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8月50例采用鼻塞式CPAP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治疗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鼻塞式CPAP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鼻塞式CPAP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的实施,有助于减少鼻塞式CPAP治疗的不良反应,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病综合(NS)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肾病综合不是一独立性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症候群。肾病综合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大于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小于30g/L}、高度水肿、高脂血症。肾综具有病程迁延,易复发,合并症多等特征,因此积极的治疗护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肾综的预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护理 自我调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无创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上机治疗2h、撤机后患者RR、PaO2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72例(80.00%)患者痊愈出院,6例(6.67%)改为气管插管通气治疗,12例死亡,死亡率为13.33%。结论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呼吸衰竭症状,减少死亡风险,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治疗中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该种治疗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一组(采用经鼻导管吸氧治疗+基础护理)和二组(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护理干预)。结果:(1)两组PaO2、PaCO2、Pao2/FiO2、pH血气指标对照中,治疗后,二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优于一组,(t=8.812,p=0.000),两组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对照中,一组分别为79.31%、17.24%,二组分别为93.10%、3.44%,(x2=7.621,p=0.00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治疗中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护理干预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危重型疾病,患儿由于肺表面物质缺乏导致肺泡进行性萎缩,对患儿的生命健康产生了直接威胁。该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氧疗,对患儿的给氧方式一般为头罩、鼻导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了获得新生儿更优质的治疗效果,本组研究中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治疗中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该种治疗效果。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一组(采用经鼻导管吸氧治疗+基础护理)和二组(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护理干预)。一组29例,男16例,女13例;二组29例,男15例,女14例。(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 1.2方法 在开展通气治疗前,两组患儿均进行控制脑水肿、保暖、纠正酸中毒等等综合治疗。 1.2.1一组 一组采用经鼻导管吸氧治疗+基础护理,主要包括:将鼻导管与输氧装置进行连接,将流量调节好,监测氧浓度。鼻导管进行通畅检查后润湿,然后沿着下鼻通道轻轻地插入进去,患儿没有呛咳之后就可以进行固定,对吸氧的时间进行记录,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血气分析进行参数的调节。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给药护理,严密监测患儿的体征情况,对环境进行维持清洁等[1]。 1.2.2二组 二组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仪器打开以后,将初始气道压力调节为4--6厘米,吸氧浓度为50%左右,湿化气瓶中加入灭菌注射用水然后进行加温。将鼻塞放入患者鼻腔后进行固定,检查密闭性,管路位置要低于鼻管水面,防止进入患儿的鼻腔内。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血气分析进行参数的调节,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50--7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mmHg,SaO2维持在90%--95%,气道压力不超过8cmH2O,FiO2不超过60%[2]。 护理干预: 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观察和监测,观察患儿有无水肿情况,每小时监测一次并有效记录。在心电监护下,患者的心率要维持在120--160次/每分钟,呼吸为40--60次/分钟,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氧浓度和氧流量的调节,减小压力。 呼吸道护理:在治疗期间,尽量保持患儿颈部轻度仰伸位,对患儿的口咽部和鼻腔进行吸痰护理,吸痰前进行翻身和拍背。吸痰时注意动作的轻柔,每次吸引的时间要小于10秒钟,负压小于13.3KPa。注意定时补充加温湿化瓶中的灭菌注射用水,保持在刻度线上,湿润呼吸道。 并发症护理:对患儿的体位进行实时的调整,观察患儿的鼻塞位置是否合适,定时放松鼻塞,每次放松几分钟,防止出现局部的皮肤和粘膜损伤。对于吞入空气较多引起腹胀的患儿,要经口插入胃管进行胃肠的减压,持续开放胃管进行排气,以免腹胀使横膈膜抬高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患儿如果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要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监测患儿的血糖情况,维持正常的营养需要。患儿病情好转以后,可以根据医嘱开展鼻饲喂养和奶瓶喂养,逐渐增加喂奶量,在此期间对患儿的腹胀、呕吐、胃残留情况进行观察,必要时可以暂停喂养[3]。 1.3统计学 采用SPSSI18.0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t和x2检验,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治疗中加强体位护理的积极作用以及对护理满意度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患儿共计278例,时间分布界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通过电脑随机抽样实施分组处理,将139例归入参照组,执行常规诊疗方案,把另外139例纳入实验组,在常规诊疗的同时,施以体位护理,对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两组各项血气指标检验结果有所改善,且实验组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检测结果更低、动脉血氧分压检测结果与氧合指数检测结果更高,差异对比P<0.05;相较于参照组87.05%(121/139),实验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97.12%(135/139)更高,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治疗干预中,加强体位护理,能够缓解患儿的不适症状,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体位护理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47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ICU护理风险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误吸的情况均较少,研究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ICU 护理风险干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械通气下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NRDS)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6.8-2017.8收治的NRDS患儿9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除PH值外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早产儿NRDS实施机械通气下联合PS治疗,明显改善患儿呼吸条件,缩短治疗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气指标。

  • 标签: 机械通气 PS 早产儿 NRDS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加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以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早产儿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沐舒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沐舒坦。观察两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滴注加雾化吸入沐舒坦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新生儿肺炎康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沐舒坦 静脉滴注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具有发病快、病情重的特点,必须及早诊断、及时治疗,以提升疗效,降低病死率。肺复张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有效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氧合、加大肺复张容积,治疗过程中加强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与护理,可进一步提高疗效,稳定病人病情。基于此,本文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病人肺复张过程中的监测与护理进行总结,并作以下综述。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肺复张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ARDS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肺复张,治疗后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呼吸动力学(氧合指数、PEEP、FiO2、Pplat、Clst)指标、并发症(气胸及气管切开、出现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氧合指数、PEEP、FiO2、Pplat、Clst水平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机械通气 俯卧位肺复张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动力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作为日趋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因可能增加围术期病死率备受麻醉医师关注。0SA的发病率约在5%~25%,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肥胖,OSA发病率将大幅升高。OSA可引起上气道开放和维持困难、术后气道梗阻和呼吸抑制,而70%~80%OSA患者却未被诊断,因此术前辨识0SA患者对麻醉医师尤为重要。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障碍 麻醉
  • 简介:摘要本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的临床表现进行了相关探讨,并对OSAS产生漏诊、误治的原因予以分析,并且提出了预防措施。

  • 标签: OSAS 表现 漏诊 误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全夜7小时的睡眠中发生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达30次以上或每小时超过5次且伴有相应临床症状者,即可诊断为SAHS。经无创通气治疗后,相应的临床症状随SA减少而改善有助于确立诊断。SAHS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治疗的主要依据。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每一位OSAS患者均应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包括减肥、控制饮食和体重、适当运动;戒酒、戒烟、停用镇静催眠药物及其他可引起或加重OSAS的药物;侧卧位睡眠;适当抬高床头;白天避免过度劳累。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是由于上气道狭窄或阻塞造成睡眠时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低通气,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睡眠结构紊乱。患者有晨起头痛、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疲倦、性功能下降等症状,并可有心、肺、脑、肾、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效果不一。随着近年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各型无创呼吸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逐渐成为OSA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本文对近年来OSAS的通气治疗进展加以综述。

  • 标签: 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监测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62例有潜在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采用多导睡眠仪监测的实践,总结了监测中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监测结果单纯打鼾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37例,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1例,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指低通气与阻塞性)16例,2例因监测中病情变化中止监测,转送病房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做好监测前的指导、监测中密切观察监测指标是减少患者危险因素及顺利完成监测的重要护理措施。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医学界已经发现肥胖常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多种临床现象并存,这些现象通常具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主要是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发生了障碍,因此早期把这些临床现象称为“代谢障碍综合”,以后逐渐发现具备这些临床特征的人群,很容易发展引起勤脉粥样硬化,发展到罹患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严重疾病,1998年WHO专家组将上述的临床症群正式命名为“代谢综合(Metabolics,Syndrome,MS)”。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Syndrome 临床现象 代谢障碍 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减少并发症提高家属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4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接受的52名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所有患儿均接受治疗胃肠减压治疗,依照治疗后不同的护理干预分为常规、集束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集束组患儿并发症发病率为7.69%远低于常规组34.62%;其护理满意度为96.15%远高于常规组73.08%,P<0.05。结论 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患儿时,搭配集束化护理干预更有助于降低疾病治疗风险,提升患儿家属对治疗、护理方案的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