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对150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抗核抗体、抗双联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谱检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ANA为83.4%,抗ds-DNA为61.2%,nRNP为48%,Sm51.7%,SS-A为41.5%,SS-B为21.2%。风湿病阳性率ANA为25.6%,SS-A为10.4%,SS-B为11.3%。其它自身免疫病患者ANA为64.5%,抗ds-DNA为4.8%,nRNP为15.6%,Sm9.5%,SS-A为7.8%,SS-B为16.9%,Scl-70为2.4%,Jo-1为2.1%。结论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病患者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多种自身抗体 联合检测 自身免疫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原发性青光眼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近半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4例(118只眼)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31例(57只眼)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33例(61只眼),测量所有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面积,眼压等指标。结果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细胞密度明显高于闭角型组,平均细胞面积、最大细胞面积、最小细胞面积、细胞面积标准差等指标均明显小于闭角型青光眼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六角形细胞百分数、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角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而其细胞面积明显增大。

  • 标签: 青光眼 角膜内皮细胞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和胃癌中RASAL1基因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胃黏膜组40例、增生性胃息肉组35例、腺瘤性息肉组30例及胃癌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RASA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RASAL1蛋白的阳性率为17.50%,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95.00%)、增生性胃息肉组(85.71%)及腺瘤性息肉组(5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组中RASAL1蛋白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生长部位及息肉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腺瘤性息肉组中RASAL1蛋白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生长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息肉大小有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胃息肉和胃癌中RASAL1基因的表达有助于推测胃息肉的生物学行为发展趋势,从而早期诊断胃癌并判断其预后。

  • 标签: RASAL1 胃息肉 胃癌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面临致癌因素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罹患肿瘤。据统计,癌症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因。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使相当一部分肿瘤患者通过化疗获得明显疗效。然而大多数患者在获益于化疗疗效的同时,也承受着化疗副反应对躯体及心理造成的不适,甚至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化疗所带来的副反应可以导致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而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对化疗所产生的副反应亦不尽相同。此外,不同种类的肿瘤所导致的患者心理状态也有所差异。

  • 标签: 肿瘤 心理 副反应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例霍乱菌株通过多种试验方法进行复核,探讨一种适用于基层的快速复核方法和步骤。方法采用镜检、血清学实验、胶体金快速检测卡、培养分纯和PCR方法进行复核,比较探讨几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两例送检的霍乱菌株均为阴性。结论胶体金快速检测卡阳性结果可采用动力试验、制动试验、革兰氏染色进行快速复核。

  • 标签: 霍乱弧菌 胶体金实验 复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与用药管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药学部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自愿接受中药制剂治疗且存在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特点,分析其用药管理对策。结果女性患者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率略高于男性,不良反应症状维持时间1h内高于其他类型,经静脉滴注者高于其他非要类型,消化系统(42.6%)及皮肤黏膜(29.2%)累及情况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结论导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客观因素较为复杂,其中以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等因素相关,能够有效提升用药安全性,提升其中药应用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用药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包括嵌顿疝和复发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采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210例腹股沟疝,其中嵌顿疝15例,复发疝22例,评定效果。结果210例患者,术后住院3-15天,平均住院5天,无切口感染,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阴囊水肿5例,无顽固性疼痛。随访6个月到3年,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包括嵌顿疝和复发疝在内的腹股沟疝适应证宽,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腹股沟疝 嵌顿疝 复发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Beyond冷光美白治疗对着色牙的美白效果。方法对200例四环素牙、外源性着色牙、氟斑牙和增龄性黄牙进行冷光美白治疗,用VITA比色板做治疗前后比色,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冷光美白技术对增龄性黄牙治疗效果最佳,有效率达100%;而对四环素牙的效果最差,有效率为82.61%,四种类间,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冷光美白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具有较好的漂白效果。

  • 标签: Beyond冷光美白 漂白 着色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细菌感染患儿为观察组,选择50例病毒感染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常规检验,记录白细胞计数(WBC)、CRP浓度。结果观察组CRP浓度、WB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CRP异常率及白细胞异常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CRP检验有助于明确小儿感染的类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感染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类型进行讨论,并对其治疗方式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间48例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48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治疗成功,成功率为79.17%,患者治疗后眼压、视力较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眼外伤迟发性青光眼的类型较多,医师要充分掌握患者疾病类型,并对症治疗。

  • 标签: 眼外伤 迟发性继发青光眼 疾病类型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不同感染类型的诊断鉴别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3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3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PCT及CRP检测,并对不同感染类型患儿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CT及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支原体感染患儿的PCT、CRP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单用PCT、CRP诊断各感染类型的准确率均低于PCT联合CRP(P<0.05)。结论PCT联合CRP对儿童不同感染类型具有鉴别诊断作用,且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抗生素的抗感染效果众所周知,因此许多患者对于抗生素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以及部分医师在处方单上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安排存在不合理性,使得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日益凸显。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除可引发一定的不良反应外,同时还会增加致病菌的耐药性,而后期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改善抗生素的使用现状,能够更加安全、更加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所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 标签: 抗生素 不合理使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病原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诊治的210例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儿童临床资料,鉴定并分析病原构成,研究儿童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发病与年龄及月份的关系。结果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儿童病原革兰阴性菌76例(铜绿假单胞菌13.8%、肺炎克雷伯菌12.9%和产气肠杆菌9.5%)、格兰阳性菌7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3.3%、溶血葡萄球菌10.5%和肺炎链球菌10.0%)、病毒164例(鼻病毒30.9%、呼吸道合胞病毒27.1%和肠道病毒20.0%)和真菌5例(白假丝酵母菌1.4%和光滑假丝酵母菌1.0%)。单纯病毒感染60例(28.6%)、单纯细菌感染36例(17.1%)、病毒细菌混合感染109例(51.9%)及真菌感染5例(2.4%)。儿童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发病年龄主要为1~3岁,主要发病时间为1月、二月、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可能与1~3岁免疫力低下及1月、二月、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温度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有关。结论儿童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感染病原菌主要为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模式主要为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发病年龄主要为1~3岁,主要发病时间为1月、二月、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

  • 标签: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病原 儿童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引起医院感染病原菌类型、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状况,以指导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和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ICU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送检标本3469份,分离菌株827株,细菌检出率为23.8%,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78株(58.2%),革兰阳性球菌272株(33.1%),真菌72株(8.8%)。病原菌前五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结论ICU病房病原菌分布于普通病房不同,多为条件致病菌和多重耐药菌。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2016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脑小血管病患者90例,以影像学特点进行分组,每组均30例。其中,A组为脑微出血者,B组为腔隙性脑梗死者,C组为脑白质病变者。另择同期接诊的2型糖尿病且未合并脑小血管病的患者30例为D组。对4组的认知功能利用McCA量表进行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作出比较。结果A、B两组的McCA评分比C组和D组低,P<0.05。C组的McCA评分和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微出血以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其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比脑白质病变者更高,故,临床应加强对脑微出血以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的力度,以及早发现并治疗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改变 2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种不同药物组合与不同组合剂量对妇产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00例妇产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5组的镇痛药分别为,A组为吗啡0.6mg/kg加高乌甲素16mg;B组为吗啡0.4mg/kg加高乌甲素32mg;C组为地佐辛0.6mg/kg加高乌甲素16mg;D组为布托啡诺5mg加高乌甲素32mg;E组为芬太尼0.01mg/kg加高乌甲素32mg进行镇痛,分别记录术后6、12、24、48h疼痛镇静评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VAS评分术后各时C组、E组评分均低于A、B、D组(P<0.05)且以E组降低幅度更大;OAS评分术后6h、12hE组低于其它各组(P<0.05);恶心的发生率C组低于其它各组,头痛、头晕的发生率E组低于其它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不同药物组合与不同剂量镇痛药物联合应用,进行多模式自控静脉镇痛,可提高妇产科手术后静脉镇痛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多种不同药物组合 不同组合剂量 妇产科手术 静脉自控镇痛 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接近两年收治的84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按照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体重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经统计均P<0.05。结论对于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实施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对减轻患儿体重、提高护理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气质类型 心理护理干预 单纯性肥胖症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