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手术切除是腹壁肿瘤首选治疗手段。随着修复材料学快速发展,疝和腹壁修复水平大大提高,对多数腹壁肿瘤行手术切除和修复并不困难。然而,对于胸腹结合部腹壁肿瘤,因其解剖部位特殊性,治疗仍十分棘手。近年来,

  • 标签: 腹壁肿瘤 胸腹结合部 扩大切除 手术切除 解剖部位 材料学
  • 简介:目的探讨肝动脉重建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中意义。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分动脉重建组(A组)和非动脉重建组(B组),观察1周生存率,并于术后第1、2、4、7天检测肝功能、移植肝组织学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A组1周生存率66.7%,B组1周生存率50.0%(P〉0.05)。ALT和TB术后第1天即开始明显增高,第2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B组和A组各时间点相比较,TB第2、7天高于A组,ALT第4、7天高于A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术后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程度相对较轻,可见较多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PCNA表达于术后第2天最高,A组术后第1天移植肝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B组,而术后第7天移植肝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重建可明显改善大鼠小体积移植肝功能,促进移植肝再生,有效地保护移植肝组织学结构,减轻术后移植肝组织学改变。

  • 标签: 肝移植 大鼠 sprague—dawley 疾病模型 动物 肝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中手工缝合重建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西京消化病医院结肠良性疾病(良性局部病变5例)和结肠癌(升结肠癌4例、横结肠癌2例和乙状结肠癌8例)共计19例连续病例应用手工缝合技术进行完全腹腔镜下肠道缝合重建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腹腔镜外科医生主刀完成手术.包括完全腹腔镜下结肠病灶局部切除手工肠道重建.右半结肠切除后回肠末端横结肠手工吻合及结肠手工荷包缝合。结果完全腹腔镜结肠切除重建时.镜下手T缝合肠道重建11例.近端手工荷包缝合后环形吻合器吻合8例。镜下手工吻合时间为(49.5±29.4)min,荷包缝合时间为(13.3±5.5)min。术后未观察到吻合相关并发症。1例横结肠脂肪瘤患者术后发生轻度腹腔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完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中手工缝合重建安全、可行;但需由经验丰富腹腔镜外科医生实施。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切除术 手工缝合技术 消化道重建
  • 简介:随着颅颈部外伤发病率逐年增加,颅底外伤性病变也随之增加.若颅底损伤未能得到快速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危及生命[1].而颅底解剖结构复杂,普通X线平片常常难以达到诊断目的,常规CT诊断颅底损伤也有一定难度.

  • 标签: 螺旋CT重建技术 颅底骨折 应用价值 外伤性病变 CT诊断 颅颈部外伤
  • 简介:髌骨不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会影响患者正常活动。造成髌骨不稳原因较多,且有多种方案治疗髌骨不稳,如胫骨结节止点内移、外侧髌韧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股骨滑车成形术等。内侧髌股韧带(medialpatellofemoralligament,MPFL)在维持髌骨稳定方面起主要作用,是髌骨静力性稳定机制中最重要结构。研究证明,在治疗髌骨不稳术式中,MPFL重建术是有效手术方法之一。本文综合学习了相关文献,对MPFL重建手术技巧、优缺点进行了概括,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

  • 标签: 内侧髌股韧带 滑车发育不良 髌骨不稳
  • 简介: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和存在问题。方法2002年5月-2005年12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25例患者。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Ⅲ型12例,Ⅳ型4例。在C型臂监控下行切开复位“Y”形跟骨钛板内固定并取自体髂骨植骨术。结果随访时间为3—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中腓肠神经损伤1例,术后感染1例,皮缘坏死1例,远期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炎2例。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13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是治疗Ⅱ、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可靠方法。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根治性与保留肛门功能一直是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倍受关注焦点。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使越来越多患者获得有效治疗,不同肠道重建方式选择与应用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个体化手术方案也正越来越受到胃肠外科医生重视。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8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再造患者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放射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及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率、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情况略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具有一定影响,可适当控制乳腺癌复发及转移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以及美容效果与未放疗并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放射治疗 乳腺癌 乳房重建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将数字重建技术应用于肺癌放射影像中方法以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本远程接受放射影像诊治肺癌患者,共计6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纳入患者30例。其中前者在肺癌放射影像中使用数字重建技术,后者则不使用数字重建技术。对比两组放射影像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骨髓量下降值为(13.26±4.05)g,心脏剂量下降(19.08±4.26)CGy,计划靶体积也有显著缩小,以上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同类指标水平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重建技术在肺癌放射影像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以更好地进行体位控制,减少放疗体积和剂量。

  • 标签: 肺癌 放射影像 数字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系统功能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了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之间在我院骨科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形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功能康复护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发现,试验组患者在术后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系统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烟雾病联合血管重建术后护理经验,通过对患者优质护理,使患者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提高,减少了一些术后并发症出现,同时患者满意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

  • 标签: 烟雾病 联合血管重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与人体存在相互作用,并且研究肠道菌群诊疗现已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主要是对重建肠道菌群在肿癌及其并发症治疗中作用进行相关阐述,主要将化疗、放疗以及免疫治疗进行详细探讨。重建菌群最关键方式为洗涤菌群移植,它可以降低肿瘤疾病进展速度,减少肿瘤治疗相关不良状况产生,同时还能改善肠道菌群组成,进而提高机体免疫,是临床肿瘤治疗发展一种新型治疗手段。

  • 标签: 肠道菌群重建 洗涤菌群移植 肿瘤治疗 经内镜肠道植管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和骶骨重建方式。方法2001年10月至2005年10月,收治7例原发性高位骶骨肿瘤(肿瘤均侵犯S1-3)患者,均行全骶骨切除术,术后对腰椎与髂骨给予中华长城内固定器固定加腓骨植骨术重建后骨盆环,并给予相应放疗与化疗。结果7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切口感染延期愈合。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有4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或转移而死亡。结论肿瘤切除方式和骶骨重建及术后综合治疗对高位骶骨肿瘤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而减少术中出血、保留马尾神经功能以及重建高位骶骨肿瘤术后骨盆负重功能则是提高疗效关键。

  • 标签: 骶骨 骨肿瘤 骨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对于提高围生儿生存质量及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二维超声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是及早发现和诊断胎儿畸形首选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能从任意角度对胎儿进行更细致观察,使诊断更准确、更直观,为诊断胎儿畸形提供了更加可靠依据。

  • 标签: 三维重建技术 胎儿畸形 技术诊断 应用 产前超声诊断 人口素质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Russell-Taylor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采用Russell-Taylor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36例。按Russell-Taylor骨折分类,5例为ⅠA型,14例为ⅠB型,2例为ⅡA型,15例为Ⅱb型。结果手术时间在60~120分钟,骨折愈合时间为11~23周。1例患者术后股骨颈内锁钉松动脱出;2例轻度髋内翻,为ⅡB型骨折。本组病例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继发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应用Russell-Taylor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较好治疗效果,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病例,采用闭合穿针效果更佳。

  • 标签: Russell-Taylor重建钉 股骨转子下骨折 固定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愈合时间 B型骨折
  • 简介:摘要医患关系就是其医务人员和病人在其治疗过程中产生某种特定医疗关系,对于医疗人际是关键。医务人员对于病患应该保持理解以及尊重态度,我们应当理解其情绪不安,理解其心情焦躁,并予以安抚。在其医疗过程中医患关系乃动态关系,因不同病患不同案例做出不同调整,处以不同态度。医生对病人鼓励十分重要,其医患双方乃同盟战线,固然双方需要相互理解,相互鼓励,战胜病魔侵害。

  • 标签: 医患关系 互相理解 医疗关系 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