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监测,实验组则接受全面监测以及护理,对比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监测护理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监测以及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有效的监测以及护理,可以较好提高患者的康复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不同部位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内手术部位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行胃肠外科手术的9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患者(48例)为观察组;同期行手术治疗无感染症状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60岁、合并慢性疾病、手术时间>60min、术中低体温、术前1d备皮等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引发因素较多,临床只有采取有效预防性措施及给予积极治疗,才可减少或避免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对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胃肠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工作在控制手术室切口部位感染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控制手术室切口部位感染中应用干预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 手术室 切口部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不同方法下特殊部位骨巨细胞瘤的成像,选择最优成像方法以提高诊断鉴别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近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对比分析CT、MRI和DSA下的临床影像。结果CT无明显钙化,骨质破坏边缘清楚,有完整或不完整硬化边,无明显骨膜反应;MRI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或稍高为主的混杂信号,信号不均匀;DSA可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肿瘤供血丰富且供血动脉增粗扭曲。结论充分认识骨巨细胞瘤的CT、MRI及DSA常见表现及各自特点,在诊断时运用合适方法对病历分析及合理利用资源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骼 骨巨细胞瘤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分析了导致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一些危险性因素,并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整理、分析了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共计2318例次,这些患者均在本院实施了手术治疗。在研究的过程中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将患者出现感染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类。结果经过本院的整理分析后我们发现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可能有很多的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现象。例如在本次分析中,本院的2318例次患者中有52例次的患者出现了感染的现象,经过研究后我们发现患者的感染现象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为因素的影响;而是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对这52例次的患者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患者的感染得到了治愈。结论手术感染是比较常见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 标签: 手术部位 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 预防措施
  • 简介:背景尽管常规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但结肠、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发生率及高额费用问题依然存在。已有54个国家批准庆大霉素胶原海绵作为一种局部抗生素植入剂应用于外科手术,自1985年以来有超过100万患者接受此种治疗方式。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性使用 胶原海绵 庆大霉素 局部使用 结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普外科手术引发手术部位感染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并为此推出相应的预防策略进行探讨。方法抽取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本院收治的普外科住院患者39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部位感染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395例患者经过普外科手术后,有15例患者出现了感染情况,因此总感染率为3.8%,其中阑尾切除术后感染率为7.1%,而乳腺癌肿瘤手术和肠道手术术后感染率为5%,胃手术术后感染率为4.56%,其他手术术后感染为6.8%,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普外科手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具体表现为手术污染原因、患者本身内在原因、抗生素的应用不规范以及手术时间过长等等。结论针对普外科手术引起的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应及时的据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来进行解决,比如可采取缩短手术时间、强化患者体质的改善、维持好患者的营养摄入,助长患者免疫抵抗力,规范使用抗生素药物以及加强对手术室的规范管理等。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原因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13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9,传统开腹式治疗)与观察组(n=69,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相关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特殊部位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 手术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策略对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依据手术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2例,实验组患者予以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策略,对手术部位感染具有积极的控制效果,还可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 手术部位感染 效果研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了解胸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调查某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胸心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监测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等,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手术患者1953例,手术部位感染31例,发病率1.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恶性肿瘤、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手术时长OR(95%CI)分别为8.48(1.12~63.98)、3.99(1.15~13.83)、2.54(1.07~6.02)、2.11(1.01~4.39),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应针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胸心外科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前胆管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对胆管肿瘤的治疗仍然疗效差,外科手术治疗风险大,费用高,并发症多,手术切除机会小,治疗非常棘手.经消化内科内镜下治疗结合外科或者放化疗,安全性明显提高,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尤其年老体弱不适合较大型手术的病人更是首选。

  • 标签:
  • 简介: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某医院78例特殊部位(颜面部、会阴部、四肢关节处)血管瘤患儿给予口服普萘洛尔进行治疗。用药方案为:口服普萘洛尔起始量1.2mg/kg/d,同时监测患儿深度睡眠时的心率,如有异常,立即减量或停药随诊,无异常加量至1.5mg/kg/d后监测,出院后继续服药,治疗时间为半年,每月一次门诊随诊,及时观测患儿血管瘤质地、大小、颜色变化及不良反应,并用Achauer评分法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评分为Ⅳ级(优),瘤体缩小76%~100%,38例;Ⅲ级(好),瘤体缩小51%~75%,31例;Ⅱ级(中),瘤体缩小26%~50%,8例;I级(差),瘤体缩小〈25%,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85%,均为心率迟缓。结论:虽然必须进行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安全性,但对于治疗特殊部位血管瘤普萘洛尔可作为一线治疗或作为一个多通道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特殊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预防、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有效措施,确保更好地维护患者和自身的权益。方法通过手术室环境质量、术前、术中及术后等途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常规。结果实施环节控制有效预防了手术部位的感染。结论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治疗的重要场所,同时也存在着手术部位感染隐患。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必须加强专业技能学习,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规范各种医疗护理行为,完善规章制度,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预防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探讨ICU患者不同部位黏膜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措施。研究方法:通过对ICU患者黏膜压力性损伤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护理方式。研究结果:针对ICU患者不同部位黏膜压力性损伤的形成诊断标准与治疗方式开展分析,开发科学合理的分级系统,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及预防策略,降低黏膜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概率,从而仅供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黏膜压力性损伤 ICU 部位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患者数量为76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分组应用奇偶法形式,2组均38例,常规管理纳入到对照组之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护理质量分值、感染情况、卫生检测合格情况开展比较。结果:(1)观察组管理质量、环境管理、沟通交流、消毒清洁、细菌监测、护理文书质量分值较之于对照组得以提升,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2)观察组(0.00%)的手术患者感染率较之于对照组(15.79%)得以下降,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3)较之于对照组(81.58%、73.68%、76.32%),其观察组(97.37%、92.11%、94.74%)手卫生、物表卫生、空气卫生检测合格率有所提升,期间差异性水平较高,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手术部位感染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各个年龄的小儿静脉注射留置针位置和时长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在收治的不同年龄住院患儿共计5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年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部位和留置时间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患儿的留置针穿刺点有所不同,新生儿和婴儿以头部静脉穿刺为主,3岁以上患儿则以四肢血管为主。学龄儿的静脉留置时间最长,婴幼儿最短。结论新生儿和婴儿均应该选择头部作为留置部位,幼儿可选择四肢作为穿刺点,临床中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适宜的静脉作为穿刺点,以便将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控制在最佳时间。

  • 标签: 穿刺 静脉留置针 护理 患儿
  • 简介:这里介绍一下伸展教练胜本昌希女士设计的以局部减肥为目的的15种方法。进行了目标要求的次数,尽管强度很大但效果很好,能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让在意的部位紧致起来吧!

  • 标签: 局部减肥 普拉提 腰围 腹部 美腿
  • 简介:目的采用国际通行的CIF病例表格式的临床诊断学对比方法,验证气色形态手诊与脑动脉硬化症的符合率。方法根据气色形态手诊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标准,随机、双盲从人群中抽取有诊断结果的50例患者,并按照同样方法设置无手诊信息的对照组50例;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对两组进行最终确诊。通过对各种数据的综合分析,了解气色形态手诊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气色形态手诊与现代诊断标准相比较,具有较高的吻合率。结论脑动脉硬化症与手部特定部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手部特定部位的气色变化与那动脉硬化症之间有较高的吻合率。

  • 标签: 脑动脉硬化症 气色形态手诊 影像检查
  •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医疗设备也在不断得到更新,以我院为例,我科引进日本岛津shimadzu平板数字化X线多功能透视摄影系统,可以通过显示器的直接观察,透视下点片直接成像,使投照部位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由于固定线管球无法满足特殊部位的投照需要,在使用过程中给工作带来不便,增加投照难度,特将“认为在本机上较难实现的”跟骨、髌骨轴位和颞颌关节张闭口位的检查,进行一些投照技术方面的革新,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影像依据。

  • 标签: 日本岛津 轴位 颞颌关节张闭口 透视点片 投照技术 X线 固定管球 放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