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行血液滤过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共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实施积极的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预后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ICU优质护理 床旁血液滤过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血液流动力学监测与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按照平行的原则将这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多参数无创监测,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与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血液动力学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图像、检测指标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超声图像特征差异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AP、PaO2/FiO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HR与EVLW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血液流动力学监测与超声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续心排血量监测 血液流动力学监测 床旁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椎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取地佐辛联合格拉司琼进行镇痛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实施麻醉前采取超声引导下椎神经阻滞镇痛治疗,对比两组患的镇痛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阵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48小时镇痛评分与对照组镇痛评分无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1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7.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采取开胸手术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椎神经阻滞镇痛,具有极高的镇痛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病率,提高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椎旁神经阻滞 开胸手术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胸腔积液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时间2013.3-2017.10,患者为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胸腔积液,共有46例,回顾分析所有患者诊断与治疗的相关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通过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然后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等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最终获得痊愈。结论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胸腔积液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在具体诊治中应注重病原微生物培养,保证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感染控制基础上实施引流,从而保证患者预后。

  • 标签: 细菌性肺炎 肺炎旁胸腔积液 临床分析 实践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鞍海绵状血管瘤MR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时间2013年1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26例鞍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13)和实验组(n=13),对照组给予常规MR扫描检查,实验组则给予手术病理组织活检,对比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颈动脉内侧以及颈动脉外侧病变部位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其中对照组误诊脑膜瘤2例以及垂体腺瘤4例,P<0.05,并且对MR扫描检查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论针对鞍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应用MR检查对典型影像学特征的敏感性较高,但对于不典型疾病特征的诊断准确度较差,需辅助进行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严格掌握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以便进行疾病鉴别诊断,降低误诊发生率。

  • 标签: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MR影像特点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旁腺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行甲状旁腺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随访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钙及磷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消融增生甲状旁腺腺体57枚,平均每枚消融(5.13±2.74)min,术后无严重、明显并发症发生,其中出现声音嘶哑3例,体温升高5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显著好转,随访3个月,无病情复发病例;本组患者手术后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钙水平、磷水平较手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亢的疗效显著,创伤性较小、安全性较高,有效降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缓解钙、磷代谢紊乱,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继发性甲旁亢 甲状旁腺射频消融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脑镰及矢状窦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大脑镰及矢状窦脑膜瘤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中,I级者占71.43%(50/70)、II级者占17.14%(12/70)、III级者占11.43%(8/70)。病理学结果中,内皮细胞类型者占42.86%(30/70),纤维类型者占28.57%(20/70),砂粒类型者占7.14%(5/70),血管类型者占10%(7/70),恶性类型者占11.43%(8/70)。跟踪随访中,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均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大脑镰及矢状窦脑膜瘤治疗中,采用显微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在大脑镰及矢状窦脑膜瘤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大脑镰及矢状窦脑膜瘤 显微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十二指肠镜对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憩室患者的的操作技巧及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憩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的关系及其对ERCP、EST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该组2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憩室患者,占所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憩室的19.2%(23/120)。ERCP造影成功率100%,23例患者中22例(95.7%)成功施行EST取石。1例因结石过大网篮圈套困难EST后取石失败。该组EST术中切缘出血者2例均经局部内镜止血成功,术中及术后无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胆道结石发生率与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有关。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对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管结石的影响是有限的,需要采用不同方法。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时十二指肠镜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十二指肠镜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监护是工作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护理人员不仅应该对病人的情况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同时还应该有较强的护理经验以及耐心和细心,在病人发生紧急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能够给出及时的解决策略,尽可能地让患者尽量少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让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到健康状态。本文主要对患者在日常住院期间发生的坠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可导致患者坠的几点重要因素,并且提出了对应的预防措施。希望各位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注意到这几点,有效地预防病人坠。从各方面入手降低意外危险给患者带来的伤害,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

  • 标签: 护理工作 患者 坠床事件 原因分析 预防及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及内切开治疗肾结石并肾盂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0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例肾结石并肾盂肾囊肿患者,均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治疗,其中采用经肾盂囊肿经皮肾镜碎石4例,采用避开肾盂囊肿经皮肾镜碎石再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囊肿9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石率、囊肿疗效、并发症等)。结果应用经皮肾镜碎石及内切开引流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囊肿疗效、并发症等方面效果理想(P<0.01)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及内切开治疗肾结石并肾盂囊肿,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 标签: 肾结石 肾盂旁囊肿 肾镜 碎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INB和TPVB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们医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胸腔镜手术病人80例,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他们都用静吸复合全麻胸腔镜手术。其中试验组病人在诱导之前用胸椎阻滞,对照组病人在诱导之前用肋间神经阻滞。两组病人治疗时间都为五天。对比这两组病人成功的人数以及症状反应。结果经过统计试验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的VAS评分高于试验组,试验组病人的病情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胸腔镜手术TPVB比INB麻醉作用强。

  • 标签: INB TPVB 胸腔镜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呼吸内科中运用护理风险评估对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坠的作用。方法选择于2015年11月~2017年12月进入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86例,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单纯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未实施风险评估;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评估。观察实施风险评估前后患者跌倒坠发生情况及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后,患者跌倒坠发生率较风险评估前明显下降(P<0.05),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评估前,且P<0.05,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可有效减少老年患者跌倒坠的发生,保障了患者院内安全,提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风险评估 老年患者 跌倒坠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开颅切除术后瘤出血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开颅手术,比较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术后瘤出血率。结果瘤出血的27例患者中,Ⅰ级患者术后瘤出血率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P<0.05),Ⅰ级中的过渡型(10.00%)、血管瘤型(20.00%)术后瘤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Ⅲ级(0%)与Ⅱ级(6.25%)患者术后瘤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脑凸面脑膜瘤病理类型与术后瘤出血有关,过渡型、血管瘤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在接受开颅手术后,瘤出血的可能性大。

  • 标签: 病理亚型 脑膜瘤 瘤床出血 开颅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椎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病人的麻醉效果及炎性反应,并对其做调查研究。方法以我院本次研究所收纳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为36例。针对对照组乳腺癌病人,手术时,我院采取全身麻醉;而针对于试验组乳腺癌病人,手术时我院采用胸椎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调查两组患者在不同的麻醉方式下,患者麻醉效果及手术后身体炎性反应。以此作为乳腺癌病人在手术时的哪种麻醉方式更为有利。结果通过对7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且给予病人不同的麻醉方式,结果显示,胸椎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于乳腺癌患者的麻醉效果更好,有利于病人的手术及治疗;而试验组乳腺癌病人身体炎性反应较只通过全身麻醉的患者疗效更好,炎性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乳腺癌病人,且相关指标具体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本次对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胸椎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方式对乳腺癌病人进行全身麻醉,效果更为显著,且患者炎性反应基本没有出现或更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 标签: 胸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乳腺癌手术 麻醉效果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胸腰椎骨折术中采取后正中入路与椎肌间隙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行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68例纳为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后正中入路;后者实施椎肌间隙入路。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优劣。结果干预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功能障碍与疼痛均得到改善,但干预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椎肌间隙入路应用在胸腰椎骨折术中的效果优于后正中入路,不仅能增强手术效果,还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 后正中入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胸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椎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椎弓根螺钉正中入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椎弓根螺钉椎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情况、腰背痛状况及不良事件。结果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生理盐水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腰背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事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胸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椎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减轻腰背痛,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旁肌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意义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9例患者给予常规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实验组3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随访3年后实验组患者生存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中给予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与复发率。

  • 标签: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子宫内膜癌 开腹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