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产检孕妇心理压力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方法:将148例在我院接受产检的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孕产妇仅按常例接受常规产检即可,不采用任何护理策略,观察组孕产妇则在按常例接受常规产检的同时一并给予心理护理以缓解心理压力。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孕产妇分娩前有意向选择自然分娩的例数分别为57例(77.0%)和44例(59.5%),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77,P=0.026);观察组满意率为97.3%,对照组满意率为83.8%,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34)。结论:产检孕妇均伴随一定心理压力,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孕妇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评价。

  • 标签: 产检 妊娠 心理压力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胃管固定角度对鼻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90例留置胃管患者将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三组,即角度A组,角度B组和角度C组。角度A组为平行组,角度B组为上斜30度组,角度C组为下斜30度。比较观察三组患者置管胃管期间鼻翼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结果显示,黏膜损伤评分上斜组的评分最高,平行组居中,下斜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天:P<0.001,第二天:P<0.01,第三天:P<0.05)。结论:将胃管外露部分下斜30°粘贴固定,对于改善和预防鼻部压力性损伤发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留置胃管 压力性损伤 固定方法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患者压力性损伤中应用与预见性护理的预防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为研究时段,抽选在该时段内进入我院ICU的患者5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增加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和首次症状出现时间以及压力性损伤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症状时间晚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患者压力性损伤中应用与预见性护理的预防效果很好,可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概率,延缓症状出现的时间,同时降低症状持续时间,利于患者少受损伤。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ICU患者 压力性损伤 压疮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在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防护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集束化护理,对比组间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认知、预防等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提升长期卧床患者对于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能够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长期卧床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本研究致力于深入探究护理本科实习生压力相关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借助问卷调查法,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临床实习的8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为样本,对他们的压力感知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估,并深入剖析了这些压力与成长现状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严谨的逻辑推理,本研究旨在为降低护理本科实习生的压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优化护理教育环境,促进实习生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 标签: 护理本科 实习生 压力 成长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有创压力监测是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手段,现医院内各监护室 手术室 介入导管室以CVP和ABP监测较为常用,监测CVP、ABP可了解、评估患者机体内血容量的动态变化,为危重症患者的补液速度及补液量提供参考。压力换能器的零点位置对准确测量相关压力数值具有重要意义,零点必须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即第四肋间与腋中线水平,而准确的CVP及ABP数值测量能为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压力换能器零点位置的固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一种压力换能器用固定装置。

  • 标签: 压力换能器 固定装置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室护理中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新策略探讨。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期间,选取60例院内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而研究组实施新的预防压力性损伤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皮肤完整性评分(Bradenn评分)。结果:研究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0.5%(±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9%(±4.1)。此外,研究组的平均皮肤完整性评分为18.7分(±2.1),高于对照组的16.5分(±2.5)。结论:采用手术室护理中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新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并改善其皮肤完整性。因此,推广这些先进的预防策略,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压力性损伤预防 手术室护理 新策略 对照组 研究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压力换能器的基本原理,固定装置对其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一种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压力换能器固定装置的设计与应用。通过详细的设计要求、结构形式、材料选择以及安装调试等方面的讨论,旨在为医学领域的压力换能器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 标签: 压力换能器 固定装置 设计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与工勤人员各9名,对所有人员在整改前后的职业防护意识及现场措施落实情况,展开全面的调查与研究。结果:经整改措施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与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现场措施落实情况,出现了显著的改变。结论:面对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中的各项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落实情况,避免职业暴露现象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安全防护 工作人员
  • 简介:目前.大多学者以心理学的变量来诠释人类的职业行为。人类的职业选择有其潜意识的心理动机.这些动机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需求的满足,职业的各种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求与避免焦虑。护士职业需求是指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涵盖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个体的每一种需求都会寻求一种特别的方式得到满足,这种满足的方式与职业选择有密切的关系。个体的需要与职业的需求交互作用可决定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行为。

  • 标签: 职业需求 MASLOW 护士 需要理论 职业选择 职业行为
  • 简介:供应室是特殊的场所,供应室的护理工作人员承担着被污染的医疗护理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等任务,传染机会多,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必须接触污染物品和各种化学消毒剂,高温、噪音及紫外线灯与电子灭菌灯所产生的臭氧等均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1],因此,护士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

  • 标签: 供应室 职业防护
  • 简介:目的了解专科医院的护士职业耗竭情况。方法采用李永鑫等编制的中式工作耗竭量表对27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职业耗竭较为严重,轻度耗竭35.24%,中度耗竭26.87%,重度耗竭8.37%。单维度耗竭率:情感耗竭31.72%,人格解体33.92%,成就感降低48.46%。护士耗竭在不同科室、工作分工、值夜班频率、受教育程度、年龄、护龄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士职业耗竭客观存在,施与积极对策,从管理角度减轻压力源,提高护士应对压力能力。

  • 标签: 专科医院 护士 职业耗竭
  • 作者: 陈晨 2. 通讯作者:李彩霞 1. 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2. 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0-07-16
  • 出处:《护理前沿》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合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为一体的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几乎所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其具有微创、简便、安全、疗效高,并发症少等特点,从而备受医患青睐,成为很多疾病的首选诊治方式。介入治疗作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手段,建立大型杂交手术室也成为越来越多综合性医院的发展趋势,而介入导管室的护理人员长期接触化学药物,污染物品,长期处于 X射线的照射下, DSA造影机的噪音环境中 ,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做好导管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刻不容缓。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新的化学药物及高新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潜伏着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心理性危害因素,严重威胁着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现将其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介绍如下。

  • 标签: 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 护士 手术室护理
  • 简介:随着不断更新的各种医疗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新的化学药物、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护士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伤害(OI)因素之中,其中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环境及心理等,且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途径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职业感染和损伤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关注。因此,为进一步研究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问题,特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标签: 职业防护 护士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职业安全及风险管理在口腔专科护士中的应用。方法从口腔门诊诊治的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沿用该科室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职业安全及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消毒质量、诊疗管理、基础护理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00%、92.50%,均优于对照组的22.50%、75.00%(P<0.05)。结论职业安全及风险管理在口腔专科护士中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 专科护士 职业安全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院前急救是指从救治现场到医院之前进行的抢救、监护及送往医院的过程,同时也是急救医学中的重点内容。职业暴露则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实验等活动中被化学、物理及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情况。院前护理工作属于一项特殊性的工作,导致医务人员容易暴露在各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因此必须提高对院前护理急救职业暴露的重视,以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障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健康。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容易遭受职业暴露,从而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开展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危害,并介绍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水平。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职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