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不同表面形态种植体与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相关,为进一步寻找一种更有利于种植义齿长期稳定性种植体表面形态设计奠定基础。方法对2307例(3652枚)种植体进行追踪观察0.5~10年.分析比较不同表面形态种植体之间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种植体长度因素。结果发生种植体周围炎35例,发生率0.96%。其中负重前发生种植体周围炎26例,负重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9例。大颗粒喷砂酸蚀(SLA)表面、钛易耐(TiUnite)表面及可吸收喷砂介质(RBM)表面形态种植体其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光滑表面形态种植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年龄和性别对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P=0.08)。10~12mm种植体显示出了更高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结论在可能情况下,尽量选择粗糙表面形态种植体;年龄、性别对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无明显相关:目前研究并不能认为种植体长度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具有相关

  • 标签: 牙种植 种植体周围炎 表面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周期张应力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生物活性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施加不同大小周期牵张力(6%、12%、20%细胞表面拉伸率),24h后检测其对细胞总蛋白合成、ALP活性、Col-Ⅰ和OCN分泌影响。实验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较小牵张力对人牙周膜细胞生物活性无显著影响,随力值增大,牵张力能够呈强度依赖抑制人牙周膜细胞活性,减少总蛋白合成及ALP活性,抑制C0l-Ⅰ及OCN分泌。结论:周期张应力可以抑制人牙周膜细胞生物学活性,并呈强度依赖

  • 标签: 周期性张应力 人牙周膜细胞 生物学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水门汀对全瓷冠微渗漏和边缘适合影响。材料和方法80个离体磨牙被分成2组,其中一组准备制作Procera全瓷冠,而另一组准备制作金瓷冠。用标准方法制作基底冠,每组在分成磷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加强玻璃离子水门汀和树脂水门汀粘接组。在进行微渗漏实验之前对样本进行热循环,然后切片。用traveling显微镜评估边缘适合。结果发现水门汀类型和微渗漏之间有显著相关,76%Procera全瓷冠和90%金瓷冠基底存在明显微渗漏。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时.49%Procera全瓷冠和66%金瓷冠基底达到0级微渗漏等级:使用树脂水门汀粘接时,34%Procera全瓷冠和96%金瓷冠基底显示0级微渗漏。ProceraAllceram基底平均边缘间隙(54μm)显著大于金瓷冠(29μm)。

  • 标签: Procera全瓷冠 边缘适合性 微渗漏 粘接剂 玻璃离子水门汀 磷酸锌水门汀
  • 简介:目的探讨多壁纳米碳管增强义齿基托树脂(MWCNTs/PMMA)复合材料生物学性能。方法进行MWCNTs/PMMA复合材料制备,参照ISO7406技术报告相关标准,对MWCNTs/PMMA复合材料生物安全进行体内及体外试验.包括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口腔黏膜刺激试验.评价复合材料生物学性能。结果细胞毒性试验评价级别为1级.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口腔黏膜刺激试验未见异常组织学反应。结论MWCNTs/PMM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生物安全.安全无毒。

  • 标签: 纳米碳管 基托树脂 复合材料 生物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颞下颌关节强直以冠状CT为基础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1—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收治创伤所致颞下颌关节强直84例(124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CT扫描,关节区冠状重建,据此提出创伤关节强直4型分类,即A1~A4型。根据分类进行相应治疗。A1型,纤维组织松解或髁突切除+肋骨移植+颞肌筋膜瓣修复;A2和A3型,切除外侧融合骨球,保留内侧髁突和关节盘+颞肌瓣或咬肌瓣外侧间隙填塞(外侧成形术),如果内侧髁突残余较小不能负重,骨球切除后用肋骨移植+颞肌瓣或咬肌瓣修复;A4型,切除全部骨球,肋骨移植关节置换+颞肌瓣或咬肌瓣修复。对治疗结果进行CT和临床随访评价。结果:84例124侧创伤关节强直中,A1型14侧,占11.3%;A2型43侧,占34.7%;A3型46侧,占37.1%;A4型21侧,占16.9%。其中部分A1型,全部A2和A3型有内侧移位髁突残余,占75%(93/124)。根据分类采用治疗方式包括外侧成形术82侧,占66.1%;肋骨移植重建33侧,占26.6%;其他9侧,占7.3%。48例68侧关节强直术后随访10个月~4a,占57%。其中,48侧行外侧成形术关节中有7侧复发,占14.6%;17侧行肋骨移植关节中有4侧复发,占23.5%。结论:基于冠状CT关节强直新分类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外侧成形术+颞肌瓣修复是治疗A2和部分A3型关节强直(内侧有足够承重髁突和关节盘残余)理想方法,肋骨移植+颞肌瓣修复治疗完全骨强直效果良好。

  • 标签: 创伤 颞下颌关节强直 分类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Beta角判断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颅面矢状关系可靠程度。方法应用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Beta角、ANB角、Wits值和APDI指数差异,并进行相关和变异程度分析。结果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Beta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ta角与ANB角、Wits值和APDI指数显著相关(P〈0.05),但变异较ANB角和Wits值小,与APDI指数接近。结论Beta角可准确评价前牙反[牙合]患者颌骨矢状关系。

  • 标签: Beta角 前牙反[牙合] 头影测量 矢状关系
  • 简介:目的:评估边缘形态与粘接剂两种因素对全冠边缘适合影响,并探讨两种因素对全冠边缘适合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制作预备体长6mm、直径10mm、聚合度12°树脂模型60个,按不同边缘形态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模型进而被随机平均分为3个小组。每一模型进行四点标记,常规制作钴铬金属全冠,按标记点就位。边缘形态(因素A)选取2种:A1为凹面肩台,A2为直角肩台;粘接剂(因素B)选取3种:B1为聚羧酸锌水门汀粘接剂(ZPCC),B2为CX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剂(GIC),B3为RelyXUnicem树脂水门汀粘接剂(RC)。按照A1B1、A1B2、A1B3、A2B1、A2B2、A2B3分别对6组金属全冠进行粘接处理,每个金属全冠均采用10kg载荷加压至粘接剂完全固化。每个金属全冠在代型上粘接前后分别用SMZ745T体视显微镜于四个标志点处对边缘终止线到冠边缘外侧之间垂直边缘缝隙进行拍照,用Image-ProPlus6.0软件系统进行测量,计算粘接前后冠边缘缝隙浮升量,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粘接后A1B1、A1B2、A1B3、A2B1、A2B2、A2B3六组边缘浮升量分别为(64.84±35.62)、(47.47±28.27)、(107.78±56.91)、(69.68±39.44)、(58.44±38.39)、(131.90±66.18)μm。A1B2组边缘浮升量变化最小,A2B3组最大。边缘形态不变时,应用不同粘接剂粘接时样本浮升量两两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同一种粘接剂时,不同边缘形态样本浮升量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形态和粘接剂两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对边缘适合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考虑到边缘适合,边缘形态与粘接剂相互之间对边缘适合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临床上铸造金属全冠修复时,建议选择凹面肩台并选用CX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剂粘接。

  • 标签: 边缘适合性 边缘形态 粘接剂 全冠
  • 简介:目的:通过不同体位下舌骨位置与下咽气道相关研究,了解二者关系,为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青年男性30人,每人分别拍摄常规头影测量侧位片及仰卧位头颅侧位片.将舌骨位置与最小矢状咽径大小做相关分析.结果:两种体位下最小矢状咽径大小与舌骨至咽后壁距离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舌骨至蝶鞍点距离呈负相关;两种体位下最小矢状咽径有显著差异.结论:舌骨位置可做为判定F咽气道大小重要指标;体位变化亦对下咽气道产生影响.

  • 标签: 舌骨 最小矢状咽径 体位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测颅法 OSAS
  • 简介:目的:比较平台转换和平齐对接两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在固定修复时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影响。方法:95例患者,其中41例患者植入平台转换种植体53枚,54例患者植入平齐对接种植体88枚。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功能负载12个月时,四个时间点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12个月时,平台转换种植体和平齐对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00±0.00)、(0.08±0.04)、(0.24±0.16)、(0.36±0.19)mm和(0.00±0.01)、(0.18±0.12)、(0.65±0.38)、(0.79±0.41)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台转换种植体在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方面比平齐对接种植体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种植体 边缘骨吸收 平台转换
  • 简介:目的探讨锥形束CT三维图像中标志点定位可靠,以期为建立基于锥形束CT三维头影测量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二维头影测量中常用39个标志点,4名正畸学专业研究生分别对18例正畸患者锥形束CT资料进行标志点定位,使用SimPlant软件输出每个标志点三维坐标,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correlationcoefficients,ICC)计算每个标志点在每个维度可靠.结果32个标志点三维方向ICC>0.9,7个标志点有一个维度0.8<ICC<0.9,其他两个维度ICC>0.9.结论本项研究测量39个标志点中,32个标志点三维方向可靠高,可以根据这些标志点来进行三维头影测量.

  • 标签: 锥形束CT 三维头影测量 标志点 可靠性
  • 简介:目的观察成年大鼠下颌功能前伸后翼外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配戴固定前伸下颌矫治器,对照组不配戴矫治器.分别于下颌前伸3、7、14、28d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取大鼠左右侧翼外肌,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成年大鼠翼外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在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内,下颌前伸3d时,部分肌丝溶解断裂;下颌前伸7d和14d时,肌丝方向紊乱,肌小节宽度不规则;下颌前伸28d时,局部仍可见肌丝方向紊乱和肌小节宽度不规则.下颌前伸3、7、14d时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肌膜下及肌丝间线粒体增多,形态改变.下颌前伸28d时,线粒体数量和形态基本正常.下颌前伸14d时,在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内,终板内神经递质较多.结论成年大鼠下颌功能前伸后翼外肌细胞结构发生了改变.

  • 标签: 翼外肌 下颌前伸 透射电镜
  • 简介:下颌骨放射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是头颈部大剂量放疗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常以慢性坏死及感染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吞咽困难、开口受限、咀嚼及语言障碍、面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死骨暴露,严重者甚至造成病理性骨折,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已成为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外科领域棘手临床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下颌骨ORN缺乏统一分类、分期及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下颌骨ORN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诊疗标准与规范,对该疾病处理仍以个人或单位经验作为治疗依据,同时也缺乏客观有效下颌骨ORN治疗后评价体系。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下颌骨ORN诊疗标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召集国内颌骨放射骨坏死研究领域专家进行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7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下颌骨ORN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最终制订“下颌骨放射骨坏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下颌骨 放射性骨坏死 专家共识
  • 简介:阻塞涎腺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涎腺镜技术发展及应用,人们对其认识不断深入。本文主要通过回顾近几年来涎腺镜技术临床应用,探讨阻塞涎腺疾病病因及治疗进展。

  • 标签: 涎腺镜 阻塞性涎腺炎 涎石症
  • 简介:目的:使用去蛋白化无机牛骨(Bio-Oss)及钛加强膜(Gore~Tex)在拟种植区先进行垂直性骨增量,对种植体植入后进行早期负重,评估种植体负重1年后成功率。材料和方法:20名患者25个位点采用Bio—Oss联合膨胀聚四氟乙烯钛加强膜进行垂直性引导骨再生手术(GBR).1年后.取出膜.植入64枚种植体(基线水平).30d后负重。基线水平及1年后摄标准根尖片。由1名独立观测者对X线片上组织再生量及种植体周围骨水平进行临床评估。检测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种植体存留率、并发症情况、垂直骨再生量、种植体周围骨量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无患者失访.25个部位中23处愈合良好,有2处显示早期膜暴露.再次进行外科手术,2个月后也获得良好愈合。临床检测显示:平均垂直骨丧失5.6mm(s=1.7mm),行GBR术后,垂直骨量平均增加了5.2mm(s=1.5mm)。来自4名患者5个组织学样本显示.异体骨及新生骨占骨总量52.6%.散在移植物颗粒被层状骨包绕。1年功能负重后所有的种植体均处于稳定状态.种植体存留率为100%。在1年随访期中,从X线片观察到种植体周骨丧失与基线水平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0、95mm;S=0.21mm;95%可信区间0.85~1.05:P〈0.001)。结论:本前瞻队列研究显示.通过使用去蛋白化无机牛骨及不可吸收加强钛膜.可获得满意垂直骨量增加.种植体植入30d后即可负载,种植体功能负重1年后.再生垂直骨组织显示良好稳定性。

  • 标签: 骨再生 骨替代品 种植体
  • 简介:本研究纳入16位患者20个拔牙窝。10个牙槽窝(BPP.实验组)实行颊侧骨板保存术.这项技术是在拔牙窝颊侧骨板上放置骨移植材料.对照组10个拔牙窝不予处理。在研究模型上测量牙槽窝中点处颊舌厚度在术前及术后差异。病例组(平均值0.85±O.75mm)和对照组(平均值0.9±0.65mm.P〈0.5)相比较有显著差异。临床上.相对于对照组.拔牙后在颊侧骨板外放置骨移植物可以保持或者扩增软组织外形。

  • 标签: 保存技术 骨板 颊侧 有效性 评估 骨移植材料
  • 简介:本文报道一种新腮腺切除V形切口设计,该切口仅涉及耳前和耳后切口,没有发际线或上颈部切口。可用于接近几乎所有表面腮腺区域.包括上部和前部,瘢痕最小。为了评估该技术可行、安全和美容效果,前瞻性地招募15例(2015年9月-2016年9月)患者,将部分腮腺切除术作为良性腮腺肿瘤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腮腺切除术 颈部切口 V形 美容效果 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根管治疗过程中操作时长对老年人安全影响。方法:选取需做牙齿根管治疗老年患者,56例伴有冠心病(试验组)和50例无心血管病史(对照组)。在治疗全过程中,我们进行血压、心率、心电图监测观察。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血压和心率均呈上升趋势,与术前相比,治疗中30min,45min和60min两组老年患者心率变化皆有显著改变,治疗后心率恢复正常;在治疗中30min至45min两组病人血压有更显著差别;但是,治疗后与术前相比血压变化不显著。老年冠心病患者术中更多出现心电图改变。结论:患有冠心病老年人根管治疗是可行,但是时间控制在30min,不能超过45min。

  • 标签: 冠心病 根管治疗术 老年人
  • 简介:目的研究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骨开[牙合]15年后以及牙变化。方法本研究样本为10例成年骨开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上颌采用了LeFortI型截骨术,下颌采用了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选择患者在正畸治疗前(T1)、治疗后(T2)以及正颌手术后平均15年(T3)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双颌手术矫治骨开雅15年后,虽然骨骼出现了一定程度复发,但是前牙覆雅基本稳定。结论双颌手术和正畸联合治疗是矫治骨开骀行之有效方法。

  • 标签: | 长期稳定性 正畸一正颌手术联合矫治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不同应力条件下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组织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2组。通过截骨方法,在兔下颌骨相同部位造成斜行和垂直2种不同类型骨折,用小型接骨板进行固定。对骨切开线下方、骨折间隙、牙槽嵴3个骨痂不同部位,用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对不同愈合时期骨痂内组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2组骨折在骨折愈合方式、愈合顺序上基本类似。垂直骨折组在愈合速度上略快于斜行骨折组,骨痂内分化组织时间分布在垂直骨折组和斜行骨折组略有差异。结论:由于2组动物实验生物条件基本相同,造成2组骨折愈合过程中组织学变化不同源于其不同生物力学条件。

  • 标签: 下颌骨 骨折愈合 组织学 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