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五皮饮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甘露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五皮饮加减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3天、5天、7天后的肢体肿胀程度以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天、5天、7天后的肢体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焦虑抑郁评分也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使用甘露醇治疗,五皮饮加减联合甘露醇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的肢体进行消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帮助患者行动更加方便,使患者可以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因此值得被推广。

  • 标签: 五皮饮加减汤 甘露醇 胫腓骨骨折 肢体肿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观察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因四肢骨折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肢体疼痛、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肢体消肿所需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患者而言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可促进肢体肿胀消退,值得推广。

  • 标签: 四肢骨折 肢体肿胀 护理干预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胫腓骨骨折所致肢体肿胀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中药桃红四物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116例胫腓骨骨折所致肢体肿胀及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桃红四物汤联合常规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及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肿胀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为94.83%,肿胀缓解的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则分别为82.76%、79.3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疼痛及肿胀缓解有效率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所致肢体肿胀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疼痛及肿胀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桃红四物汤 肿胀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依据随机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35例采用CT扫描,观察组35例采用核磁共振扫描,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在股骨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的疾病检出率与分级准确度与行CT扫描的对照组更高,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应用CT与磁共振技术进行检查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相比之下核磁共振技术的检出率更高。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CT 磁共振技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病历号奇偶数,按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和情绪状况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肢体运动功能(Fugly-Meyer量表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在护理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一定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日常生活能力 肢体功能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择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治疗股骨头坏死的80例老年手术患者,按照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的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入两组,即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40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5%(31/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2.33±1.10)日,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9.98±4.85)日,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其更快地康复。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股骨头坏死 围术期护理 老年患者 临床意义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对 小儿护理 的过程中将 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 结合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我院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患儿 60 例进行分组研究 ,对照组 30 例行 常规护理,观察组 30 例行 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 , 对患儿的配合程度、护理质量评分、舒适度评分、家长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配合程度、护理质量评分、患儿家长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较高,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 , P< 0.05。 结论: 对 小儿护理 的过程中实行 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 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儿配合度以及家长满意度,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还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 。

  • 标签: 小儿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个性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索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调亡诱导配基(TRAIL)在肺动脉高压(PAH)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09年至2012年间就诊于瑞金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的患者82例,分为2组,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PAH的患者27例作为PAH组,非PAH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TRAIL水平,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功能分级(WHO-FC)和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PAH患者的血清TRAIL水平显著增高[(131.20±60.44)pg/mL比(77.28±26.84)pg/mL,P〈0.001]。在PAH组中,血清TRAIL水平,①WHO-FCⅢ级和Ⅳ级的患者明显高于WHO-FCⅠ级和Ⅱ级者[(155.25±49.93)pg/mL比(74.08±43.12)pg/mL,P〈0.001)];②与6MWD呈线性相关(r=-0.544,P=0.044),而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间无相关性。结论:PAH患者血清TRAIL明显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调亡诱导配基 WHO功能分级 六分钟步行距离 肺动脉收缩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治疗非创伤性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7年在我院收治并确诊的60例非创伤性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对患者采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进行治疗,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共有2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以及坏死等并发症,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均优于手术前。经Harri评分30例患者评分为优,22例患者评分为良,8例患者评分为差,优良率为86.7%。结论对非创伤性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进行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 非创伤性成人股骨头坏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28例,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传统组(14例),观察组(14例),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2.86%,传统组的治疗效果为71.4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小切口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未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n=20)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最高血清总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3.45%;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4.51%。两组患儿的NEC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患NEC的发生率,与是否静脉输注IVIG无显著的相关性。因而,本实验研究认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儿自身的实际病情,酌量应用IVIG进行治疗。

  • 标签: 静脉输注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溶血病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肢体创面时,吻合一条静脉和吻合两条静脉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从2012年7月至2018年5月,我科85例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肢体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吻合1条静脉的病例为46例,吻合2条静脉的病例39例。对手术时间,术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和皮瓣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吻合一条静脉的病例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两条静脉组,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两条静脉组,皮瓣需要二次手术探查率显著高于两条静脉组,皮瓣成活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皮瓣修复肢体的创面时,吻合两条静脉可以减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并可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是值得采用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股骨头坏死全髋节置换术中实施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并行股骨头坏死全髋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研究组28例。常规组患者实施一般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及训练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全髋节置换术中实施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得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得到恢复,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系统性功能训练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与系统性功能训练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收治时间为2015年6月15日-2016年6月15日,其中一组采取一般护理,另外一组采取优质护理+系统性功能训练,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髋关节各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系统性功能训练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系统性功能训练 优质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寻常型银屑病和氧化應激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对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了重度组17例,轻中度组29例,并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TNF-α、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轻中度组合重度组患者的血清T-AOC、SOD、GSH-Px水平比对照组低,血清CAT水平比对照组高(P<0.01),重度组患者的血清T-AOC、SOD、GSH-Px水平比轻中度组低,CAT水平比轻中度组高(P<0.01,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血清T-AOC、SOD、CAT、GSH-Px、TNF-α、OPN水平是对患者病情程度诊断的检测指标,临床中可以积极的预防。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氧化应激 炎性因子 疾病活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63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25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A组),36例(38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术后1、3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疼痛发生率及翻修率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臼或股骨侧骨溶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股骨柄松动明显少于A组(P<0.05),髋臼磨损或松动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全髋关节置换,且疼痛及翻修率较高,因此对于该类老年患者推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 标签: 老年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关节置换 人工股骨头置换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加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到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08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因用药方式不同,随机将入选的108例患者均分为基础组与研究组作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BsAb水平与基础组比较p<0.02;AST水平与基础组比较p>0.02。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加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CHB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清TNF-α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拉米夫定 胸腺肽 乙肝疫苗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补髓活血健骨汤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45例患者,按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患者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补髓活血健骨汤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中应用补髓活血健骨汤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Harris评分,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补髓活血健骨汤 髓芯减压植骨术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免法(RIA)测定颈源性视力障碍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颈源性视力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2000年11月至2010年12月来空军临潼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地方人员和在中心进行健康疗养的飞行员。以有无颈椎病为标准分为颈椎异常组和颈椎健康组。随机选取颈椎健康人员30人,颈椎异常组30人,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浆及海马匀浆TNF-α含量并进行对比,比较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所有颈椎异常组均进行手法颈椎整复治疗后视物模糊减轻,清晰度增加,颈椎正常组血浆TNF-α含量为34.25±2.19ng/l,而与颈椎异常组血浆TNF一α含量为56.79±3.17ng/l,颈椎正常者血浆TNF-α含量明显低于颈椎异常者(P<0.05)。结论基于本课题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血浆TNF-α增高是造成颈椎源性椎动脉持续缺血因素,是引起颈源性视力障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颈椎疾病 视力障碍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