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消化内镜肿瘤切除术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系统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消化内镜肿瘤切除术的56例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数量分别为28例,其中对照组通过系统营养支持的方法,研究组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系统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Hb、IgG、IgM、IgA、ALB 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Hb、IgG、IgM、IgA、ALB指标水平明显更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消化内镜肿瘤切除术 中医特色护理 系统营养支持 指标水平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应用螺旋型鼻肠管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月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14例,将这些患者分别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鼻胃管方式给予其营养支持,而观察组中患者以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1.2%,而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只能达到73.7%;观察组患者中共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食管癌患者的肠内营养中应用螺旋型鼻肠管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并且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比较高,可以优先选择这种营养支持方法。

  • 标签: 食管癌 螺旋型鼻肠管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不合理用药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干预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30例为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抗菌药物类型和不良反应累及部位,总结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结果:患者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35.38%)和复方制剂(17.69%)为主,不良反应累及部位以皮肤(53.08%)和消化系统(23.85%)为主。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中,前三位分别是用药时间长(34.62%)、滴注速率快(31.54%)、药物浓度高(14.62%)。结论:不合理用药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复杂多样,提示医护人员采取科学可行的干预策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乡镇卫生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为基层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几家乡镇卫生院共1800张门诊处方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分析。结果:1800张处方中有771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其中350张处方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主要表现为用法用量不合理、适应证不明确、给药途径不适宜、用药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结论:杭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存在问题较多,需加强医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强化管理,促进杭菌药物合理使用。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全科门诊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 简介:背景作为导致航空公司飞行员在飞行中突然失能和永久停飞的原因之一的心血管疾病,是威胁飞行安全最严重的疾病。与可怕的心血管疾病有关的一些危险因子,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避免的,如改变有碍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合理的膳食结构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体检和营养指导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

  • 标签: 航空公司 营养指导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健康行为 机组人员 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实验数据以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在本院出生的 60例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喂养方案,研究组则实施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喂养方案,两组新生儿的营养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的身体机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结论:对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实施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使其改善成长发育所须的营养状况。

  • 标签: 微量喂养 非营养性吸吮 窒息 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 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间,共计 82例,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 41例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并设为参照组,其余 41例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并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营养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 p<0.05);从机械通气时间上比较,二者对比差异明显,( 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差异明显。结论 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ICU 机械通气 不良反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3月接收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研究组: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指标:Hb、ALB、PA。结果:研究组患者Hb、ALB、PA各项指标以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好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可补充患者营养,减少患者营养不良发生。

  • 标签: 强化饮食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以及研究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在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选择80例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在治疗过程之中是不是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将其分为2组,留置一组为观察组,未留置一组为对照组,对2组的经口喂养时间、术后并发症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2组对比明显,观察组的经口喂养时间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有着明显的不同。结论 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在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矫治之中可以发挥较好成效,将新生儿经口喂养的时间大幅度的缩减,也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在操作上也较为简单,并不会对新生儿形成创伤,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新生儿 高危消化道 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儿童保健改善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2021年1月期间,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0-6个月龄婴幼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组,即对照组(n=70例,采用儿童保健服务)和观察组(n=70例,采用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儿童保健),对比两组婴幼儿干预1年后营养状况以及身高体重增长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膳食热量供给达标率以及蛋白质供给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个体化营养干预 儿童保健 婴幼儿生长发育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儿童保健改善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2021年1月期间,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0-6个月龄婴幼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组,即对照组(n=70例,采用儿童保健服务)和观察组(n=70例,采用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儿童保健),对比两组婴幼儿干预1年后营养状况以及身高体重增长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膳食热量供给达标率以及蛋白质供给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个体化营养干预 儿童保健 婴幼儿生长发育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持续的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对医院合理用药指标的促进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专项处方点评的抗菌药处方500张,且列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未进行专项处方点评的抗菌药处方500张,且列为对照组。分析在干预前后的合理用药性情况。结果:在干预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中,观察组中的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90.00%;且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合格率97.00%,高于对照组的89.00%;特殊使用抗菌药处方合格率98.00%,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5。结论:持续的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对医院合理用药指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有效改善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促进用药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指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效果。方法:设置2020年4月--2022年3月为观察时间段,采用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分为未检验组和检验组,未检验组未采用微生物检验,检验组采用微生物检验,观察两组临床用药合理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1)未检验组和检验组临床合理用药率对照中,未检验组合理用药率为21(例)42.85%,检验组合理用药率为32(例)65.30%,(x2=11.392,p=0.012),两组有差异。(2)未检验组和检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对照中,未检验组总感染发生率为13(例)26.53%,检验组总感染发生率为4(例)8.16%,(x2=10.334,p=0.013),两组有差异。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合理用药及 医院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方法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2020.2-2020.12,7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8例。常规护理法用于对照组,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法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护理中使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方法,有助于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优化蛋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加速康复护理 胃癌全胃切除术 蛋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于严重反应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诊的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硬币法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1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采用CRRT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将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22.36±5.14)μg/mL、肿瘤坏死因子-α(16.23±6.78)ng/L、白细胞介素-6(51.23±9.86)ng/L、尿淀粉酶(6.05±0.33)U/L、血淀粉酶(385.14±99.63)U/L、降钙素原(0.18±0.06)ng/ml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消失时间(2.13±0.27)d、腹部胀痛消失时间(4.62±0.25)d、肠鸣音异常消失时间(14.53±1.55)d和腹膜刺激征消失时间(1.77±0.27)d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CRRT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炎症指标与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CRRT 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炎症反应
  • 简介:[摘 要] 目的 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安全护理干预后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院2019.12-2020.12危重症患者80名,依据盲选随机法,分甲组(n=40)与乙组(n=40)。甲组给予基础护理,乙组给予基础加肠内营养安全护理,相互之间比较不良反应、血清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乙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甲组22.5%,P

  • 标签: [] 肠内营养安全护理 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营养和运动干预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病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6月~2020.6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病患,选取的例数为6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对病患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营养和运动干预,对比两组不同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最终的怀孕结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营养和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妊娠的概率,解决病患的不孕问题。

  • 标签: 营养 运动干预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的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抗肿瘤药物处方800张,分析配药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结果: 分析结果中问题处方有42张,占比约为5.25%,其中涉及配药问题处方21张,占比约为2.63%,主要包括溶媒量错误和溶媒配置错误等。结论:临床对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和原因进行分析,有利于为之后的配药工作提供借鉴意义,提高抗肿瘤药物配药质量,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常见抗肿瘤药物 不合理用药现象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通过早期进食护理对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营养情况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68例肝癌患者开展此次研究,选取时间范围从 2017年 03月到 2019年 02月,采取数字表法将 6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4例。其中给予传统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早期进食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营养的改善情况。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研究组( P< 0.05);而研究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参照组( P< 0.05)。结论 应用早期进食护理对肝癌患者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身体的营养状况,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进食护理 肝癌 术后并发症 营养情况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规范化肠内营养联合皮肤护理在神经重症失禁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所收治的 神经重症失禁性皮炎患者 80 例进行相关研究,并借助数字表法将分为 2 组,各 40 例。这中间,参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联合皮肤护理的方法,实验组则采用规范化肠内营养联合皮肤护理的方法,进而比较两组患者的 SAT 评分。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 SAT 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 失禁性皮炎患者,行 规范化肠内营养联合皮肤护理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 SAT 评分。故而,该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规范化 肠内营养 联合皮肤 失禁性皮炎 SAT 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