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后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21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26例HP根除后胃癌和45例HP未根除胃癌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根除HP后胃癌患者男20例,女6例;中位年龄65岁(范围53~77岁);胃上部12例,胃中部4例,胃下部10例。肿瘤中位最大径12 mm(范围4~29 mm)。巴黎分型0~Ⅱa型4例,0~Ⅱb型4例,0~Ⅱc型18例。白光内镜观察癌灶呈微红色至微黄色,12例癌灶边界清楚;14例癌灶边界欠清楚,并有胃炎样改变,但通过窄带成像放大观察,仍可发现不规则微血管结构和微表面结构异常,以及相对可见的棘状边界。形态学上,高分化管状腺癌20例,高~中分化管状腺癌4例,高分化管状腺癌伴乳头状腺癌2例。与HP未根除胃癌相比,HP根除后胃癌的主体病变癌细胞核质比<50%、癌表面正常上皮覆盖、癌表面轻度不典型性上皮覆盖、癌组织内非癌腺体伸长现象和癌性腺体上皮下进展的比例高(P<0.05)。细胞表型为胃型6例,肠型4例,胃肠混合型16例。结论HP根除后早期胃癌临床上更为隐匿,多为分化型管状腺癌。癌细胞异型度降低和癌组织表面覆盖正常上皮或轻度不典型性上皮是HP根除后胃癌的重要形态学特征。理解和识别这些形态学特征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

  • 标签: 胃肿瘤 螺杆菌,幽门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 简介:摘要近年来,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发展十分迅速,为更好指导和规范分子病理检测在软组织与骨肿瘤中的应用,编写专家委员会于2019年在《中华病理杂志》发表了《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共识对软组织和骨肿瘤的临床诊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与时俱进,《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检测专家共识(2022版)》结合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领域新进展,对2019年版共识进行了较大的更新和修订,涉及实验室规范、分子诊断和临床治疗等多方面内容,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治需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性淋巴管异常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4例复杂性淋巴管异常患者临床及病理信息,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例病例包括1例Gorham-Stout综合征及3例泛发性淋巴管异常,男女比为3∶1,年龄7~32岁。活检部位骨活检3例,支气管黏膜活检1例,镜下均可见弥漫分布的扩张或增生的淋巴管结构,Gorham-Stout综合征病例中可见明显的成骨现象。影像学上Gorham-Stout综合征可见骨皮质破坏,而泛发性淋巴管异常均为髓内溶骨性改变,3例泛发性淋巴管异常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其中2例合并乳糜性浆膜腔积液。结论复杂性淋巴管异常病理形态上以弥漫性分布的畸形淋巴管为特点,其诊断需结合临床及病理综合考虑。此类疾病治疗和预后上有所差别,因此需了解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并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淋巴管 淋巴管畸形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小班化教育是本科精英教育的重要特征,在医学生的培养中有明显优势。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从2011年就开始了“探究式-小班化”医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该文通过与美国顶级医学院的小班化规模相对比,寻找办学差距,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现阶段开展的“探究式-小班化”教学,学生的认知和感受进行了评估。旨在探索缩小班级规模之外,更重要的配套教学模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WL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市顺义区医院WLPTC病例5例,对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标记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复习文献。结果5例WLPTC组织大体观察,肿瘤切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实性,质地硬,边界尚清。镜下见肿瘤组织形态似涎腺的Warthin瘤,呈乳头状结构,间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但无明显滤泡形成;表面被覆复层上皮,肿瘤细胞呈多角形,胞质嗜酸性细颗粒状;肿瘤细胞核呈毛玻璃样,并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5例均伴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间质内增生的淋巴组织以CD3阳性的T细胞为主,亦可见少量CD20阳性B细胞及CD138阳性的浆细胞。4例患者浆细胞表达IgG4。Ki-67阳性指数为1%~10%。即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5例患者中,有3例存在BRAF V600E突变,但无一例RAS突变。术后随访1~10年,5例患者均无进展,其中4例无复发和转移,1例曾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未见新的转移灶。结论WLPT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良好。正确认识和诊断对临床医师的治疗、预测患者预后具有提示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规范化治疗对降低消化道癌症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规范化病理检查是判断内镜下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国内缺乏一套完整的消化道早癌病理诊断标准及流程,导致病理与临床内镜诊断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消化道早癌规范化病理检查及诊断需要内镜和病理医师的密切配合。

  • 标签: 消化道早癌 早期诊断 病理学 规范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9年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34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8例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的病例,共计5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4岁(范围43~72岁),男性35例,女性17例,男女比为2.1∶1.0。食管上段8例,中段41例,下段3例。按巴黎分型0-Ⅱb型24例,0-Ⅱc型28例。内镜下病变色泽发红,边缘不整齐。窄带成像病变呈褐色或茶褐色,放大观察黏膜表面微血管异常,有边界形成。碘染色病变不着色或淡染,边界不规则。组织学上,鳞状上皮基底侧上皮细胞密度增加,细胞核大、深染,排列紊乱或极性丧失,肿瘤向下生长形成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比例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p53突变率为48.6%(18/37)。Ki-67阳性指数中位数为60%(范围20%~90%);基底层细胞Ki-67阳性细胞数中位数为26个/HPF(范围5~70个/HPF)。Ki-67异常分布模式37例(100.0%)。原病理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8例,不典型性上皮细胞2例,高级别异型增生42例。结论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形态特殊,肿瘤主要局限于鳞状上皮层的下半部分,具有重度细胞学异型性,侵袭性强,疾病早期易发展成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病理上误诊为低级别病变的比例高。p53突变和Ki-67异常分布模式有助于此类高级别异型增生的诊断。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 鳞状细胞 细胞谱系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胃肠道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C-MYC基因是否扩增。结果2例发生在胃,1例在十二指肠与空肠交汇处,1例位于回肠。4例均为中老年人,女1例,男3例。年龄51~62岁。镜下,肿瘤在黏膜层与肌层浸润性生长;见大片血湖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假裂隙样或腺样结构;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免疫组织化学4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CD31、ERG、Fli-1;3例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3例不同程度的表达细胞角蛋白和上皮细胞膜抗原;3例FISH检测C-MYC均为阴性。结论胃肠道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肉瘤,活检标本极易被误诊为低分化腺癌。

  • 标签:
  • 简介:摘要收集2013—2019年间21例膀胱微乳头尿路上皮癌(MPUC)及同期117例膀胱非特殊型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MPUC临床病理特征,并比较两组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MPUC患者男女比17∶4,中位年龄67岁,微乳头成分占5%~70%,12例(12/21,57.1%)有脉管侵犯。10例(47.6%,10/21)MPUC HER2阳性。MPUC脉管侵犯率、T分期、HER2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特殊型浸润性尿路上皮癌。MPUC、年龄大于69岁、T2-4期与预后差显著相关。膀胱MPUC是尿路上皮癌的一种侵袭性亚型,易侵犯脉管,预后差。MPUC的高HER2阳性率提示HER2靶向治疗可能是潜在的治疗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adrenocortical oncocytic tumors,ACOT)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Lin-Weiss-Bisceglia(LWB)评分及赫尔辛基评分两种评分标准的病理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3月至2019年7月诊断的44例ACOT,进行形态学观察,依照两种评分标准重新评估良恶性。免疫组织化学采用EnVision染色。结果患者男性23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6岁。镜下见肿瘤可呈小梁状、菊形团、腺样及微囊结构排列,透明细胞稀少或无,细胞多数有中度异型性,核内包涵体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Melan A、α抑制素、突触素、calretinin,Ki-67平均阳性指数:良性3%、恶性潜能约5%、恶性多数>20%。依据LWB评分,左侧多发,占61.4%(27/44);良性59.1%(26/44),恶性潜能6.8%(3/44),恶性34.1%(15/44),15例恶性病变中13例可见核分裂象>5个/50 HPF,11例伴有坏死,10例伴有包膜侵犯。依据赫尔辛基评分,良性65.9%(29/44),恶性34.1%(15/44),两种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144个月,无病存活31例,复发或转移13例。结论ACOT良性多见,左侧多发,恶性者易复发及转移。LWB评分标准中形态学参数(核分裂计数增多、坏死和包膜侵犯)联合赫尔辛基评分免疫组织化学参数(Ki-67)有助于恶性ACOT的诊断,并且是重要的预后参考指标。

  • 标签: 肾上腺皮质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3例肠道PEComa病例的资料,光镜下观察HE、免疫组织化学和特殊染色切片,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TFE3基因断裂重组情况,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肿瘤主要位于肠道黏膜下层和肌层,界限较清,细胞呈上皮样或胖梭形,2例排列成实性片状或巢状,1例排列成显著的腺泡状,部分肿瘤细胞围绕厚壁血管向外周呈放射状排列。灶性肿瘤细胞显示异型性,未见坏死,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组织不同程度表达平滑肌及黑色素源性免疫标志物,其中1例肿瘤组织表达TFE3并经FISH检测证实有TFE3基因断裂重组。结论发生于肠道的PEComa罕见,需与多种肿瘤鉴别,认识到它的存在、熟悉其特征可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应用HE、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2018—2019年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例NIID进行观察。结果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均为76岁,均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入院。MRI检查示双侧额叶(男性患者)、双侧大脑半球(女性患者)对称性皮髓质交界区异常高信号影。镜下于直肠黏膜的神经元和皮肤汗腺细胞的核内均见嗜酸性透明包涵体样物,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包涵体呈p62阳性表达。电子显微镜下在皮肤汗腺细胞找到核内包涵体,为类圆形无膜结构,由8~18 nm的微丝组成。结论NIID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慢性进展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具有高度的多样性,易误诊漏诊,影像学对NIID可作出疑似诊断。以往通过尸检才能确诊NIID,该文研究证实通过皮肤或直肠黏膜病理活检等,即可确诊NIID。

  • 标签: 神经变性疾病 核内包涵体 磁共振成像 显微镜检查,电子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在罕见部位(肺、胆囊、膀胱)的肝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7—2019年诊治的3例分别发生在肺、胆囊、膀胱的肝样腺癌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细胞排列呈实片状、梁状、腺管状、乳头状,肿瘤细胞边界清楚,体积大,多角型,异型性明显,胞质透明或含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异型明显,空泡状,核仁明显。免疫表型:肿瘤均表达甲胎蛋白、Glypican-3、HepPar-1、SALL4,Ki-67阳性指数80%以上。结论肺、胆囊及膀胱原发的肝样腺癌十分罕见,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预后较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原发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理诊断为颅内Rosai-Dorfman病3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影像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的文献。结果原发于颅内的Rosai-Dorfman病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7、44、55岁,分别位于左侧颞枕部、右侧鞍旁、左颞叶,镜下见组织细胞弥漫片状生长,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灶片状聚集,免疫组织化学示组织细胞S-100蛋白、CD68为阳性。结论原发于颅内的Rosai-Dorfman病较罕见,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其诊断主要依据镜下的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OFM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OF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26~64岁;肿瘤最大径1.5~4.0 cm。大体检查肿块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质韧。镜下观察3例OFMT有纤维性假包膜及不连续骨壳,肿瘤实质呈分叶状,细胞密度不均,瘤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淡染或呈嗜伊红色,核染色质细腻,灶区可见小核仁,排列呈巢状、短条束状、镶嵌状,基质呈纤维黏液样及玻璃样变。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3例均强阳性表达S-100蛋白,1例局灶性表达CD10。结论OFMT相对少见,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2—2019年经活检及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14例HEHE,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等。结果14例中男性7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28~75岁。腹痛(4/14)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HEHE易多灶发生(12/14),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分布不均,密集区呈条索状、簇状、腺管样及单个细胞排列,可见印戒样细胞,内含原始血管腔及少量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呈血管内皮标志物阳性,Ki-67阳性指数低。14例患者中8例经外科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其中3例病故)。结论HEHE是罕见肿瘤,穿刺活检存在诊断困难,易多灶发生,可伴肺等转移,但生长缓慢,不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带瘤长期生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病理方法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石蜡包埋标本诊断肺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45例患者病理组织学形态、抗酸杆菌形态特征及临床、影像、细菌学资料;荧光PCR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基因序列IS6110;探针熔解曲线方法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选取同期确诊肺结核病例5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TM肺病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34例(75.6%,34/45),非坏死性肉芽肿1例(2.2%,1/45),非肉芽肿病变10例(22.2%,10/45);坏死为粉染坏死、富于核碎片的嗜碱性坏死及化脓性坏死,与肺结核比较,后者更多表现为粉染坏死及嗜碱性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0,P=0.001;χ2=7.449,P=0.006);17例(37.8%,17/45)NTM肺病中观察到巨大奇异形多核巨细胞,与肺结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6,P<0.01)。抗酸杆菌数量多少不一,形态多样,胞内分枝杆菌常见大量抗酸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奇异形抗酸杆菌易见。胞内分枝杆菌18例(40.0%,18/45),蟾蜍分枝杆菌8例(17.8%,8/45),鸟、堪萨斯、龟分枝杆菌各6例(13.3%,6/45),猿猴分枝杆菌1例(2.2%,1/45)。结论NTM肺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值得病理医师关注,仅靠组织形态学特征和抗酸杆菌形态特点不能明确诊断,分子病理方法是确诊结核病和NTM肺病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肺疾病 分枝杆菌感染,非典型性 分子诊断技术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常见、少见和罕见原发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类型及其年龄和性别等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72 437例原发食管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均来自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食管和贲门癌临床诊疗、病理和随访信息数据库(1973年9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食管肿瘤组织病理诊断和分类标准(2019年)进行诊断和分类。对WHO诊断和分类标准中未标注的食管肿瘤,按照术后病理诊断和类型单独进行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结果纳入的食管原发恶性肿瘤患者明确病理诊断共32种组织病理类型,其中10种在WHO分类中未标注。根据其发生频率,分为常见(食管鳞状细胞癌,占97.1%)、少见(食管腺癌,占2.3%)和罕见(主要是食管小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占0.6%)3种类型。食管常见、少见和罕见原发恶性肿瘤均以男性多见,其中食管腺癌差异最明显(男∶女,2.67∶1),其次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男∶女,1.78∶1)和罕见恶性肿瘤(男∶女,1.71∶1)。食管常见肿瘤(鳞状细胞癌)以胸中段为主(65.2%),而食管少见肿瘤(腺癌)以胸下段为主(56.8%),罕见肿瘤中恶性黑色素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均以胸下段为主(51.7%和66.7%),其余罕见恶性肿瘤以胸中段为主。结论明确病理诊断的32种食管原发恶性肿瘤组织病理类型中,最常见肿瘤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少见肿瘤为食管腺癌,罕见肿瘤以食管小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为主;均以男性多见;食管常见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以胸中段为主,而少见肿瘤食管腺癌以胸下段为主,罕见肿瘤中恶性黑色素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均以胸下段为主,其余罕见恶性肿瘤以胸中段为主。

  • 标签: 食管肿瘤 肿瘤组织学类型 临床病理 性别 发病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MGNET)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并分析其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9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诊断的4例MGNET,对4例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病理研究,复习文献并综合分析。结果男女各2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57岁),肿块最大径5~9 cm(平均6.8 cm)。病理组织学上表现相似,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状、巢状或假腺样,部分呈小圆形细胞样;瘤细胞上皮样、卵圆形或短梭形,可见核仁,部分呈小细胞样,胞质嗜酸性或透明样,核分裂象(2~10)/10 HPF,可见散在分布破骨样多核巨细胞。免疫表型:瘤细胞呈S-100蛋白(4/4)、SOX10(4/4)、突触素(2/4)、INI1(4/4)、H3K27Me3(4/4)、波形蛋白(4/4)阳性。Ki-67阳性指数热点区域15%~90%。4例均检测到EWSR1基因分离信号,2例未见C-KIT、PDGFRα基因突变。结论MGNET属于胃肠道罕见恶性软组织肿瘤,诊断需结合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EWSR1基因检测。治疗以手术切除和化疗为主,预后较差。

  • 标签: 胃肠肿瘤 肉瘤,透明细胞 神经外胚瘤,原始 诊断,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例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行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分析。结果镜下见2例肿瘤均可见2种成分。其中一种成分为神经内分泌癌,另一种成分为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2例肿瘤中的神经内分泌癌成分均表达嗜铬素粒A、突触素和CD56,例1中子宫内膜样癌细胞角蛋白(CK)7、ER、PR、波形蛋白阳性。例2中黏液性癌CK7阳性。最终诊断为1例卵巢复合性小细胞癌(肺型)伴子宫内膜样癌,1例为卵巢复合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黏液性癌。结论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混合性肿瘤,预后较差,术前及术中诊断困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辅助诊断。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