分析仪作为对照仪器。同时,随机选择31名志愿者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对31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系数为0.728,均方差为0.9416g/dL。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波长血红蛋白检测模型对血红蛋白浓度检测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依据,对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红蛋白 双波长 RELIEFF PCA 希尔伯特-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