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接收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通气指标和血清炎性介质水平。结果:观察组的 PaO2 、SaO2、PaCO2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都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重症肺炎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面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温针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性尿失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与表面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加以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ICIQ评分及尿失禁程度。[结果]经过生物反馈电刺激单一治疗及结合温针灸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6.67%,两者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性尿失禁 温针灸 生物反馈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牙冠折采取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100例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前牙冠折患者,患者均采用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护士给予护理配合,观察疗效。结果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度为98%,修复成功率为89%。结论对前牙冠折患者采用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技术结合护理配合进行修复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前牙冠折 烤瓷全冠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密云区重金属污染企业周边环境污染状况,为密云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监测两家污染企业,主要污染物为铬和铅,对采集的生活饮用水、空气和土壤样品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共监测样品74件,其中生活饮用水10件,空气样品56件,土壤样品8件,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空气检出值远低于卫生标准。结论 应继续加强重金属污染企业周边环境监测,保护公众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体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着居民健康,是中毒及致癌的主要因素,所以需要对居民饮用水实现定期检测,以保证饮用水安全。本文就如何设计方案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以便实现科学、有效、安全的水体检测并形成规范的报告形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无蒂大肠息肉患者在接受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后使用金属夹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仅接受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后使用金属夹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500例患者,研究组及对照组各250例,除迟发性出血外,两组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研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0% vs6.80%, P<0.05)。按息肉大小分层,1-10mm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0.8% vs %1.6, P>0.05);>10mm 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1.6% vs 5.2%, P<0.05)。结论 对>10mm无蒂大肠息肉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后使用金属夹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对1-10mm息肉无明显获益,临床上应根据情况合理应用。

  • 标签: 无蒂大肠息肉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金属夹 并发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金属预成冠修复治疗在儿童乳磨牙牙体缺损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儿童乳磨牙牙体缺损病例,根据家长治疗意愿分别选取两组各44例患儿进行对照实验。探究组采用金属预成冠修复治疗,对比组采用复合树脂材料修复治疗。结果:追踪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可发现治疗半年后探究组的患儿修复成功例数为43例,占比为97.73%,对比组患儿成功例数为41例,占比为93.18%;治疗一年后探究组的患儿修复成功例数为41例,占比为93.18%,对比组患儿成功例数为32例,占比为72.73%;治疗一年后再次复查,可发现探究组发生继发龋0例,修复体折断0例,修复体与牙体断裂2例,占比为4.55%,而对比组这三项数据分别为5例、11.36%,6例、13.64%,8例、18.18%。由以上数据可发现探究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比组。结论:在儿童乳磨牙牙体缺损治疗中采用金属预成冠修复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更好,应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金属预成冠修复治疗 儿童乳磨牙牙体缺损 治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措施,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5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析治疗成效。结果从治疗疗效上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6%(25/27),对照组则为81.5%(22/27),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患者血气、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的改善中,观察组的改善结局优于对照组。最后,在血气中pH指标的改善中,观察组为(7.43±0.05),对照组则为(7.34±0.04)。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方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肺部功能指标,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行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5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将治疗前的平均膝评分、平均活动度评分和平均功能评分作为对照组,将患者的治疗后的平均膝评分、平均活动度评分和平均功能评分作为观察组,统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对比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结果50例患者在治疗后,30例临床控制,15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0%.观察组的平均膝评分、平均活动度评分和平均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膝盖的功能,改善膝盖的屈伸活动范围,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3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老年患者采用咽喉表面麻醉慢诱导气管内插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择期行上腹部手术、ASAII~III级的老年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进行麻醉时采用咽喉表面麻醉慢诱导气管内插管,对照组采用快速诱导插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T0(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时)、T3(插管后1min)、T4(插管后5min)的HR(心率)及MAP(平均动脉压)、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诱导前相比较,观察组诱导后各点的HR、MAP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其诱导后HR在T1时无明显变化,余各点均升高,MAP各点均有显著变化(P<0.05);两组相比较,对照组在T2、T3、T4时HR、MAP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麻醉患者来说,咽喉表面麻醉慢诱导气管内插管更为安全,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应激反应。

  • 标签: 咽喉表面麻醉 慢诱导 气管内 插管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县级基层医院中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RDS对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治愈率的作用,并评估使用注意事项。方法:选取了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期间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早产儿病例,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48小时内气管插管内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100mg/kg。结果:观察组肺部影像学恢复时间(24小时100%好转)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对照组72小时影像恢复仅占7例(46.6%),在PIP及用氧浓度上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100%,83.7%。住院时间缩短4.84±1.23d。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基层医院RDS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减少了早产儿死亡率及转诊率,降低早产儿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上级医院的医疗压力,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了技术支持。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基层医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措施,分析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 1 5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54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析治疗成效。 结果:从治疗疗效上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2.6% ( 25/27 ),对照组则为 81.5% ( 22/27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患者血气、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的改善中,观察组的改善结局优于对照组。最后,在血气中 pH 指标的改善中,观察组为( 7.43±0.05 ),对照组则为( 7.34±0.04 )。 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方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肺部功能指标,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PaO(81.63±23.51)mmHg(12mmHg=0.1333kPa)、PaCO_2(35.44±10.21)mmHg、肺泡动脉氧分压差(0.43±0.15)、氧合指数(4.32±1.08)、PH(7.33±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机械通气参数FIO_2(0.51±0.04)%、吸气峰压(2.01±0.07)kPa、呼气末正压(0.24±0.06)KPa、呼吸频率(41.09±0.75)次/mi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降低机械通气参数。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贝复舒滴眼液与眼用凝胶联合治疗眼表面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中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眼表面损伤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在获得患者同意后挑选其中92例患者纳入实验,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命名为实验组(抽到白色球的患者)和对照组(抽到绿色球的患者),每组均包含46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贝复舒滴眼液与眼用凝胶联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眼表面损伤患者,应用贝复舒滴眼液与眼用凝胶联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和单独使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相比治疗效果更优,同时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贝复舒滴眼液 眼用凝胶 眼表面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背景:椎间融合器的表面性征是制约其远期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如何优化可降解性融合器的生物活性和结构特征以适应细胞生长是仿生研制椎间融合器的核心步骤.目的:分析数字化影像学及表面修饰技术研制椎间支架的可行性,评估构筑生物支架的方法.方法:获取颈椎标本解剖数据,对相邻层匹配轮廓间三维表面进行重构来确定支架形貌,以Nd:YAG激光联合RGD表面修饰纳米级β-磷酸三钙/壳聚糖/聚己内酯支架,观察支架形貌,测定支架的相容性、亲水性及降解力学特性.结果与结论:图像三维重构可提高支架外部轮廓的精确度,减少单纯理化制备过程的参数误差,使支架空间三维布局更加合理,联合表面改性后的支架拥有稳定的降解速率及良好的亲水表面,能达到椎间支架的力学要求,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器候选材料.

  • 标签: 仿生椎间融合器 图像 三维重建 纳米 融合器 表面改性
  • 简介:背景:有研究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利于增强局部核心肌群,但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多裂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是否更有利于下背痛康复尚待研究。目的:观察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多裂肌核心稳定性训练与无监测比较,对健康人训练前、后多裂肌肌肉厚度收缩比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健康成年人随机分成监测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监测组在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下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在无监测下进行相同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两组训练前和训练4,8周后双侧多裂肌肌肉厚度收缩比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结论:两组受试者入组前多裂肌厚度收缩比和肌电平均振幅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8周训练,监测组和对照组双侧多裂肌厚度收缩比、肌电平均振幅均明显增大,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监测组增大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果证实,应用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明显改善健康人双侧多裂肌厚度收缩比、增大表面肌电平均肌电值,效果优于无监测训练,为下背痛患者进行核心稳定性监测训练提供基础依据。

  • 标签: 下背痛 核心肌群 监测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多裂肌 超声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54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然后采集新生儿血液,用ELISA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若存在反应,2周后复查。结果2周后重新采血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低于0.03U/mL。结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会让少部分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反应呈弱性,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标签: 乙型肝炎 疫苗接种 表面抗原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安瓿瓶内表面与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的相容性展开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取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与安瓿瓶,分别于高温、光照、溶冻、灭菌条件,进行对应相容性试验,分析试验结果。结果:在pH指标中,取处理后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进行检测,于试验开始前,高温、光照、溶冻、灭菌条件下,样本pH值分别为4.62、4.61、4.58、4.56、4.60。其未见明显变化;在不溶性微粒指标中,取处理后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进行检测,在试验开始前,高温、光照、溶冻、灭菌条件下,样本不溶性微粒指标分别为≥10um微粒数量分别为10.4、11.1、10.9、19.3、5.1粒/mL,符合相关要求;在安瓿瓶玻璃脱片趋势指标中,取处理后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进行检测,于试验开始前,高温、光照、溶冻、灭菌条件下,将样本溶液倒出,将安瓿瓶清洗干净,加入0.5%甲基蓝溶液,静置20min,倒出,反复操作10次,直至玻璃内表明呈蓝色,并不再变化,结果均未出现脱片趋势。结论:在高温、光照、溶冻、灭菌条件下,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均未对安瓿瓶内表面发生作用。

  • 标签: 安瓿瓶 内表面 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 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人员的治疗中给予项丛刺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并分析该方式所获取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为研究病例选取时间段,取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人员为分析对象,分组中执行随机原则,划分为2组,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均纳入30例,分别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项丛刺,由此分析不同组别人员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水平更为理想(P<0.05)。结论:临床在面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人员时,在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项丛刺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两种方式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困难 项丛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