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PTH检测联合ECT检查,在诊治维持性透析患者继发性甲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2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血清iPTH水平,并予行甲状旁腺ECT检查及彩超检查。结果所有患者血清iPTH水平均>300pg/ml,ECT检查阳性率高于彩超(P<0.05)。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复发患者ECT证实右上臂可见可疑甲状旁腺组织显影。结论iPTH检测可早期诊断维持性透析患者继发性甲亢,ECT检查可为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准确的术前评估、定位及为术后复发患者提供再次手术治疗的定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神经联合皮内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采用椎神经联合皮神经阻滞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5天,30天,90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P物质浓度,睡眠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治疗后B组较A组睡眠时间长(P<0.05)。B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神经阻滞联合皮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椎旁神经阻滞 皮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椎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12月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划分为A组(全麻复合胸椎阻滞)、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C组(全身麻醉),各20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各组患者T0时刻MAP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和T0相比,A组T1-T8时段MAP、HR无显著改变(P>0.05),但B组和C组波动幅度差异显著(P<0.05);C组T3-T6时刻BIS值均低于A组和B组,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麻醉药剂量及苏醒时间少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神经阻滞能够有效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安全可靠。

  • 标签: 超声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固定治疗值摆位技术应用在胸腹部肿瘤IMRT当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调查的患者均为我院所收治的胸腹部肿瘤患者,调查时间为2016年12月—2018年4月,本研究选择其中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进行治疗,对于所有患者首次治疗之前进行CBCT扫描,同时和计划系统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在获取首次摆位以后,获取百威误差纠正后的X、Y、Z三个象限的误差值,其数值为旋转容积的强调照射的精准值。在所有患者进行10次治疗以后,再一次对患者进行CBCT扫描,同时定位CT图像匹配,对于患者第10次在摆位误差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所选择的35例患者从X、Y、Z三个象限在角度进行分析,平均误差分别为(2.35±1.28)mm、(3.05±1.45)mm、(2.46±0.98)mm。结论通过对于固定值摆位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X象限和Z象限的误差值,而且对于治疗值进行摆放的时候可以以此作为参考,能够对于摆位的过程进行简化,缩短了摆位的时间,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固定床值摆位技术 胸腹部肿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垫代替气垫在骨折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成效。方法对局部皮肤受压的180例骨折患者采用水垫代替气垫预防压疮。结果无一例压疮发生。结论水垫代替气垫预防压疮在骨折患者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水垫 骨折 压疮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优质护理病房加强安全管理,防止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方法自2011年3月1号起开始在本科室实施以安全教育、责任、安全检查、康复训练等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结果对患者进行教育后,实验组患者、医护人员、护工阿姨的知晓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许多,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可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机率,保证患者身体安全,减少了跌倒/坠引起的后遗症与死亡,甚至是医患矛盾,故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预防跌倒/坠床 安全管理模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脊柱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成脊柱康复治疗组(观察组)50例和其他方法治疗组(对照组)4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6例,显效32例,总有效率76.0%;对照组47例,治愈4例,显效32例,总有效率76.6%;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脊柱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脊柱康复床 腰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于剖宫产术后患者早期离活动的影响作用。方法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后阴道出血量、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尿潴留率以及离活动的时间等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是97.92%,而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仅为87.50%,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产妇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助于产妇术后尽快离活动,并促进产妇快速康复,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快速康复 护理 离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无神经损害的胸腰段骨患者的资料,全部患者无需椎管减压。采用后正中切口,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分离肌肉,直达伤椎上下相邻双侧关节突、横突基底,以“人”字嵴为进针点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2周佩戴支具下地活动。结果全部患者经11~15个月随访,平均13.5个月。本组手术时间50~60分钟,平均55分钟,出血量100~250ml,平均180ml,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终末随访,椎体高度均无丢失,无断钉,松动及神经症状发生。结论经椎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可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结构的完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用传统的手术器械达到了微创的治疗,对无神经损伤的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尿毒症继发甲亢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尿毒症继发甲亢患者76例,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比较,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中轻度依赖、完全独立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提高尿毒症继发甲亢血液净化患者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毒症 甲旁亢 血液净化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跌倒/坠风险评估表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选取心血管内科2015年10月—2016年2月入院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120例,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评估(有高危风险予以评估),观察组62例入院时根据跌倒/坠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予风险防范措施。结果对照组发生跌倒/坠2例,观察组发生跌倒/坠0例。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中应用跌倒/坠风险评估表进行跌倒、坠风险评估,可以有效预防跌倒、坠

  • 标签: 跌倒/坠床评估表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心血管二区实施管责任制APN排班模式对医护患三者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在心血管二区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发放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管责任制APN排班认可程度调查表,与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的传统班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示,服务态度、健康教育、专业水平、病区管理、护理操作技术5个方面,高于传统班表(p<0.01);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总体评价示,业务水平、医护配合、热情主动、病区管理、工作态度5个方面,高于传统班表(p<0.01);护士对管责任制APN排班认可程度情况示,专业价值取向、工作压力减轻、同事协作情况、强化层级管理、质量安全得到保证5个方面,高于传统班表(p<0.01)。结论应用管责任制APN排班模式,既有利于提高病人、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又提高护士专业价值取向、业务技术水平;还达到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 标签: 管床 责任制 APN排班 影响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悬浮在治疗重症烧伤患者中的早期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018年我院收治的43例早期应用沙悬浮的重症烧伤患者,给予相应护理措施,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43例使用普通翻身和常规护理的重症烧伤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以及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及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翻身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1)。结论在临床救治重度烧伤患者中早期应用沙悬浮,有利于对烧伤创面的保护,尽量避免发生感染,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 标签: 沙悬浮床 重症烧伤 早期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胸腰椎骨折行后路部分剥离伤椎椎肌肉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行后路部分剥离伤椎椎肌肉手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行传统伤椎椎肌肉组织剥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与术后3d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且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矫正率、椎体高度矫正率以及Oswestry评分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研究表明,后路伤椎椎肌肉部分剥离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骨折的一种有效、安全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后路部分剥离 伤椎椎旁肌肉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神经内科预防跌倒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未实施品管圈护理措施前(对照组)及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品管圈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各68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实施品管圈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跌倒坠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神经内科 跌倒坠床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后在护士指导下首次离进行活动的效果的观察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有同一名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而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由其家属或护工陪护及协助进行离活动,观察组由护士在旁指导,观察两组患者首次离活动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首次离活动中出现切口疼痛、恐惧心理以及需协助患者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离活动中出现头晕现象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首次离活动而言,有护士在旁指导能够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降低切口疼痛率,对提高患者自身的护理能力以及肠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术后患者 首次离床活动 效果 护士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镜辅助的小切口切除术(MIVAT)与全腔镜切除术(TET)在临床手术中的创伤度、美容效果、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为甲状腺以及腺疾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5月间需进行甲状腺及腺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别采用MIVAT(辅助组)以及TET(对照组)手术方式给予患者治疗,治疗结束后通过手术时间、恢复情况、创伤评定以及患者满意度问卷进行综合评判及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以及病情诊断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手术时长、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不适感指标辅助组小于对照组;美容效果指标对照组优于辅助组;而在手术疼痛感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MIVAT与TET作为治疗甲状腺及腺疾病行之有效的方式,两者各有优劣,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实际病情、意愿度、要求以及主刀医生的水平综合因素后确定最终治疗方案。

  • 标签: 腔镜辅助小切口 全腔镜 甲状腺 旁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经皮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黄韧带增生为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40例。行显微镜下椎经皮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术,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后CT显示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充分,术后及随访时MRI结果显示受压部位脊髓与神经根受压状况较术前MRI检查缓解明显。随访6~23个月,优37例,良3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显微镜下椎经皮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黄韧带增生为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保护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