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4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手术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需要的时间、瘢痕VS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患者的乳房外观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需要的时间以及瘢痕V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乳房外观的满意度显著提高(96.15%VS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切除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手术需要的时间较短,瘢痕VSS评分较低,患者对乳房外观的满意度较高,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较高。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后间隙入路 乳腺下缘切口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时期)收治以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为诊断的患者总计166例,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83例)与实验组(8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入路方法,实验组患者采取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治疗。对照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外观满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外观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1.2%)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外观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1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乳腺多发纤维腺瘤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手术外观的满意度,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理想。

  • 标签: 乳腺下缘切口 经乳腺后间隙入路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 治疗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椎旁肌间隙入路或后正中入路一期减压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一期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后正中入路,观察组患者采取椎旁间隙入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资料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4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是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椎旁肌间隙入路一期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一期减压重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进行治疗时使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5月 -2019年 5月内的 100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手术时长短、住院时间短、手术中出血的量少、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可以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的 108 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 54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手术入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切口瘢痕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8.1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切口瘢痕评分、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应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切除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术后患者对切口瘢痕比较满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以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外科手术 乳腺后间隙入路 乳腺下缘切口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和腋路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双盲法分成A组(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和B组(超声引导下腋路入路),每组30例,评价两种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的麻醉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均比B组更快,差异显著,P<0.05。结论:肋锁间隙入路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的穿刺时间比腋路入路时间更短,感觉和运动阻滞见效更快,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肋锁间隙入路 腋路入路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5~2021.12期间进行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2例为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腰麻)、联合组(骶丛神经阻滞+髂筋膜间隙阻滞),各46例,观察两组阻滞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成功时间长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骶丛神经阻滞+髂筋膜间隙阻滞,安全性较高,且可以延长阻滞时间。

  • 标签: 髂筋膜间隙阻滞 用骶丛神经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疝气治疗中应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有效性,分析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自2021年1月展开本研究,截至2022年8月纳入疝气患者进行分析。样本量为60例,研究者随机、平均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均30例。对照组即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应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试验组患者。从两组有效率、临床指标、术后疼痛方面综合评估治疗的有效性,SPSS分析并发症例数以评估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方面SPSS分析可见优势,即相较于对照组更高,统计值

  • 标签: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气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下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效果和治疗恢复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治疗并确诊的10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分别包含5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综合效果。结果:护理之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都远远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与SDS评分也都远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下进行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不仅能够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维护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 标签: 优质护理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护理效果 恢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分别联合甲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同时对成本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接诊的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15例,征得其自愿后参与本次研究,并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予以分组,8例使用头孢唑林联合甲硝唑治疗设为研究组,7例使用头孢呋辛联合甲硝唑治疗设为参照组,并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7(87.50%),参照组总有效率6(85.71%),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共计434.4元,参照组治疗后共计1344元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经研究,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头孢唑林联合甲硝唑治疗的成本要低于头孢呋辛联合甲硝唑治疗成本,可帮助患者节省治疗费用,但两组临床疗效均显著。

  • 标签: 头孢唑林 头孢呋辛 甲硝唑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5~2021.12期间进行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2例为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腰麻)、联合组(骶丛神经阻滞+髂筋膜间隙阻滞),各46例,观察两组阻滞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成功时间长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骶丛神经阻滞+髂筋膜间隙阻滞,安全性较高,且可以延长阻滞时间。

  • 标签: 髂筋膜间隙阻滞 用骶丛神经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非编织聚丙烯补片在局部麻醉下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7月,赤峰市宁城县蒙医中医院采用非编织聚丙烯补片,在局部麻醉下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随访其并发症、慢性疼痛、局部异物感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疝手术时间为(49±10)min,住院时间为(3.5±1.0)d,住院费用(5250±200)元。术后1例患者出现伤口局部感染,2例患者出现阴囊积液,2例患者出现腹股沟区血清肿,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慢性疼痛、异物感及复发。结论非编织聚丙烯补片应用于局部麻醉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患者无明显慢性疼痛及异物感,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 麻醉 局部 聚丙烯类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旁肌间入路经伤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针对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进行观察与功能锻炼。结果19例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通过术前、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的康复。

  • 标签: 椎旁肌间隙 胸腰椎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手术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瘢痕VS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乳房外观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瘢痕V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乳房外观满意度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切除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瘢痕VSS评分较低,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后间隙入路 乳腺下缘切口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直肌人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腹直肌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疝37例。其中腹股沟斜疝31例,直疝2例,股疝1例,腹股沟斜疝合并直疝3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5—65min,平均(56±10)min;住院时间7—11d,平均(8.7±1.9)d。术后无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经腹直肌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尤其适用于腹横筋膜薄弱或缺损严重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直肌 腹膜前间隙 无张力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合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及喉罩全麻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选取自2020年1月~2022年3月我院,均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74例,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均为37例,观察组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喉罩全麻,对照组术中为腰硬联合麻醉,就2组患者的疼痛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康复进程、麻醉不良反应率等进行对比。结果:T0时2组VAS疼痛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T1~T3时VAS疼痛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T0、T1时2组HR对比差异较小P>0.05,T2、T3、T4时HR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0时2组MAP对比差异较小P>0.05,T1、T2、T3、T4时MAP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不良反应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5.41%、16.22%,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喉罩全麻可提升麻醉质量,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提升镇痛效果、加快术后康复,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 髂筋膜间隙阻滞 喉罩 全麻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