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张光宇《闽客方言史稿》(1996:243)中指出,畲是一种克里欧化(creolized)了的汉语方言,在第一个阶段先被“客家化”,随着之后族人四处流徙,又再各自经历“当地化”后方才产生。游文良《论畲语》(1995)则指同,若是符合现代壮侗、苗瑶说法的,就视之为底层,亦即古代畲语;如符合客家话说法的,视为近代畲语;和现居地汉语方言一致的,视为现代畲语。这古代——近代——现代

  • 标签: 闽东畲话 客家化 当地化 方言点 切韵 声母
  • 简介:吴冠中先生匆匆地走完了九十一年的人生。他是一位融合中西美术而自成风貌的大家,是一位作画勤奋、作品丰厚,在拍卖行总可以以高价拍出作品(近年来共拍出17.8亿元),且还是捐赠作品众多的画家。

  • 标签: 吴冠中 思绪 作品 作画 画家
  • 简介:生小孩是客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传宗接代之事,更关系到客家族群的存续和发展兴旺。旧时,“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客家地区非常普遍。不管生活再苦再累,孕龄夫妇都一定会想方设法生下儿子。人们常常会看到有些家庭里有八九个孩子,那是因为之前生的都是女儿,所以不断地一生再生,直到生下儿子为止。在客家人看来,儿子不仅能传宗接代、延续自家香火,而且有儿子的家庭和家族才不会受到他人的轻视和欺负。这些观念都是在当时较为落后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

  • 标签: 小孩 客家话 词语 生活条件 传宗接代 客家族群
  • 简介:台中东势客家的归属,以往有过许多争议。董忠司(1987)认为是“中部四县”,罗肇锦(1990)归入饶平,洪惟仁(1992)则说“声调上是四县类型,而潮州饶平味道甚浓。”直到1997年,台中县大甲河客家协会探访广东大埔县后,即对外声称东势是大埔

  • 标签: 客家话 中东 起源 大埔县 声调
  • 简介:各种文论史、文学批评史都比较注意对诗话、词话、曲的研究。其实从南北宋之际起,还出现一种四六,如王銍《四六》、谢伋的《四六谈麈》、洪迈的《容斋四六丛谈》、杨囦道的《云庄四六馀》之类,也对文论和文学批评提出了不少重要观点,值得我们给予必要的重视。本文拟对此略作论述,希望引起文论史家和文学批评史家的重视。任何文论和文学批评,都是对文学创作的总结。宋代四六的出现,正是四代四六文发达的产物。宋初前八十年,骈骊之风盛行,但大体未脱唐人窠臼(所谓'犹沿于古意')。唐代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并未能取代骈文,相反,在晚唐、五代及宋初,骈风复盛,太祖、太宗、

  • 标签: 四六话 容斋四六丛谈 文学批评史 文论史 古文运动 杨囦道
  • 简介:小时候,就常听父亲和长辈们谈论于右任老先生,他的书法直追二王,闻名遐迩。其为人也,爱国爱家,热心公益,虽为国民党元老,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俭朴淡泊等等,给我印象很深。1934年冬,我20岁那年,学校放寒假,在父亲安排下,要母亲带我和弟弟们从北平去西安,到陕西灾区体验一下那里的灾民与儿童的苦难生活,接受感性教育。到了西安,一天,父亲带我们去拜望于老先生,行前关照说,

  • 标签: 墓志铭 于右任 父亲 感性教育 陕西省 国民党
  • 简介:上世纪六十年代读初中时,我就经常看《新民晚报》,喜欢读署名林放的杂文。真正认识赵超构先生(林放),是进上海市委统战部工作、担任《上海统战工作》编辑、记者后。其时,他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1989年10月的一天晚上,我奉处长陈荣初之命并事先约好,到吴兴路246弄赵超老家拜访,向他约稿。

  • 标签: 赵超构 统战部 关公 《新民晚报》 全国政协常委 六十年代
  • 简介:金秋九月,天宇澄碧,兰桂吐芳。我们十分荣幸地迎来了国家和有关部委及省有关部门的领导、国内外40多家运河名城的政府代表以及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就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运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寻求科学保护路径,推动联合申遗进程,促进城市持续发展。

  • 标签: 大运河 运河文化 文化精神 保护与利用 保护规划 名城
  • 简介:胡适的劝告胡适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提倡自传,不仅自己《四十自述》,还建议别人。他说"我的《四十自述》,只是我的‘传记热’的一个小小的表现","我还劝告过蔡元墙先生、张元济先生、高梦旦先生、陈独秀先生……盼望他们都不要叫我失望。"1932年陈独秀被捕入狱,关在南京监狱,就想动手写自传,可是,十年不成,仅仅在临出狱时写了两章。当初的计划是比较大的。1932年底,他在致高语罕的信中说:"《自传》尚未动手写,时拟分三四册陆续

  • 标签: 写自传 开了个头 自传开了个
  • 简介:忌讳是人类社会中普遍的文化现象,最早的忌讳,是在原始人的无知与支配下产生的,表现为神秘型的禁忌。而趋吉避凶更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若是此心理反映在语言上,这时各国或各地方言的言语禁忌或委婉表达便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本文透过英语、汉语、客方言中的语言禁忌现象,了解其异同之处,以及语言禁忌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 标签: 语言禁忌 客家话 人类社会 原因与影响 文化现象 社会心理
  • 简介:<正>有清一代,正规的满语教学,持续二百数十年之久,故留下大量《条子》,皆为手抄本,无一部是出版的。清代官方多编辞典之类,罕见有语法、会话等教材成为一大空白。这个空白,由塾师的努力而补上了。民间塾师授课,无日不在编写教材,这就是《条子》,类似现在的会话,并将语法、句型、熟语、成语等熔为一体。学生终日读诵《条子》,背熟,练习口语,并有助于写成文章。因满语没有类似汉语言文

  • 标签: 条子 手抄本 咸丰 文书 满语 背熟
  • 简介:朱檀(1370-1389年)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洪武三年出生,即被封为鲁王,十五岁就藩兖州,辖兖州府四州二十三县。

  • 标签: 笔墨 明代 怡情 朱元璋
  • 简介:大约在1990年前后,陆定一著文认为瞿秋白《多余的话》确有其事。之前,大家都认为《多余的话》是国民党伪造的,几乎已成定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问了陆老,他说:“我在延安当党中央宣传部长的时候,就从国统区的报刊中

  • 标签: 陆定一 瞿秋白 《多余的话》 遗书 中国共产党
  • 简介:现代书刻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近些年,当它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热情的接受了它。书刻艺术发展很快,已有一批热心的书刻爱好者,开始了现代书刻艺术的探索。

  • 标签: 孟庆然 书刻艺术 民间艺术 艺术形式 创作过程 题材
  • 简介:<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续修新时代的志书,同样要发扬传统,锐意创新,把修志事业推向更高更科学的水平。

  • 标签: 修志 续修 续志 以事系人 创新经营 人物传
  • 简介:在我国诗歌的海洋中,打油诗深受大众喜爱.它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语言大都运用俚俗口语,用明白如的语言来表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上至饱学之士,下至黎民百姓均无阅读障碍,都能明白诗中蕴含的思想,并且人人均可"打油".因此,千百年来它经久不衰,有极强的生命力.

  • 标签: 世间百态 写世间 百态打油诗
  • 简介:我早就想给《炎黄春秋》杂志(以下简称《春秋》)写点读后感之类的文字,然而迟迟没有动笔。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手头确实在忙,二是自感积累不足,担心词不达意。但是,当看了第七期《春秋》,特别是其中的《知识分子能感动中国吗?》以后,就抑不住激情进发,信口流出了一首拙诗:

  • 标签: 《炎黄春秋》 诗文 良知 《春秋》 知识分子 读后感
  • 简介:属粤中片的客家地区(惠州市、河源市、新丰县),除客家外,内部还有一种“蛇”(或称“蛇声”,“蛇”为地方文献用字)。最早介绍它的是周日健先生^[1],他在《新丰方言志》中说:“新丰方言有客家和水源两种,后者又称蛇声。《长宁县志》卷八提及‘开建之始祖,自福建而来则为客家音,

  • 标签: 粤中地区 客家地区 “蛇话” 性质 得名缘由 心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