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噬菌体是细菌依赖性病毒,在耐药性细菌感染上,有着显著的优势,与传统抗生素相比,疗效更为显著,且不会产生耐药性,是目前代谢动力学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针对噬菌体在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胃肠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防治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3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甲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8.60%,同乙组的2.33%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在护理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的采取,对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 标签: 外科 切口感染 护理 切口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毒性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病毒侵袭脑实质与脑膜导致的炎症性疾病。病毒性脑(膜)炎呈世界性分布,临床以急症和重症常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多种病毒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和虫媒病毒等,病原体鉴定仍是病毒性脑(膜)炎在临床上的主要难题。为规范、合理地应用病原体诊断技术开展脑脊液的病毒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由国内病毒学、传染病学、临床医学及医学检验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经反复讨论达成本共识,主要从国内外病毒性脑(膜)炎病原种类、检测技术及检测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针对我国病毒性脑(膜)炎病原体的检测策略和方案,以期为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 病原体 检测 脑脊液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易感、高发且具有高死亡率。针对当前国内血液透析患者COVID-19防控和透析治疗存在的问题,国家肾病学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组织专家提出现阶段COVID-19疫情期间血液透析室开放、不同COVID-19播散风险的血液透析患者分层管理、COVID-19高流行地区的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和患者管理、常态化防控措施以及开展透析患者COVID-19疫苗接种相关研究质控专家建议,指导科学、规范地做好血液透析室的COVID-19防控工作。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质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控 专家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对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的适用性,了解全国临床实验室对德尔塔变异株的检测能力。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无生物传染危险性的噬菌体病毒样颗粒模拟样本,发放到全国8 488家实验室,开展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样本盘包括3支不同浓度的德尔塔变异株样本(7.5×102、1.5×103、6.0×103 拷贝/ml)、1支非变异株弱阳性样本(7.5×102 拷贝/ml)和1支阴性样本。计算实验室检测不同浓度德尔塔变异株样本的符合率、同等浓度水平的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样本的符合率,以及使用实验室数≥100家的各检测试剂对不同浓度德尔塔变异株样本的检测符合率、同等浓度水平的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样本的检测符合率。结果本次室间质量评价共计收到8 127份回报结果,成绩合格的实验室占98.77%(8 027/8 127)。样本的总符合率为99.64%(40 490/40 635),阴性符合率为99.73%(8 105/8 127),阳性符合率为99.62%(32 385/32 508)。德尔塔变异株阳性样本符合率随浓度减少相应降低。同浓度(7.5×102 拷贝/ml)水平的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样本符合率分别为99.41%(8 079/8 127)、99.51%(8 087/8 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使用实验室数≥100家的各检测试剂的样本总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阳性符合率均>98%,对7.5×102 拷贝/ml的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样本检测的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德尔塔变异株未影响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的适用性。临床实验室对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具有同等检测能力,但少部分实验室对弱阳性样本的检测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 标签: 质量保证,卫生保健 新型冠状病毒 德尔塔变异株 核酸检测 室间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自2020年4月以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在经过常态化防控探索阶段后,我国疫情防控进入了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动态清零”策略是在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的前提下,当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病例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快速切断疫情传播链,使每一起疫情及时终止,感染者“清零”,实现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在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等新技术的应用下,“动态清零”策略应运而生,它是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动态清零”策略是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提出并实施的创新性防控策略,其防控目标、技术手段、工作重点等与传统的传染病“围堵”和“缓疫”策略有所不同。本文就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三个阶段、“动态清零”策略及科学内涵、演化过程、理论基础、实施阶段及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冬春季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动态清零策略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行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共计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健康心理、生活方式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行整体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激发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促进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整体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脑炎后自身免疫性脑炎(PVEA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收治的10例PVEAE患者资料,分析症状学、脑脊液学、免疫学、神经影像学等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男5例,女5例,年龄44(18,66)岁。9例两次脑炎发作间隔37(24,60)d,1例无明显间隔。病毒性脑炎峰期改良Rankin评分(mRS)4.5(4.0,5.0)分,恢复期mRS 2.0(1.0,3.0)分。自身免疫性脑炎(AE)峰期mRS 4.0(3.0,5.0)分。AE期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10例(10/10),记忆力下降10例(10/10),运动障碍5例(5/10),自主神经功能障碍5例(5/10),言语障碍4例(4/10),癫痫发作2例(2/10),意识水平下降2例(2/10),症状数4(2,6)个/例。AE期,脑脊液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阳性率为8/10,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10。神经影像学显示AE期8例病灶范围增大,1例病灶缩小,1例无明显变化。AE期10例均给予一线治疗,2例加用长程免疫治疗,9例患者病情明显缓解,mRS为2.0(1.0,4.0)分,随诊mRS为1.0(0,2.0)分。结论PVEAE可呈典型双峰脑炎表型、假单峰表型或单峰表型,在AE阶段脑脊液抗体由阴转阳。需重视该病的识别与诊断,确诊后积极免疫治疗。

  • 标签: 脑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 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2020年初从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新冠病毒疫情对建筑行业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合同履行相关建议和对策。

  • 标签: 新冠病毒 疫情 法律问题 建议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在血液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献血的自愿者620例作为血液样本提供者,采集620例血液样本提供者的血液样本两份,一份为5ml,一份为7ml,分别将其放置在5ml和7ml的真空抗凝管中。其中5ml的血液样本在3h内给予血浆分离,然后进行核酸检测;其中7ml的血液样本在24h内给予血浆分离,然后进行酶联免疫检测。结果核酸检测法对血液中HBV检测的阳性率为2.74%,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检测法的1.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酸检测法对血液中HCV检测的阳性率为1.77%,与酶联免疫检测法的1.61%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检测法对血液中HIV检测的阳性率为1.77%,显著高于核酸检测法的0.4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的输血过程中,需重视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的联合应用,才能够显著提高血液病毒的检测准确率,从而减少输血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用血安全。

  • 标签: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检测 血液病毒检测
  • 作者: 王辰 瞿介明 曹彬 陈耀龙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1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1007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025,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GRADE中心 Cochrane兰州大学中心,兰州 730000
  • 简介:摘要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我国通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大流行已导致超过1.1亿人患病和250余万人死亡。为了更好地推动COVID-19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的转化与应用,提升我国对COVID-19患者的诊治和疫情防控水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基于发现该病1年以来的研究证据,制订了《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这部指南具有方法科学、内容全面、动态更新等特点,本文将系统解读指南的制订特点。

  • 标签: 2019冠状病毒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