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上世纪末,边缘学科“体育工程学”在国外应运而生在英、法、德、澳等国,其频繁的学术交流和先进的科研成果与产品,给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无限光明和勃勃生机。我国在新世纪初的2002年的大连体育器材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关于“体育工程学”的概念与人才培养等问题,2006年又在北京举办了首次中、英体育工程学研讨会。通过中、英双方专家们的交流,来探讨体育工程学的应用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问题.由此极大的减小了我国与国际体育工程学发展间的差距。本文试从创建和加强新型边缘学科“体育工程学”的必要性:体育工程学的概念与范畴;体育工程学对竞技体育发展和成绩的影响与作用;创建体育工程学的可行性以及我国体育工程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探讨。以为推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新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应用的发展。

  • 标签: 新型学科建设 竞技体育运动 体育工程学 发展 影响与作用
  • 简介:11月25日,“国培计划(2012)--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开班。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马宪平出席开班典礼,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的100名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参加典礼。

  • 标签: 骨干教师培训班 小学体育 学科 北京教育学院 体育骨干教师 艺术学院
  • 简介:体育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衍生学科,对体育学科的研究理应综合众学科知识。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体育学科科学研究是重要后备军团,对解决体育领域中的复杂性问题作用重大。课程设置作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学科交叉的背景下更改陈旧的课程设置、转变培养方式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以解决复杂性体育问题,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及体育学科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建议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加强对体育硕士研究生学科交叉思念意识,重点在课程设置内容上增加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课程,从而完善课程设置来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

  • 标签: 学科交叉 体育 硕士 课程
  • 简介:通过对2008年到2011年武术发表文章、出版专著等内容分析,武术史学研究在史学基础方法、源流考证、历史综述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有自身发展的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该时期武术历史研究主要领域有武术史学方法、武术拳种源流和人物历史考证研究、武术典籍文献和版本史学的研究、地域武术的历史研究、武术历史专著的评论研究、武术历史人物的拳学思想研究等。主要成果表现在相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史学研究团队和方向,对部分武术史料问题的纵向深入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同时,该时期武术历史研究存在的问题有:武术史学方法与理论基础研究相对匮乏;重史料梳理,轻考据考证;具有武术史特色研究的相关机构和团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展望今后的武术历史研究发展,应在三个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和发展:进一步重视武术历史学研究,夯实武术理论史学基础;培养武术历史研究后备人才,形成颇具特色的科研团队;以史论今,为武术现代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服务。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2008-2011年间武术与健康促进相关文献综述发现,国内关于武术与健康促进相关命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宏观层面上的理论探索;微观层面上运用科学方法对体质健康促进、心理健康促进以及辅助医疗的健身机理研究。研究尚存在的不足是,缺乏对基本概念的厘定;武术对健康促进的自身支撑理论尚不足;武术对健康促进的系统化研究尚欠缺;武术项目对健康促进太单一;研究人群的覆盖面有待于进一步拓宽;武术对社会适应能力健康促进的研究尚薄弱。展望未来,需要加强基础理论建设,夯实研究根基;根据武术自身特点,探索符合民族体育规律的研究方法;增加横向对比分析和跨学科的研究,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武术与健康促进研究的体系化、层次化研究;充分将理论探索、实验研究、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将理论研究转化为生产力;充分利用高科技研究手段,纵深层面开掘其健身机制;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以及特殊群体,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逐步扩大受益人群。

  • 标签:
  • 简介:成功就是设定并达成目标,在我们每个人学业的旅程中,回想一下我们有没有制定合理的学习成长目标。其实说起来真是的非常非常的简单,但是我们有没有真正的这样去做,从而去达成目标呢。没有目标就没有成功,世界上没有懒惰的人,只有缺少明确目标的人。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体育学科一直在被认为是薄弱学科,所以学生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在与其文化学科的对比中就处于绝对劣势了。对于文化课的学习每一名学生都会为自己制定详实的计

  • 标签: 体育学科 反思随笔 学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