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湿热敷法预防肘下盲穿式PICC管后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肘下盲穿式PICC管后,常规给予干热敷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我科行肘下盲穿式PICC管后,给予湿热敷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86例患者中,静脉炎发生18例,发生率为20.9%,观察组的86例患者中,静脉炎发生7例,发生率为8.1%,观察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湿热敷法对肘下盲穿式PICC管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有预防作用,此方法简单、方便、经济实用,尤其山区贫困地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湿热敷 预防 肘下盲穿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乳腺癌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在女性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随着人们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女性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乳腺癌PICC管患者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规范了PICC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方法,促进了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 标签: 乳腺癌 PICC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穿刺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急性胰腺炎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患者。对照组33例行开腹治疗;观察组33例对患者进行经皮穿刺管引流术。结果观察组术后基本指标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21%低于对照组2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的患者,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的情况发生。

  • 标签: 胰周液体积聚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疗效和十二指肠憩室旷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7年3月之间的十二指肠憩室64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术,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3.5%,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96.5%,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十二指肠憩室患者腹采用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术在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结束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优于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应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大池管持续引流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此研究中的9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据入院病床单双号划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对照组治疗方法为腰椎穿刺引流,观察组治疗方法为腰大池管持续引流,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治疗有效率经计算后分别为97.83%和82.61%,且观察组颅内压恢复用时以及头痛缓解用时显著减少,数据之间经比对分析后可知,统计学意义出现。结论将腰大池管持续引流应用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中,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 标签: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2激光鼓膜造孔术与内镜下鼓膜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3),观察组给予CO2激光鼓膜造孔术,对照组给予内镜下鼓膜管,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气导听阈值和骨导听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耳漏和鼓膜穿孔的比例分别为17.33%和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47%和11.84%,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2激光鼓膜造孔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咽癌 分泌性中耳炎 CO2激光鼓膜造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不稳定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手术指标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疼痛、伤椎前缘高度与矢状面Cobb角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7d、1个月、3个月疼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无神经损伤不稳定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疼痛能够明显降低,疗效满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小、恢复快,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 标签: 微创 经皮椎弓根置钉 无神经损伤 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在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进行PICC管后穿刺的54例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精细化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品管圈。对两组PICC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品管圈管理下的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为1(3.7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14.81%),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管后穿刺方面应用品管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管理中的品质、成本、效率、周期、安全、服务等方面都实现了优化。

  • 标签: 品管圈 B超引导 PICC置管后穿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治疗中行泪道逆行管术、泪囊鼻腔吻合术对疗效、手术指标、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泪囊炎患者53例(53眼)进行研究。随机分为A组27例(27眼),B组26例(26眼)。A组患者行泪道逆行管术,B组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B组的总有效率69.23%,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治疗中泪道逆行管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优化了各项手术指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泪道逆行置管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