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Af)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内科疾病,患者常会出现持续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症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发展,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技术实现了长足发展,其基本治疗原则在于个体化和有效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临床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意义,其分折预后。方法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房颤动组36例和非心房颤动组129例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心房颤动组心力衰竭发生率(27.8%比11.6%)及病死率(33.3%比12.4%)均高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心房颤动组冠状动脉的2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P<0.05)。心房颤动早发亚组梗死相关动脉以右冠状动脉近端阻塞为主(P<0.05),心房颤动迟发亚组梗死相关动脉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为多。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预后差。但采用常规治疗及胺碘酮治疗,两组患者治疗24小时内的心率、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结果;心房颤动组在24h后的心率、疗效、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方面均优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疗效较好,心房颤动的转复较快,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临床分折
  • 简介:摘要尽管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认识已增加了不少,但是对自然状态下发作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触发方式的细节研究还是少之又少。通过对其相关心电图特征的研究以更好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心电图特征
  • 简介:摘要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心房颤动房颤)抗凝治疗领域主要的进展之一是建立了对房颤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的评估体系。从筛选出高危人群转为找出不需要抗凝治疗的低危人群并根据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进行针对性地防治。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的药物经历了阿司匹林、华法林,目前进入了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时代。然而,对于高危人群抗凝治疗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期一组文章探讨了抗凝治疗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扰、医生做出决策的临床困境及解决办法,供临床医生借鉴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治疗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 简介:【摘要】:心房纤颤的护理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心房搏动极快而又紊乱,往往是由于自律性增强和折返的结果,常见于冠心病、充血性心衰、心梗、风心病、心包炎、甲状腺毒症和肺心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采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对比的方法对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方法就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0例,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40例,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结果,得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结果根据治疗结果观察,在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相比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的转复时间明显要少,而且观察组的心室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都要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可以了解到,虽然普罗帕酮与胺碘酮都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相比于胺碘酮来说,普罗帕酮的治疗效果更加的理想,其能够快速以及高效的恢复患者心率的平稳,及时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普罗帕酮 胺碘酮 阵发性心房颤动 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07-02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不仅严重损害心脏功能,而且明显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因此,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至关重要。近年研究发现,炎症、氧化应激、纤维化、心房肌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相应的生物学标记物可以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和预后。

  • 标签: 心房颤动 生物学标记物
  • 简介: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阻断RAS可逆转心房重构,从而预防房颤的发生。一些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的后续分析提示,ACEIs和ARBs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忠者房颤的发生率。

  • 标签: 心房颤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本文通过对心房颤动患者长期护理模式的探讨与优化,旨在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与生活质量。首先,本文分析了当前心房颤动患者长期护理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接着,提出了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多学科协作机制的建立以及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的加强等优化策略。通过实施优化后的长期护理模式,并对其进行实践与效果评估,发现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指标均有所提升,同时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改善。最后,本文讨论了优化后护理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通过本研究,强调了长期护理模式在心房颤动患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长期护理模式 个性化护理 多学科协作 健康教育 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的节律控制是指通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流电转复、导管或外科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并进行长期维持。如今节律控制已成为房颤治疗的主流策略,抗心律失常药物回归核心地位,导管消融迅速崛起,使用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将是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 标签: 心房颤动 节律控制 导管消融 抗心律失常药物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结构和功能与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复发及卒中风险相关。与生化指标相比,影像学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如采用超声心动图、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心脏磁共振可提供更多信息,并可用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房 结构 功能
  • 简介:摘要心房顿抑是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出现的左心房和左心耳暂时性的机械功能障碍,是复律后血栓形成及栓塞事件的重要基础,严重影响了复律效果。心房顿抑的确切机制、预测因素、预防及治疗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房顿抑 心房颤动 左房功能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