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1《三志通俗演义》中,孙刘联姻是脍炙人口的故事,桥老是孙刘联姻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考察孙刘联姻故事在元明小说戏曲中的衍变和桥老的出现,对认识《三志通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艺术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孙刘联姻是历史上存在的事实。《三志·吴书·妃嫔传》:孙破虏吴夫人,吴主权母也……生四男一女。

  • 标签: 三国志通俗演义 小说戏曲 元杂剧 先主 元明 成书过程
  • 简介:2000年第4期刊登蔡志新先生的文章,叙述我国近代实业家、美籍华人李钦早年求学、探矿、创业的奋斗经历,给人启迪至深.唯文章题目和文内多处强调,汉字"钨"的发明人是李钦,在李之前,汉字中没有"钨"字,是李于1915年创造了这个"崭新"的汉字"钨"等.这些说法是不准确的.

  • 标签: 发明人李国钦 汉字钨 钨发明人
  • 简介:  去纽约观光,联合总部当属不可错过的一站.它位于纽约曼哈顿东区,坐落在四十六街和第一大道交叉处.很难想象得出,这个平日在国际新闻中频频亮相,对世界和平和国际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神圣之地,可以向我们这些平凡的游客敞开大门.……

  • 标签: 眼美国 美国联合国总部
  • 简介:桢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从事史学研究五十余年,在明清史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更是突出。他写下十多部学术专著,数百篇论文、札记,编纂数百万字的史料汇辑,成为当代明清史研究的珍贵遗产。

  • 标签: 明清史 史学家 史学研究 史料 经历 编纂
  • 简介:20世纪末,南京建成了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列的阅江楼,从此结束了六个多世纪以来有记无楼的历史。建造阅江楼的主要起因根据宋濂的名篇《阅江楼记》。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政治化的文学家,一生勤于著述,据清代编纂的《宋学士集》所载有赋、颂、诏、诰、表、记、传、诗等共32卷,另有补编8卷。

  • 标签: 记分 《阅江楼记》 黄鹤楼 滕王阁 岳阳楼 宋濂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进,战后世界的安排提上了盟国的议事日程。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强在莫斯科发表宣言,确定了将成立的新国际组织的基本原则。1944年五、六月间,美国与英、苏、中三国政府积极磋商,希望尽早召开会议,商讨成立国际组织及制订该组织章程等问题。由于苏联以尚未与日本开战为由,不愿与中国坐在一张会议桌上,最后商定这一会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近郊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分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美、英、苏三国会议,第二阶段为美、英、中三国会议。蒋介石对中国被邀与会,十分看重。在命令国内筹划应对方针的同时,7月26日,他致电顾维钧,请其通报英国方面参加会议的准备情况

  • 标签: 顾维钧 蒋介石 旧金山会议 中国代表团 《联合国宪章》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 简介:清1955年当选为广西省长,1956年完成越南军事顾问团任务后回广西任职,1975年奉调广东,在广西主政20年。1956年,全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已经展开,这时候广西现代化的工业几乎还是一张白纸。广西工业建设的真正起步,是从韦清任内开始的。

  • 标签: 广西工业 韦国清 军事顾问团 1975年 经济建设 工业建设
  • 简介:孔子周游列国之时,曾在淮河中游一带停留过较长时间,即所谓的“厄于陈蔡之间”今巢湖市境内留有多处孔子遗迹,如柘皋镇的孔子台,《续修庐州府志》载:“橐皋城,其地有孔子台,相传孔子南游至橐皋,与弟子憩台而返.

  • 标签: 孔子 蠡测 历史 传说 巢湖市 时间
  • 简介:回鹘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汗时期,由于回鹘畜牧业的发达、唐朝经济的繁荣以及开明的民族政策,回鹘与唐朝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着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并从中获得了可观收益,但其经营手段尚存有游牧民族的野蛮。唐王朝以其宽容开放的态度妥善经营,与少数民族建立了和谐关系,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发展。

  • 标签: 回鹘 唐王朝 商业贸易
  • 简介:序说1988至1995年,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研究所对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进行了系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汉文、梵文、藏文、西夏文、叙利亚文、古回鹘文以及蒙古文文献,并整理出版《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三卷。本文拟就其中一件蒙古文文献进行研究。①文献编号为B163:42,依《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三卷知,面积16.8×18.6厘米,出自莫高窟北区石窟B163窟,现藏于敦煌研究院。

  • 标签: 蒙古文文献 敦煌出土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 察合台汗国 敦煌研究院 叙利亚文
  • 简介:时期是传统礼乐制度全面进入南方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整个南方社会礼乐文教意识水平普遍上升的时期.本文以十时期南方政权中礼乐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为线索,从礼乐制度与南方民间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域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传统礼乐制度的南移在南方社会文化崛起中的深远意义.

  • 标签: 十国文化 礼乐制度 融合 冲突 共振
  • 简介: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立国之本。共和的"大管家"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粮食问题,在三年困难时期和十年动乱期间,他辛勤操劳,呕心沥血地领导和主持制定了粮食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使国家和人民渡过了难关。请看《情系共和粮食安全的周恩来》一文。

  • 标签: 周恩来总理 粮食生产 粮食问题 粮食安全 困难时期 农业问题
  • 简介:在2001年1月18日以醒目的黑体字为标题,报道了沅陵古城及墓葬的发掘、清理状况,称其为考古"重大发现".就湖南沅陵地区说,在湖南地方史乃至中国的发展中享有一定的地位,但这里在历史上是否有个古夜郎呢?值得商榷.

  • 标签: 沅陵 夜郎国 发掘 墓葬 地方史 考古
  • 简介:<正>《尉缭子》五卷,二十二篇,约一万四千余字,是先秦时期一部篇幅较大、内容丰富,但也问题较多的军事学著作。勇同志的《尉缭子浅说》(解放军出版社版,以下简称《尉说》),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部古籍中的问题,探幽发微,拨乱订正,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

  • 标签: 先秦时期 魏惠王 秦王政 古籍 内容丰富 学术成果
  • 简介:汉末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时期,在群雄逐鹿的过程中,各种谋略、计策和阴谋诡计应时而生,“空城计”也理所当然地被用于战场。不过,这一时期的“空城计”比之于其他计谋,比之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空城计”则特点明显,其一是知晓率高,其二是描写者众,其三是真假混杂,众说不一。

  • 标签: “空城计” 汉末 政局动荡 中国历史 历史时期 知晓率
  • 简介:在跻身世界文化宝库的史学名着中,《三志》六十五卷(西晋陈寿着、南朝宋裴松之注)一向属於特别引人瞩目的一种。此书流传既久,传本众多。由於从事《三志》整理研究的学者代不乏人,仅仅近三百年来就出现过七种有影响的版本,即殿本(清乾隆年间武英殿刻本)、局本(清江南书局刻本)、金陵活字本(清同治年间刻本)、张元济百衲本(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易培基《三志补注》本(1955年艺文印书馆出版)、卢弼《三志集解》本(1957年古籍出版社出版)、陈乃乾校点本(中华书局

  • 标签: 《三国志》 校勘问题 中国 文学研究 古代小说
  • 简介:清嘉庆初,广州行商中以潘、卢、伍、叶四家为最富。在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2006年造访广州之际,潘家后人已多次在广州媒体亮相,并著《广州十三行之一——同文(孚)行》一书,由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和荔湾区地方志办公室协助出版。继而荔湾区地方志办又建立起了与怡和行创始人伍莹的后人的联系,在研究伍氏家族中又获得了一些较确实的资料。

  • 标签: 创始人 广州十三行 地方志 办公室 荔湾区 广州市
  • 简介: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我国先后公布了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多年来许多珍贵的“保”单位却并没有完整、科学的记录档案。从2003年起启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备案”工作正在弥补这一重要缺失,截至2004年8月,已有741处保单位完成了记录档案的备案。2005年,全部保单位都将做到“有案可查”。

  •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档案 科学 文化遗产 记录 中国
  • 简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抗日战争中。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对中国是“不宣而战”,中国对日本是“战而不宣”,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竟然都没有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也未正式宣布绝交。中日间如此奇怪的战争状态,其实有着鲜为人知的内幕。

  • 标签: 抗日战争 中日两国 全民族抗战 中国政府 日本政府 战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