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血液系统疾病并发感染患者的优质性护理方案,从感染病情控制优良率、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此方案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纳入血液系统疾病并发感染患者30例研究,时间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实施常规护理15例,作为普通组。实施优质性护理15例,作为优质性护理组。护理1周后,从感染病情控制优良率、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此方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1周后,优质性护理组的感染病情控制优良率2.27%,普通组为18.18%,前者感染病情控制优良率更高(P

  • 标签: 优质性护理 血液系统疾病 感染 感染病情控制优良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常见护理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研究开始于2019年5月,结束于2020年12月。选取我院感染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45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作为观察组,45例采用常规管理方案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44例,占97.78%,对照组37例,占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常见护理 风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感染疾病患者在临床中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感染疾病老年患者60例开展研究。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实验组提供心理护理。分析对比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感染疾病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明显,同时还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感染性疾病 心理护理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在呼吸疾病老年患者感染控制中临床采取预防护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列举相关数据判定护理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编号单双数字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114例呼吸疾病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7例),后对组间进行研究。结果 实验组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显降低,仅有2例占比率2/57(3.50%),且患者对其护理服务给与较高评价,整体满意度高达100.00%,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达到P<0.05标准。结论 预防护理服务模式对降低呼吸疾病老年患者的感染风险发挥着积极的干预作用,可在早期预护措施介入下,提升患者就医安全性,患者对其干预方案给与了一致认可、肯定,对此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呼吸疾病 感染控制 预防护理 价值分析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输血前四项感染疾病指标检测在控制医院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6-20192436例进行感染疾病指标检测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HBsAg、抗-HCV、抗-TP、抗-HIV进行检验,了解患者感染情况。结果436例患者四项感染疾病指标检出33例,占7.57%。其中HBsAg阳性21例,阳性率为4.82%;抗-HCV阳性5例,阳性率1.15%;抗-TP阳性4例,阳性率0.92%;抗-HIV阳性3例,阳性率0.69%。四组指标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率高于其他三组。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筛查,可以了解患者感染情况,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可避免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输血 HBsAg 抗-HCV 抗-TP 抗-HIV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生物标志物在临床感染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临床诊疗的协助作用十分明显。2017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在发布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1中明确指出了生物标志物在感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即能够辅助诊断感染疾病并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细菌感染疾病属于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该病在新生儿诸多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其临床检查方法为血液培养、血液细胞分析。血液细胞分析具有检查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将白细胞分类和总数与患儿的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而判断出疾病属于病毒感染或是细菌感染。这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临床价值较高,但其无法进行感染早期的有效诊断。CRP(C-反应蛋白)是近年来细菌感染疾病诊断的主要标志,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CRP检测 儿科 细菌感染性疾病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指导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及门诊尿路感染患者10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选用尿培养分离出的362株病原菌,将其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该组100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标本中,检出各类病原菌共362例,占36.2%,即阳性检出率为36.2%。大肠埃希菌的株数居首位,占22.93%,其次为肠球菌属,占14.09%,副溶血嗜血菌居末位,占0.28%,各类细菌构成比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路感染常以格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相关临床工作人员应根据尿路感染疾病的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用药,以达到治疗目的,而此种方法适用于临床实践中。

  • 标签: 尿路感染 病原菌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肛周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治提供早期干预证据。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来我院进行肛周感染疾病治疗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超声诊断应用的效果。结果65例肛周感染患者中超声诊断结果为单纯性肛周脓肿34例,复合性肛周脓肿8例,肛瘘21例,而65例患者通过手术证实肛周感染情况为单纯性肛周脓肿35例,复合性肛周脓肿9例,肛瘘21例,其符合率为6365(96.92%)。结论超声技术在肛周感染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和价值,其诊断结果为患者的治疗、手术方案、方式的优化与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超声 肛周 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在感染疾病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免疫调控网络、细胞因子及免疫调节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其免疫调控网络理论为防治感染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利用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诱生剂激活体内免疫应答机制,可有效抵抗病原体的感染,人工合成及植物性的免疫调节剂应用于临床抗感染也取得了满意疗效。免疫学应用广泛,其发展必将为临床感染疾病的治疗带来巨大突破,为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 标签: 免疫学 感染性疾病 免疫调控网络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7—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电子喉镜检查的咽喉部不适患者181例。其中男51例,女130例,年龄20~71(45.6±10.0)岁。依据反流症状指数(RSI)量表及反流体征评分(RFS)量表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LPRD组95例与非LPRD组86例。纳入性别、年龄、Hp感染、吸烟、饮酒、甜食、辛辣饮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其中P<0.05的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Hp阳性与Hp阴性LPRD患者的RSI、RFS评分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是LPRD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是LPRD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190,95%可信区间1.184~4.059, P=0.012)。LPRD组中,Hp阳性患者的RSI、RFS评分分别为(25.28±2.81)、(16.47±2.96)分,Hp阴性患者分别为(17.56±2.69)、(12.70±2.0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5、7.04,P值均<0.001)。结论Hp感染是LPRD发病过程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进一步加重LPRD患者的症状及体征。

  • 标签: 咽喉反流 幽门螺杆菌 咽喉反流性疾病 反流症状指数 反流体征评分
  • 简介:摘要伴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发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的背景下,感染疾病的临床诊疗愈发得到重视,而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实验诊断技术作为感染疾病临床实验诊断的重要手段尤其受关注。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应用化学、光物理学和生物传感等技术的进步,分子诊断技术也迎来了革命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新一代定量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等温扩增技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在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应用前景和发展前途。

  • 标签: 分子诊断技术 定量PCR 等温扩增 生物芯片 生物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降低感染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半开放型问卷,对26名感染疾病科护士进行现场调查,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26名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均为1次或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经历,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行正确紧急处理的有22名,68%的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结论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是感染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护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项感染疾病指标(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在妇科疾病中的分布。方法对2008年~2011年间在贵州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就诊的3080例患者,术前进行四项感染疾病检测。结果妇科常见疾病中,宫颈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梅毒、HIV感染比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其他妇科疾病。结论宫颈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与生殖道性传播疾病有关。

  • 标签: 四项传染病指标 妇科疾病 生殖道性传播疾病
  • 简介:摘要妇产科感染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妇产科感染疾病往往包含多种不同的诱因。一般而言,可由女性生殖道内的微生物生长过度所致,或个人卫生习惯、外伤、性交、抵抗力下降及手术等因素引起。针对基层医院,受自身卫生条件及部分消毒措施限制,诊治往往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增加妇产科患者的感染几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妇产科 感染性 疾病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