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自2000年党中央确立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参与国际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我们不仅可以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还能够调节我国对外经济中日益突出的对外贸易不平衡.改善对外贸易结构。

  • 标签: “走出去”战略 贸易平衡 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产业转移 对外贸易结构 国际经济
  • 简介:根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08/2009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婴儿服装的出口以金额4038万美元居全国第二位。平均单价超过15元/件、套,亦处于行业中上水平。如果将中大童装也统计在内,公司童装业务规模可能超过7000万美元。

  • 标签: 业务规模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广东省 自我超越 童装 中国服装协会
  • 简介:本文简析了国内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功能及其度量标准,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目前个人所得税对于收入差距调节存在的不足并剖析了主要缺陷;最后,在制度模式和其他配套措施方面提出了整体性改革措施。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收入调节 税制改革
  • 简介:适应经济改革形势需要寻求自我生存发展之路¥委机关服务公司经理段继和机关服务公司是经贸委直属的事业单位,其任务是为委机关和全委系统提供服务、管理、保障工作。公司人员多、业务杂、摊子大、分布面广,经费来源主要是管理服务费和委里下拨的少部分事业费。面对经济...

  • 标签: 改革形势 公司人员 服务公司 企业化管理 企业经营发展 经营承包责任制
  • 简介:本文以2013~2016年我国沪深A股200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媒体关注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了公司股权性质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发现,媒体关注可以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且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媒体关注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因此,行政部门有必要健全保障和规范媒体报道的法律法规,使媒体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规范化,从而有助于媒体发挥监督作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 标签: 媒体关注 盈余管理 股权性质
  • 简介:本文以长三角地区342份制造型企业的调查问卷为样本数据,分析了技术融合过程中心理契约、员工知识共享意愿及融合模式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团队成员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对员工创新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交易型心理契约对员工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员工知识共享意愿在团队成员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过程中扮演了中介角色,技术融合模式对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突破型融合模式的调节作用最强,利用型融合模式的调节作用最弱,拓展型融合模式的调节作用介于二者之间。

  • 标签: 技术融合 融合模式 心理契约 员工知识共享意愿 员工创新绩效
  • 简介: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承担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机构,国家审计署为履行监管责任,会定期对其进行政府审计工作。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文件的颁布与实施,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正式提上日程。不难发现,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逐渐完善的表现,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目前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自我评价 评价报告
  • 简介:1992年7月,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推动了全国不同行业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进程。虽然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有其各自的区别和特点,全国除工业企业外的其它行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相关条例和实施细则也未出台,但转换经营机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目标却是共同的。由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方面,在经营权的落实方面,与政府转变积能相互配套和

  • 标签: 经营机制 自我约束机制 自我发展 财务管理 收受佣金 实施细则
  • 简介:作为重要的创新来源,客户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客户纳入创新过程是企业实现开放式创新的关键路径。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客户参与、动态能力、产业环境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269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基于被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客户参与显著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即客户参与程度越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越好;(2)企业的动态能力中介了客户参与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3)产业环境的复杂性负向调节了这种中介作用,即环境复杂性越高,客户参与通过企业动态能力对其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越小。

  • 标签: 客户参与 动态能力 产业环境 技术创新
  • 简介:随着近年来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三本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缺乏竞争力,自我效能感不足,在职业决策时目标模糊,自我认知不清,焦虑情绪明显。通过分析三本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发现,增强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高校应引导毕业生落实职业生涯计规划,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悦纳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归因训练;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标签: 工商管理 大学生就业意向 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