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PICC置管超声探查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置入PICC脑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操作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操作方法基础上给予置管前行超声探查颈内静脉。观察比较2组脑出血患者PICC操作时间及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入PICC后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置入PICC的脑出血患者置管前行超声探查颈内静脉,并对颈内静脉进行体表定位便于PICC送管时助手按压颈内静脉,可有效预防PICC操作时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并减少置管操作时间。

  • 标签: 超声探查 PICC 导管异位
  • 简介:化疗是治疗小儿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明显的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阿米福汀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辅助药物,能选择性地保护正常细胞免受化疗药物的损害而不影响疗效。本院2002年12月-2006年11月共对21例恶性肿瘤患儿应用了47次阿米福汀,并根据其常见的不良反应,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阿米福汀 肿瘤患儿 护理措施 化疗前 恶性肿瘤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延迟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缺血性脑卒中"、"院延迟"、"就诊延迟"、"stroke"、"prehospitaldelay"、"pre-hospitaldelay"为检索词,收集2004年至2015年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延迟影响因素的文献,按照纳入与剔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累计延迟组2966例,非延迟组2468例。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延迟多因素的OR及95%CI分别为:卒中重视度0.5(0.30,0.82)、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medicalservice,EMS)0.49(0.29,0.85)、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HISS)评分0.58(0.36,0.95)、首诊门诊4.28(1.44,12.74)、距离0.76(0.61,0.95)、缺血性脑卒中病史0.37(0.18,0.79),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延迟保护因素为卒中重视度高、采用EMS、NHISS评分高、距离近、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危险因素为首诊门诊。这提示我们应加强脑卒中患者急救意识,加强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教育,增加急救系统使用率,建立完善、高效的缺血性脑卒中的绿色通道,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院前延迟 META分析
  • 简介:总结4例股外侧皮瓣一期修复晚期下咽癌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术前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准备,做好供区保护;术后做好患者体位及活动护理,加强病情观察,监测游离皮瓣血供及吻合血管血流,做好呼吸道管理及口腔、引流管、切口护理,给予营养支持.4例患者转移皮瓣全部存活,出院时均能经口进食半流质或软食,带喉套管回家.

  • 标签: 下咽癌 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 组织重建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馈控制在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首次住院的1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心内科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心内科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前馈控制,强化患者与家属的安全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安全隐患率及对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科室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安全隐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在心内科实施馈控制,强化安全健康教育,可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家属的照料水平及配合程度,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减少安全隐患和医惠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 标签: 前馈控制 患者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急救中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病情危重,正确的转运及护理可以使病人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通过分析40例急性呼吸衰竭的转运方法,明确正确的急救方法及程序,使病人得到及时、迅速、准确、有效的救治。

  • 标签: 急性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病人 转运方法 院前急救 护理 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人临终(死亡 6个月)主要健康问题、居住形态、临终主要照顾者等现状,分析老年人临终的照护需求,探讨提出更好的满足临终老年人的需求、缓解家庭照护压力的政策建议;方法: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 CLHLS) 2011年 -2014年纵贯序列数据中 2011-2014年死亡老年人的数据,对老年人临终主要健康问题、居住形态、临终主要照顾者等进行分析,相关的统计分析使用 stata19.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 X±s),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结果: 50.0%的老年人在临终存在听力障碍, 6.7%的老年人存在牙痛, 3.5%的老年人存在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痛,有 74.8%的老年人在死亡 6个月是卧病不起的状况,有 28.3%的老年人至少摔倒过一次。老年人临终与已婚子女居住的情况比例最高,达 67.6%, 76.7%临终老年人的照护工作由子女及其配偶承担;结论:我国老年人临终健康状况较差,需要社会照护和医疗照护支持,以护士为主导的居家舒缓疗护模式可以将社会照护和医疗照护送上门,提高社会照护和医疗照护对临终老年人的可及性。

  • 标签: 老年人 临终 照护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人临终(死亡6个月)主要健康问题、居住形态、临终主要照顾者等现状,分析老年人临终的照护需求,探讨提出更好的满足临终老年人的需求、缓解家庭照护压力的政策建议;方法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年-2014年纵贯序列数据中2011-2014年死亡老年人的数据,对老年人临终主要健康问题、居住形态、临终主要照顾者等进行分析,相关的统计分析使用stata19.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结果50.0%的老年人在临终存在听力障碍,6.7%的老年人存在牙痛,3.5%的老年人存在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痛,有74.8%的老年人在死亡6个月是卧病不起的状况,有28.3%的老年人至少摔倒过一次。老年人临终与已婚子女居住的情况比例最高,达67.6%,76.7%临终老年人的照护工作由子女及其配偶承担;结论我国老年人临终健康状况较差,需要社会照护和医疗照护支持,以护士为主导的居家舒缓疗护模式可以将社会照护和医疗照护送上门,提高社会照护和医疗照护对临终老年人的可及性。

  • 标签: 老年人 临终 照护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心源性胸痛在当前急救及急诊衔接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价值进行详细的探究。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所收治的60位心源性胸痛患者作为相应的研究数据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且依照数字随机的分配方式,将其进行平均性的氛围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后的30位患者应用较为常规性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的30名患者则应用院急救及相应的急诊衔接护理模式进行详细的探究,同时对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其自身所存在的就诊时间、心率等诸多数据进行详细的对比。结果:通过相应的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在急救过程中所拥有的就诊时间相对较快,并且其对照组所拥有的心率等诸多患者体征情况与观察组相比相对较差。结论:在进行心源性胸痛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充分的对院急救及急诊先行护理予以有效的应用,能够使整体护理所拥有的高效性得以提升,在具体护理过程中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心源性胸痛 院前急救 急诊衔接 护理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院急救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0例院急救患者进行MEWS评分,对处于不同评分阶段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院急救处理等进行详细分析,评估患者病情预后及转归情况。结果:按照MEWS评分进行分组,0-4分1240例(对照组1),采用院一般处理435例(35.08%);5-9分679例(对照组2),采用院一般处理630例(92.78%);≥10分381例(观察组),采用一般处理37例(9.71%),采用院紧急处理344例(90.29%);三个MEWS评分段一般处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以好转出院、急诊留观两个处理方案为主,总比例为67.09%;对照组2以转入专科病房为主,总比例为76.29%;观察组以转入ICU为主,总比例为75.59%;三个MEWS评分段疾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急救中采用MEWS具有重大意义,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病情,为患者预后和转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院前急救 病情评估
  • 简介: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以其无创、安全、操作方法简便,且经济价廉、X线辐射相对较少、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成像质量与患者的心率、心律、呼吸直接相关。检查心率和呼吸的良好控制可提高冠脉CTA的成像质量。我院2009年3月~9月对106例患者进行了冠脉CTA检查,此项检查要求患者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采集的图像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心率干预
  • 简介:总结游离股外侧皮瓣再造阴茎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术后保持正确体位,防止再造阴茎皮瓣及血管蒂受压;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及时发现并处理动静脉危象,防止皮瓣坏死;重视术后疼痛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防止血管痉挛、栓塞;规范换药,避免伤口感染及皮肤损害;指导术后皮肤感觉及勃起功能观察;加强出院指导,促进再造阴茎后期功能恢复。本组3例患者中,2例术后再造阴茎成活良好,1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及时处理亦成活。再造阴茎术后半年已有部分恢复感觉;患者对外形满意,1例术后1年恢复正常性生活,1例术后1年半因皮瓣肿胀影响性生活再次人院行皮瓣整形术,现术后性生活基本满意,1例现术后14个月阴茎可勃起,已有成功性生活。

  • 标签: 皮瓣移植 阴茎再造 术后护理
  • 简介:经腹切除术为目前治疗直肠癌最理想的保肛术式.但术后吻合口漏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该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我科自2004年8月-2005年12月收治直肠癌患者行低位切除术139例,其中并发吻合口漏12例。针对容易诱发吻合口漏的重要环节,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亚低温治疗在院心肺复苏中的临床研究。方法:研究截取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100例院心脏骤停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50例患者选择头颈部体表降温治疗,并设为常规组,余下50例患者选择亚低温联合头颈部体表降温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长口腔知识健康教育对于学龄儿童口腔健康问题的影响。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选择学龄儿童90例(每例儿童携带1名家长),根据硬币法分为2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家长口腔知识健康教育,将两组学龄儿童口腔健康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家长干预后口腔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刷牙行为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睡前甜食进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长口腔知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的改善学龄儿童口腔健康,能够改善儿童的刷牙行为,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知识 学龄前儿童 口腔健康问题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护理配合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接收的100例听力筛查新生儿作为护理对象,分组后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种护理方式下新生儿筛选结果以及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初次筛选、再次筛选和家属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96.00%,94.00%,98.00%)高于对照组(84.00%,80.00%,86.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利于提升新生儿听力筛选通过率,可增加家属对护理满意率。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操作前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馈控制对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病人躁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07-2021.08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的120例麻醉恢复室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躁动护理工作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研究组实行前馈控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及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5.00%,远低于对照组的31.67%,(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进行躁动护理时,实施馈控制有利于降低躁动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并有效缩短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全身麻醉病人 躁动护理 前馈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院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针对46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研究,并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23名病人。其中对照组病人是由病人家属亲自送往医院。研究组病人则接受的是院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病人死亡率和并发症出现率。结果:在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均少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院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护理措施予以分析总结。方法:确定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入的80例AMI患者为目标进行实验,对其展开院急救、院内抢救一系列护理配合,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救治与护理,有73例患者好转出院,其中治愈者48例、治疗好转者25例,救治成功率为91.25%,其余患者宣告死亡,死亡率为8.75%。结论:为AMI患者展开一系列规范、合理的院急救、院内抢救护理策略十分必要,为患者赢得宝贵救治时间的同时可进一步强化急救效果,减少死亡风险。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院内抢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院急救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间入本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和并发症出现概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院前急救 护理 预后效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