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3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均治疗5~15d后,比较两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腹泻症状。

  • 标签: 新生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微生态制剂
  • 简介: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在口腔黏膜疾病中是最为常见的疾病,患病率高达30%左右,问题在于虽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极高,最为常见,但是具体的发病原因仍然不清晰虽然国内外医学界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免疫学异常、病毒、微量元素、遗传因素等都进行过研究,但是对于发病原因仍然无从定论,本研究主要是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口腔微生态的研究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细致的分析,从ROU与链球菌、韦荣菌、奈瑟菌、幽门螺杆菌(Hp)及病毒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更加了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对于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微生态 口腔黏膜 口腔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胃肠道手术的10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与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技术对失能老人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112例失能老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失能老人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失能老人采用康复护理技术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失能老人的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采用康复护理技术进行干预的观察组失能老人腹痛、腹胀及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失能老人,建立排便反射失能老人明显高于对照组失能老人,Wexner评分为(9.51±0.9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失能老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康复护理技术进行干预的观察组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各因素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失能老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技术能够显著改善失能老人的肠道功能,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护理技术 失能老人 肠道功能 生活质量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胃肠道肿瘤是现在临床上治疗过程中比较多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一旦发病后,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不但会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还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导致患者出现胃肠道营养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肿瘤患者自身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加上患者摄入的食物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等,使得患者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需要对其进行营养支持。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围手术期 营养支持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的应用,为肿瘤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显像技术。随着近年来PET-CT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消化道肿瘤的核医学影像诊断有了全新的发展。目前,PET显像广泛使用的显像剂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可浓聚于代谢旺盛的组织,包括肿瘤。存活的肿瘤组织主动摄取这一放射性核素标记物,而坏死组织则不能。应用这一特性,

  • 标签: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消化道肿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肠道益生菌制剂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黏膜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5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联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对比两组肠道通透性、肠道内菌落及内毒素(ETX)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LAC、MAN、LAC/MAN及ETX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LAC、MAN、LAC/MAN及ETX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肠道内双歧杆菌、酵母样真菌、类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等菌群指标更优,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服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可有效改善肠道黏膜通透性,降低内毒素水平,对肠道菌群平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硬化失代偿期 肠道益生菌制剂 肠道菌群 黏膜保护
  • 简介:摘要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越来越高,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程度越来越重。肠道菌群作为MS的潜在的致病因素,对于保守治疗失败的严重肥胖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而言,代谢手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本文就代谢手术治疗后,肠道菌群在这部分患者代谢综合征治疗的作用进行相关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代谢综合征 代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胃肠道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负性心理情绪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较对照组轻微,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综合性护理 并发症 胃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快速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肠道手术患者90例,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行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科学康复护理干预,然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恢复时间、腹泻率及便秘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整体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腹泻率及便秘率分布为%和%,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和%,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道手术患者给予快速康复护理,不但能够有效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还能够同时降低复写率及便秘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肠道手术患者 胃肠功能 恢复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的作用。方法将40例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情况并实施比较,分析治疗方法对患者肠道屏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SVV、CVP、HCO3、MAP等指标存在差异,其中观察组浮动相对较小,观察组输注液体总量(1963.2±350.2)ml少于对照组(2487.3±581.2)ml,恢复时间即住院时间(6.6±0.9)天快于对照组(8.3±1.0)天,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可产生积极影响,即保护各项指标不出现大范围浮动,故值得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 老年患者 结肠癌手术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于结肠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以我院收治的40例结肠癌患者为例,随机分成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肠道恢复时间。结果经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胜一筹,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综合护理模式对实施结肠癌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患者恢复时间快,护理效果明显。

  • 标签: 综合护理 结肠癌 应用效果
  • 简介: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重要应用性学科。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优化重组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了综合性、创新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导入案例教学法。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得到了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初步从事科研的能力。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阴道微生态失衡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感染及术后发病率的关系。临床上有阴道微生态失衡需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术后阴道残端感染及术后病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微生态检查结果,选取100例阴道微生态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0例阴道微生态异常者作为实验组,随机分为实验A组和B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及A组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宫全切术前及术后常规护理措施;B组增加术后外阴护理次数,余处理同对照组。各组腹腔镜辅助阴式宫全切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用统计学处理。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阴道微生态失衡患者使用护理干预手段降低了阴道残端的感染率。

  • 标签: 阴道微生态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围手术期阴道残端感染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7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1例,手术室护理),比较切口感染发生率、愈合率以及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感染率、愈合率分别为27.78%、72.22%,研究组感染率、愈合率分别为7.32%、90.24%,对照组感染率高于研究组,愈合率低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42±2.13)d长于研究组患者(12.68±1.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9,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愈合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切口感染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通腑泻肺方治疗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科室60例重症肺炎患者(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实施研究观察,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30)、中医组(n=30),常规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实施通腑泻肺方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功能衰竭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通腑泻肺方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

  • 标签: 重症肺炎 通腑泻肺方 胃肠道功能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给予消化道肿瘤胃肠道紊乱患者应用益生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消化道肿瘤胃肠道紊乱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序号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益生菌治疗,对比治疗的最终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肿瘤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采用益生菌治疗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的有效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胃肠道紊乱 益生菌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和分析对行胃肠道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7年 2月到 2018年 2月来我院进行胃肠道手术的 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取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 50例患者接受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 5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切口愈合感染情况以及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实验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对进行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同时大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综合护理 胃肠道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简易肠道准备方法及护理的效果及先进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纳入研究的180例无急性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3天肠道准备方法,研究组运用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简易肠道准备方法,通过对患者的术前营养状态、内环境、肠道清洁效果、术后拔除胃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两个处理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快速康复外科简易肠道准备方法比传统肠道准备方法对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内环境、肠道清洁效果更好,术后拔除胃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均明显缩短等优点(P<0.05),且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简易肠道准备方法纠正结直肠癌传统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缺陷,提高手术前肠道准备的质量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快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肠道准备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肠道传染病相关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0—2015年66年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7种,109896例,死亡240例,年均发病166.80/10万,年均死亡率0.45/10万,病死率0.22%,肠道传染病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代改变,总体呈递减趋势,肠道传染病以菌痢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94%。2010—2015年以手足口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1.47%,除手足口病外,21世纪后,肠道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消除。结论祁阳县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传染病疫情出现了新的特点,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应制定和完善肠道传染病防制对策,加强防病工作基础建设,提高肠道传染病预防和监测水平。

  • 标签: 传染病 肠道 流行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