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病变患者实施阴道镜联合高频电波刀诊疗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研究对象于本院检查的宫颈癌病变100例,对患者进行阴道镜联合高频电波刀诊断,并实施阴道镜联合高频电波刀治疗,观察其手术指标、手术效果、检出结果。结果治疗效果为90.00%,阴道镜检出宫颈糜烂73例、宫颈息肉2例、宫颈湿疣5例、CINⅠ7例、CINⅡ12例、CINⅢ1例。结论宫颈癌病变患者实施阴道镜联合高频电波刀诊疗的效果显著,对宫颈癌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孕期 胎儿筛查 NT超声检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锁定加压内固定疗法,治疗组采用胫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方式,对比两组的手术开展情况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手术开展情况及其相关指标中,其中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两项指标大小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三项指标大小和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开展胫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过程后,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胫前减张切口 锁定加压钢板 老年胫腓骨 远端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9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院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转运的时间、急救之前评估的时间、昏迷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结果实验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转运的时间、急救之前评估的时间、昏迷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两组神经功能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转运、评估、抢救时间而提升抢救成功率,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更好改善。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 急救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应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急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急危重患者院急救中采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急救成功概率,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护理流程,全面提升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三维护理管理模式 急危重患者 院前急救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病发部位分为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清洁度。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应用甘露醇联合比沙可啶肠溶片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应用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服药耐受程度、肠道清洁程度、肠道清洁范围、腹泻次数、不良反应、操作时间。结果实验组肠道服药耐受程度、肠道清洁程度、肠道清洁范围、腹泻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露醇联合比沙可啶肠溶片进行肠道准备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甘露醇,前者对患者肠道准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便于临床使用。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结肠镜 清洁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改善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法,特采用颈小切口入路结合改良Miccoli腔镜辅助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的6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34例颈小切口入路治疗)与实验组(34例Miccoli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相关手术指证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少于对照组(23.53%),P<0.O5。结论在Miccoli腔镜下进行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耗时、住院耗时,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费用。

  • 标签: 颈前小切口入路 Miccoli腔镜 甲状腺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治疗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颅窝底脑膜瘤患者30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手术操作均在外侧裂额侧开展,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治疗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意义。结果30例患者肿瘤切除程度为SimpsonⅠ级切除者27例,Ⅱ级切除者3例;脑膜瘤WHOⅠ级切除者29例,Ⅱ级切除者1例。术后出现发热症状者1例,细胞数升高者2例。术后随访3个月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时,无需开展额窦处理,使得脑脊液鼻漏发生有效避免,且开颅时对皮缘出血立即给予处理,关颅过程速度明显加快,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 治疗分析 前颅窝底脑膜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前,直肠癌在男性癌症发病率中排第五位,在女性癌症发病率中排第三位,是我国居民主要的肿瘤死因之一。而直肠黏膜渗液FH检测在诊断直肠癌病变及直肠癌中有较好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 标签: 直肠癌前病变 直肠癌 直肠黏膜渗液FH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直肠切除术治疗中低位梗阻性直肠癌的安全性与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30例中低位梗阻性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肠道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直肠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穿孔现象。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腹部感染,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患者发生低钾血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给予相应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患者平均通气时间(2.5±0.3)d,住院时间(10.5±1.1)d。术后经随访2年,其中失访4例(13.33%),26患者术后第1年均存活,存活率为100.00%。术后第2年,23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88.46%。结论肠道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直肠切除术治疗中低位梗阻性直肠癌更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远期存活率高,在中低位梗阻性直肠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肠道支架 腹腔镜 中低位梗阻性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EEP术后病理检查与阴道镜宫颈活检对宫颈癌癌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式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6例宫颈癌癌病变患者,均LEEP术后病理检查与阴道镜宫颈活检。结果阴道镜下行LEEP术后病理检查与阴道镜宫颈活检的诊断总符合率为86.46%(83/96),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CINI符合率为77.27%(17/22),CINII与CINIII符合率为67.85%(19/28)。结论宫颈癌癌病变的诊断,应用阴道镜宫颈活检漏诊率较大,以致出现风险,而LEEP术能提高确诊率,降低漏诊现象。

  • 标签: 宫颈癌癌前病变 LEEP术 病理检查 阴道镜宫颈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第三产程胎盘剥离延缓所致产后出血采取适时人工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妇产科接收的98例第三产程胎盘剥离延缓产妇作为观察分析对象,采用平均分配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预防措施,给予观察组产妇采取适时人工干预措施,并将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内、24内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内及24内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第三产程胎盘剥离延缓产妇采取适时人工干预,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量,提高产妇对护理满意度,该方法值得临床妇产科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第三产程 胎盘剥离延缓 产后出血 人工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负压三管引流预防及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行腹腔镜低位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带复压三管引流,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腹部盆腔引流管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以及再手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再手术率为0%,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8%,再手术率为50%,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P<0.05,具有意义。结论带负压三管引流预防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吻合口瘘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吻合口瘘和再手术的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带负压三管 腹腔镜低位切除术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N末端B型脑钠肽体(NT-proBNP)、红细胞宽度(RDW)指标浓度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慢性心衰疾病入院的老年患者56例,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中心学会(NYHA)规定进行分级,同时选取同期住院非心衰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血清NT-proBNP、RDW浓度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非心衰患者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RDW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NT-proBNP水平及RDW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T-proBNP和RDW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老年人 慢性心力衰竭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红细胞宽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患者中血清sE-选择素、白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脑微出血的临床关系。方法分别选取60例脑卒中病人和60例健康人展开研究,将其记为患病组和健康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sE-选择素、白蛋白的表达水平,对比患病组中发生脑微出血者和未发生脑微出血者、不同脑微出血严重程度者血清因子的水平。结果患病组血清sE-选择素水平远高于健康组(P<0.05),而前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远低于健康组(P<0.05);发生脑微出血者与未发生脑微出血者血清sE-选择素、白蛋白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脑微出血严重程度者血清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重度者异常最明显、中度者次之、轻度者最次。结论脑卒中患者中血清sE-选择素异常升高,而白蛋白水平异常降低,与脑微出血存在有紧密的关系。

  • 标签: sE-选择素 前白蛋白 脑卒中 脑微出血 临床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病变患者接受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与LEEP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宫颈癌病变患者100例,时间选取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以远程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LEEP治疗,实验组则同时接受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治疗,对比2组宫颈癌病变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宫颈癌病变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几率(P<0.05)。结论宫颈癌病变患者接受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与LEEP联合治疗,可取得较高的价值。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 LEEP 宫颈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腹膜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平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腹股沟疝治疗的病患7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患给予腹腔镜腹膜疝修补术设为腹腔镜组,另一组病患给予Lichtenstein平疝修补术设为对照组,每组各38例病患,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患经治疗后,腹腔镜组病患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但腹腔镜组病患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患的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及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腹膜疝修补术,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腹股沟疝 Lichtenstein平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和分析院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1-2018.1在我院“ 120”急救车接回的 4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患者家属送到急诊的 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统计实验数据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的有效率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较少,预后恢复效果较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院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预后好,患者家属满意度高,可在临床治疗中作为推荐的方案,也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其价值,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佐证。

  • 标签: 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应用游离股外侧穿支皮瓣治疗肢体创面时,吻合一条静脉和吻合两条静脉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从2012年7月至2018年5月,我科85例应用游离股外侧穿支皮瓣治疗肢体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吻合1条静脉的病例为46例,吻合2条静脉的病例39例。对手术时间,术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和皮瓣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吻合一条静脉的病例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两条静脉组,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两条静脉组,皮瓣需要二次手术探查率显著高于两条静脉组,皮瓣成活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股外侧穿支皮瓣皮瓣修复肢体的创面时,吻合两条静脉可以减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并可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是值得采用的方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