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某医院收治的100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表现和疗效。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指标数据,发现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呼吸状况、氧合水平、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率、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愈和康复率。因此,在临床中应加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综合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呼吸机治疗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ICU接收的7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接收时间先后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早期阶段接受呼吸机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6%,高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时,早期阶段进行呼吸机治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产生,且还可改善患者血气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呼吸机治疗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治疗中,应用呼吸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呼吸机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呼吸机治疗后,应用呼吸机治疗的心率和血压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aO2、PaCO2情况和治疗之前相比,较为明显的提升,SBP和治疗前相比,有较为明显的降低,SaO2和治疗前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增高,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了很大的降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治疗中,有效的应用呼吸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具有临床实施的必要性。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机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护理措施。方法配合医生对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的抢救或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的抢救的护理配合尤其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如失血过多需输血时,尽量避免微栓塞加重ARDS。

  • 标签: 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凝血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ARDS患者40例,测定血浆蛋白C(PC)活性、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抗凝血酶(A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和肺损伤(LIS)评分,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RDS组PC活性、A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M、PAI-1、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RDS组血浆PC活性与LIS评分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AT、PAI-1抗原含量与LIS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ARDS患者存在着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即促凝血活性增加和纤溶活性降低,且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呈相关性。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凝血纤溶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诊断中的意义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24例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或者突发呼吸窘迫患者(检测组)进行BNP和NT-proBNP检查,判断心衰与否。另选110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但未做BNP、NT-proBNP检查的患者作为未检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诊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等相关资料。结果:与未检测对照组比较,检测组诊断时间[(24.2±6.4)min比(16.3±5.2)min]、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2.5±3.5)d比(8.5±4.5)d],死亡率显著降低(8.18%比4.84%),P均<0.05;两组平均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检测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利钠肽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ECMO治疗,根据患者肺部病情好转情况进行撤机,根据撤机后患者生存状况评估ECMO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成功组、治疗失败组。询问患者家属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分析ARDS患者ECMO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80例ARDS患者,经ECMO治疗成功44例,占55.00%,纳入治疗成功组;治疗失败36例,占45.00%,纳入治疗失败组。治疗失败组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例数多于治疗成功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均高于治疗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生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行CRRT治疗、血清MCP-1、sCD14、SP-D过表达是ARDS患者ECMO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行CRRT治疗、血清MCP-1、sCD14、SP-D过表达是ARDS患者ECMO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外膜肺氧合 治疗失败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喹硫平是一种精神类药品,过量服用可能会出现嗜睡、视物模糊、呼吸抑制、低血压和锥体外系反应,因过量服用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较为罕见。我们于2020年2月14日收治一例因服用过量喹硫平后出现昏迷、呼吸停止、低血压的患者,入院给予机械通气、血浆吸附、抗炎等治疗后,患者意识转清,顺利撤机拔管,病情好转出院。我们对该例喹硫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喹硫平中毒致ARDS的临床表现及胸部CT特点,旨在提高对喹硫平中毒的认识,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中毒 喹硫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是一种临床上和生物学上的异质性临床综合。考虑到由于病因、临床和分子表现形式的广泛差异而导致的ARDS异质性,目前的科学共识是,ARDS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系列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进行适当分类、识别和鉴定的病理生理过程。代谢组学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系统生物学领域,在作为跨学科平台的科学和医学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代谢组学为ARDS诊断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有望揭示ARDS背后的生物学过程,并在解决ARDS异质性和严重程度评估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为此,本文对有关ARDS代谢组学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并讨论了ARDS代谢组学研究的进展和遇到的主要障碍。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在治疗时机械损伤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8例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方法,观察组给予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观察两组患者在呼吸机参数设置、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呼吸机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指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儿的呼吸机治疗,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小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患儿的护理。方法2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营养和支持,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及呼吸机通气。结果18例积极配合治疗患儿治愈出院,5例好转出院,2例放弃治疗,护理有效率92%。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儿给予皮肤护理,保暖及保湿,营养支持与喂养,医院感染预防,PS及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护理、疼痛的护理、病情监测等,患儿的结局理想。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患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NRDS)的疗效,为NRDS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106例NRDS患儿被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手段,治疗组加用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呼吸窘迫缓解时间、气管插管率、缺氧并发症和2w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结果。结果治疗组的呼吸窘迫缓解时间、气管插管率、缺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2)d、26.8%、28.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0.614,χ2=19.265、9.503,均P<0.05);治疗组的2w后NBNA结果为(38.2±2.3),显著高于对照组(t=0.487,P<0.05)。治疗组治疗2w后的显效率64.3%,总有效率91.1%;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230、5.346,均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可有效治疗NRDS,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氨溴索注射液 综合疗法 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该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3例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氧饱和度(SaO2)、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氧合指数〔p(O2)/FiO2〕、肺损伤评分(Murray)及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arshll)。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IgA、IgM、IgG水平、SaO2、PEEP、p(O2) /FiO2水平、Marshll与Murr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PEEP、Marshll与Murray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IgA、IgM、IgG水平、SaO2、p(O2) /FiO2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缓解器官功能与肺损伤情况,效果显著。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功能 肺损伤评分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疗效的体会和感悟。方法采用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的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年收治的病例123例早产呼吸窘迫综合患儿分为两组,并且将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分为A组,共33例,肺表面活性药物联合鼻塞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NSIMV)分为B组,共90例,最终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为84.85%,B组有效率为95.56%,B(95.56%)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84.85%)组,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表面活性药物联合鼻塞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的有效率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的有效率高。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机械通气 肺表面活性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7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治疗组19例,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单纯性nCPAP治疗,治疗组早产儿应用INSURE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PO2、PO2/FiO2、PCO2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且其死亡率5.2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的早产儿应用INSURE能有助于稳定动脉血气,减轻气道阻力,缓解肺水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INSURE技术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ICU临床治疗100例分析,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发病原因将所选病例均分为两组,肺外源性组50例患者与肺内源性组50例患者,对两组均实施治疗措施,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肺外源性组与肺内源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进行比较,肺内源性组的相关ICU项目数据相对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外源性组与肺内源性组患者的7d内死亡率相比,肺内源性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ICU总死亡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结论与肺外源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相比,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临床治疗中应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治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外源性 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