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诊断技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应用前景。MRI通过对人体组织中氢原子的信号进行成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软组织、髓腔等结构,对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软组织损伤、血液灌注情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MRI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影像诊断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诊断和评估手段。

  • 标签: 影像诊断 骨折愈合 监测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空气是医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医院内环境尤其是手术室及患者集中地区的空气净化程度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对医院空气进行常规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所在。但是传统的空气细菌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细菌培养,耗时2~3d,结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和非生物性粒子。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荧光粒子计数器在空气细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检验科采血室作为实验点,使用荧光粒子计数器对空气中生物粒子数进行动态监测,同时与撞击法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计算生物粒子数和细菌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结果空气中生物粒子数与细菌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89);非就诊时间空气中的细菌数≤500cfu·m^-3,其他时间均超过该数值,不符合国家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荧光粒子计数器可以通过监测空气中生物粒子数,推测其细菌数,有望实现空气细菌的动态监测

  • 标签: 生物粒子数 细菌数 空气细菌监测 荧光粒子计数器 撞击法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凉山州近10年来性病传播疾病(STD)的流行趋势。方法:以凉山州STD疫情资料为依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过去十年间,凉山州STD流行年发病率为24.47/10万,在四川处于中等流行。男性患病较女性高,占65%以上。淋病处于病种首位,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尖税湿疣、生殖器疱疹、梅毒等呈上升趋势。HIV/AIDS持续上升,78.2%患者为20-39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15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患者在10年有所上升。非婚性传播占总患者70%以上。结论:加强性病知识及性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STD在凉山得到控制。

  • 标签: 凉山彝族自治州 性病监测 流行动态 疾病控制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分析,评估血药浓度与应用剂量、疗效、药物毒副作用的内在关系;阐明卡马西平在不同人群不同时段肝药酶诱导代谢和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及个体基因变异均是血药浓度差异的关键因素。卡马西平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在浓度监测下逐步增量,达到有效浓度剂量,以避免过量或治疗窗窄出现不良反应,若在有效血药浓度内难以控制癫痫,建议联合用药或更换药物。

  • 标签: 卡马西平 浓度监测 抗癫痫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监测药物诱导排卵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B超对63例药物诱导排卵的妇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经药物诱导排卵成功率45例,失败率18例。结论经阴道B超能准确监测卵泡的数目、大小、形态变化。能避免因药物诱导排卵而造成的并发症,尤其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

  • 标签: 经阴道B超 排卵 不孕症
  • 简介:目前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水平,更好地控制医院内感染,笔者等参照有关材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评价标准,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标准和方法 监测评价 抗生素应用 套合 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欧盟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内容与特点,对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立法背景、立法进程和监管制度等方面对欧盟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进行研究,并与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欧盟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清晰、有关于严重不良反应的信息交流制度、信息保密制度和先进的关联性评价标准,有明确的后续措施和应对措施,以上对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不良反应 化妆品 欧盟
  • 简介:目的:使用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FODT-601,实时监测国内6个不同厂家尼莫地平片的溶出度曲线,以评价其工艺质量。方法:设定测定波长238nm、基准校正波长550nm、温度37℃、转速75r·min^-1、数据采集间隔时间30s、监测时间30min,以900mL醋酸盐缓,中液(pH4.5;含3%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溶出介质,桨法,用光程为2mm的光纤探头监测尼莫地平片的溶出曲线。结果:6个不同厂家尼莫地平片的溶出度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但各溶出曲线存在差异。结论: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准确、连续、定量地反映了药物的溶出过程,获得的数据信息更加完整、真实,可比较出不同厂家之间同种药品的溶出过程差异。

  • 标签: 尼莫地平片 光纤传感系统 溶出度
  • 简介:托吡酯(Topiramate)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具有多重抗癫痫作用。其优点是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然而,随着该药的临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渐为广大医师所认识。2003年6月至2006年1月,我们应用托吡酯对51例门诊癫痫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就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不良反应监测 托吡酯治疗 癫痫患者 临床安全用药 新型抗癫痫药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本文概述国际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的发展情况.WHO乌普萨拉监测中心负责国际药物监测的技术工作,该中心收集60个国家药物监测中心疑为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每年共约15万份,目前该数据库已累积200余万份报告.为适应现有的和未来的用户需求,新系统按数据字段(datafields)和功能性(functionality)设计.新的数据库有无限量的数据字段,WHO药物监测系统以及时、安全方式传递、存储和检索信息,并通过完善的服务器技术,保证国际互联网(Intemet)可以安全传递数据和文档.

  • 标签: 药物不良事件 药物监测 WHO乌普萨拉监测中心 国际ADR数据库
  • 简介:收集109例重症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与亚胺培南血药浓度,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剂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以及肝肾功能情况对血药浓度和药动学/药效学(PK/PD)达标情况的影响。其中67例患者测定了谷浓度,平均浓度为(3.52±2.59)μg·mL-1,42例测定了40%T浓度,平均浓度为(13.28±6.46)μg·mL-1,总体PK/PD达标率为61.5%。不同剂量组间达标率有差异(P〈0.05);不同浓度组间肌酐清除率(CLcr)、血肌酐(Scr)、尿素(URE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谷丙转氨酶(AL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肾功能情况对亚胺培南浓度影响较大,应根据患者总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以提高抗菌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重症患者 亚胺培南 治疗药物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切除术后患者7d内的每天最高体温的变化及其规律,总结术后体温的变化规律及分析体温增高的原因和应采取的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肝脏手术200例的病历资料,统计手术日至术后7d的体溫、肺部感染及肝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体温增高与并发症存在的关系。结果术后3d内体温升高的患者一般较少伴有术后并发症,术后3d后出现体温升高者,常常伴有相应的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膈下积液、血培养阳性、肝功能障碍等。术后体温的增高与肿瘤大小有关,尤以肿瘤直径>10cm多见;而与肿瘤的类型等无关。结论肝脏肿瘤切除术后3d后体温增高多与肿瘤大小(>10cm)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日常护理中应该格外重视。

  • 标签: 肝脏 手术 术后 体温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苯二氮类药物滥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吉林地区苯二氮类药物滥用趋势,运用药物滥用的监测手段来反映此类人群各项特征。方法检索《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分别以“吉林地区、2011~2015年、苯二氮类”作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并对检索数据进行列项分析。结果2011~2015年,吉林地区共有1188例报告涉及苯二氮类药物滥用:滥用者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初中以上学历占83.8%,以无业和企业人员最多;滥用方式主要以口服为主;多从医院中获得药品;多数目的是缓解烦恼、抑制情绪;滥用时间最长大于15年。结论2011~2015年之间的1188例苯二氮类药物滥用数据分析提示,此类人群一定要控制用药时间,以免剂量过大、时间过长形成苯二氮类药物成瘾。

  • 标签: 苯二氮类 精神药品 药物滥用 吉林地区
  • 简介:环孢菌素A(cycloslporineA,CsA),目前仍是临床最常用的高效免疫抑制剂,在肾脏、肝脏等器官移植及骨髓移植术后抗排异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然而,其个体差异大,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大,不良反应多,因此,临床医师在调整该药剂量时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本文就常见的影响该药血药浓度的因素进行了总结,以期对临床用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临床监测 因素临床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调动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ADR监测工作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得以持续改进。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2~2014年ADR报送情况,运用PDCA循环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对我院ADR监测工作进行持续改进。结果:3年来,我院共上报ADR328例次,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均呈现逐年提高趋势,医务人员初步树立了用药安全及报告意识。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进医院ADR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PDCA循环 持续改进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 82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对感染进行控制,观察组患者使用微生物检验与监测方式对感染进行控制。比较 2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微生物检验及监测的实验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微生物检验及监测的实验组感染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将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监测应用在医院住院患者中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下降,在患者感染控制中效果显著。关键词医院感染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控制效果满意度。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除了会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外,还会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在住院过程中还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容易导致各种医患纠纷事件发生,可见医院感染属于十分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其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医院内存在较大的危害性,同时耐药风险较高,因此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积极有效控制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内容。在医院感染防控过程中,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监测是一项十分关键的环节,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种感染防控活动,例如病原微生物密度、环境清洁质量评价工作等,同时有利于明确医院感染病原菌,促进疾病用药准确性和诊断准确性得到全面提升。遂本文主要探究在医院感染中运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的临床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