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把定律汤和常规西药联合起来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6年4月到2017年6月治疗的共计90例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并把这些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5例)以及试验组组(45例),其中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的一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定律汤进行治疗的一组患者作为试验组。详细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常规西医意义上的疗效以及中医证候上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西医意义上的疗效以及中医证候方面的疗效全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把定律汤和常规西药联合起来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能取得西医意义上的极佳疗效,同时也能有效改善中医症候症状,疗效优良。

  • 标签: 心律失常 冠心病 中西医结合 定律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巴莱多定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脊柱外科2017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患者87例,随机抽取45例标记为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巴莱多定律”,另42例标记为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常规开展,观察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外科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时,应用“巴莱多定律”后,可有效的提高管理效果。

  • 标签: 巴莱多定律 脊柱外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非常普遍的疾患,会引起多种症状,如腰痛、骶髂关节疼痛和粘连、坐骨神经痛、下肢疼痛、下肢麻木、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下肢痉挛等等,还有女性表现为不孕不育、流产、死胎、月经不调、小腹发凉、小腹疼痛等妇科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外力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在重力形成的压力下从破裂之处向椎管或神经根突出(或脱出),导致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腰间盘突出症 腰脱 腰痛 坐骨神经痛 不孕不育 流产 死胎 月经不调 骶髂关节痛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峰终定律提升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效果分析。方法 对峰终定律应用前的2019年07月到2021年07月某二甲医院内科某区住院后回访的患者180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意见共96条,2021年08月到2023年05月峰终定律应用后回访患者1920例为观察组,收集意见共108条,观察组患者峰时体验为患者入院48小时内由护士长提供,终时体验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或护士长提供。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住院3天后)进行一次住院问卷调查,出院后7-14天内由医院服务中心人员电话回访调查,统计患者对调查当次住院的总体满意度和满意及不满意意见占比。结果 峰终定律应用后住院患者反馈服务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峰终定律应用于临床服务,能显著改善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峰-终定律在优化我院门诊药房取药流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我院门诊药房于2020年12月1日启动给予峰-终定律优化的取药流程,以2020年5-11月门诊药房患者及相关数据资料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取药流程;以2020年12月-2021年5月为观察组,实施给予峰-终定律优化的取药流程。比较两组的取药等候时间、综合管理水平、患者取药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取药等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峰-终定律 门诊药房 取药流程 满意度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分析恒定性外斜视(XT)和间歇性外斜视(IXT)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及厚度特征。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就诊的患者72例(144眼),其中XT 25例(50眼)作为XT组、IXT 22例(44眼)作为IXT组,正常对照组25例(50眼)。通过OCTA测量黄斑区3 mm×3 mm范围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内外层视网膜厚度。各参数组内(研究眼和对侧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方差分析,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密度和厚度各参数之间以及与斜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XT组研究眼总SCP和旁中心凹上方区域SCP血流密度均低于对侧眼(t=-2.10,P=0.047;t=-2.28,P=0.032),旁中心凹上方和下方区域DCP血流密度均低于对侧眼(t=-2.26,P=0.033;t=-2.43,P=0.023);IXT组两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总体比较发现研究眼总SCP和旁中心凹上方区域SCP血流密度,以及总DCP和除鼻侧外的其他旁中心凹区域DCP血流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XT组研究眼总SCP和旁中心凹上方区域SCP血流密度,以及总DCP和除鼻侧外的其他旁中心凹区域DCP血流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IXT组研究眼总DCP和旁中心凹上下方区域DCP血流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XT组中研究眼旁中心凹颞侧内层视网膜厚度低于对侧眼(t=-2.84,P=0.009)。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内层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远、近斜视度均呈负相关(r=-0.36,P=0.012;r=-0.37,P=0.010)。结论:利用OCTA发现XT患者主斜眼与对侧眼相比有更低的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和更薄的旁中心凹颞侧区域内层视网膜厚度。IXT患者较正常对照者有更低的黄斑区DCP血流密度。

  • 标签: 外斜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血流 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鼠肝脏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在2型糖尿病(T2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5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组各5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16周建立T2DM小鼠模型。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脏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肝脏MAIT细胞比例及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及IL-4表达水平。分选T2DM小鼠肝脏MAIT细胞与正常小鼠原代肝细胞,共培养后检测肝细胞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葡萄糖-6-磷酸酶(G6pc)、丙酮酸激酶M1/2(Pkm)、6-磷酸果糖激酶1(Pfk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小鼠体重显著增加[分别为(49.87±0.99)和(26.41±0.81)g,t=36.76,P<0.05],空腹血糖显著升高[分别为(11.52±0.46)和(6.12±0.48)mmol/L,t=16.22,P<0.05];肝脏脂肪变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肝脏MAI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分别为(1.06±0.46)% 和(0.42±0.20)%,t=2.85,P<0.05],IFN-γ表达显著升高[分别为(27.18±13.14)% 和(47.56±13.08)%,t=2.46,P<0.05]。体外共培养实验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小鼠肝脏MAIT细胞正常小鼠原代肝细胞中G6pc表达量升高(t=14.60,P<0.01),Pkm(t=22.27,P<0.01)及Pfk1(t=4.28,P<0.05)表达量降低。结论肝脏MAIT细胞在T2DM中比例升高、IFN-γ表达增加,可能通过促进肝糖输出驱动T2DM发生。

  • 标签: 糖尿病,2型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 肝脏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构建小鼠肥胖模型,观察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iNKT)在肥胖不同阶段脂肪及相关组织中的频率及亚群变化,探讨iNKT细胞在肥胖脂肪组织慢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记录小鼠体重和精神状态以及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iNKT细胞和巨噬细胞频率和亚群的变化;CBA检测血清和脂肪组织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中相关蛋白质的表达量差异。结果(1)高脂喂养4周后,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高脂喂养12周后,炎细胞浸润明显增多。(2)高脂喂养可致脂肪组织中iNKT细胞频率下降,iNKT1亚群比例增高,iNKT10亚群比例下降;胸腺iNKT1亚群比例升高,iNKT2亚群比例下降;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频率及M1亚群比例增高,M2亚群比例下降,上述变化在高脂喂养12周组更为明显。(3)高脂喂养造成脂肪组织中E4BP4、精氨酸酶1(Arg-1)表达下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增高。(4)高脂喂养使小鼠血清和脂肪组织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增高,抑炎性细胞因子显著下降,且12周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iNKT1细胞亚群升高和iNKT10细胞亚群降低与M1型极化的增强可能存在密切关系,iNKT细胞亚群的失衡可能参与了肥胖小鼠脂肪组织慢性炎症的进展。

  • 标签: 肥胖 iNKT1/iNKT2/iNKT10 M1/M2巨噬细胞 慢性炎症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术中保温护理措施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保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中低温、寒战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手术过程体温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术中10分钟,两组患者的体温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0min及术毕,观察组患者的体温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前、术中及术毕的体温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开展保温护理干预,可降低术中低温、寒战发生率。

  • 标签: []保温护理 泌尿科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MAIT)表达及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同期选择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BD FACSAriaⅡ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MAIT水平;采用耶格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受试者肺功能。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外周血MAIT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MAIT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MAI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AIT鉴别支气管哮喘和健康对照组的AUC为0.900,灵敏度为82.65%,特异度为85.00%。血清MAIT鉴别轻度持续组和健康对照组的AUC为0.910,灵敏度为94.64%,特异度为81.67%。相关性分析显示,支气管哮喘患儿MAIT细胞与FEV1%、FEV1/FVC、PEF%呈显著正相关(r=0.159、0.222、0.213,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MAIT明显降低,与肺功能指标水平有关;MAIT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患儿诊断及临床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 肺功能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基于菲克定律计算吸入麻醉药血药浓度的方法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选择17例平衡麻醉腹部手术患者,在吸入异氟醚20min、40min、60min、80min时,抽取中心静脉血,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异氟醚浓度,并记录同时点吸入、呼出气异氟醚浓度(CI、CET),分别利用wai氏公式及自行改良公式计算静脉血药浓度,与实测血药浓度相比较,计算相关系数(r)、偏离性(MDPE)、精确性(MDAPE)、摆动度(MDADPE)并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为0.90,偏离性MDPE′=5.37%,精确度MDAPE′=16.02%,摆动度MDADPE′=15.86%,与wai氏公式的结果,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利用改良公式根据CI、CET可以较好的估算静脉血药浓度。

  • 标签: 麻醉 吸入 异氟醚 血药浓度 Fick定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柱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巴莱多定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脊柱外科患者共88例开展研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莱多定律”可有效提升脊柱外科护理管理安全性及护理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巴莱多定律 脊柱外科 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柱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巴莱多定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脊柱外科患者共176例开展研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8例。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恒定细胞(MAIT细胞)在p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获取32例pSS患者和27例非SS对照患者的唇腺组织病理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MAI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p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平均MAIT细胞数量为[(2.40±0.33)个/腺体],显著高于对照组非SS患者的[(0.79±0.13)个/腺体(t=4.24,P<0.01];有口干(26例)症状的pSS患者,其唇腺中MAIT细胞的水平显著高于无口干症状pSS患者[(2.73±0.38)个/腺体和(0.95±0.15)个/腺体,t=2.24,P=0.03];有猖厥龋齿症状(17例)的pSS患者,其唇腺中MAIT细胞的水平也显著高于无猖厥龋齿症状pSS患者[(3.13±0.54)个/腺体和(1.57±0.20)个/腺体,t=2.57,P=0.02];pSS患者唇腺中MAIT细胞的水平与ESR和ESSD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7,P=0.04和r=0.65,P<0.01];SSA抗体阳性(23例)的pSS患者,其唇腺中MAIT细胞的水平更高[(2.89±0.40)个/腺体和(1.13±0.32)个/腺体,t=2.61,P=0.01];唇腺组织中淋巴细胞灶数多的pSS患者,MAIT细胞的水平也更高[(1灶:(1.50±0.49)个/腺体,2灶:(2.29±0.52)个/腺体;≥3灶:(3.66±0.59)个/腺体;F=4.22,P=0.02]。结论MAIT细胞在p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非SS患者,且与口腔症状、病情活动及严重程度、抗体产生都有关联,提示MAIT细胞有可能参与了pSS的局部炎症反应,并在pSS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自身免疫疾病 T淋巴细胞 唇腺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的血糖波动条件下,高血糖的代谢记忆效应对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用抗氧化剂a-硫辛酸研究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主动脉内皮细胞株,分组实验分为以下2类,对照组①正常对照组5mmol/L葡萄糖组;②高糖组20mmol/L葡萄糖组;③低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和20mmol/L葡萄糖;④高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组和30mmol/L葡萄糖组。药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药物a-硫辛酸(ALA),24小时后进行指标检测;波动组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按高低循环的方式给予,即20mmol/L葡萄糖培养2h,更换5mmol/L葡萄糖培养3h,进行3个循环,夜间9h,加5mmol/L培养基,共作用24h,培养14天后进行指标检测。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和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均有显著升高;2与高糖组比较,低水平波动组和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3与低水平波动组比较,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4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下降。结论波动性高血糖较恒定性高血糖对主动脉内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损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波动性高血糖比恒定性高血糖能引起更为强烈和持久的“代谢记忆效应”,抗氧化剂a-硫辛酸可以对抗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波动性高血糖 恒定性高血糖 代谢记忆效应 主动脉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