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患者临床微创手术中的不同切口部位切口效果。方法以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20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行经脐周切口治疗,观察组行经脐切口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外观满意度为97%,对照组为82%,P<0.05。结论在阑尾炎手术中采用经脐切口和经脐周切口治疗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经脐额切口手术的愈合外观更令患者满意。

  • 标签: 阑尾炎 微创手术 切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部位手术后应用吗啡硬膜外镇痛(PCEA)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何区别。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骨科下肢手术和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各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骨科组和妇产科组。两组患者均应用吗啡加左布比卡因行PCEA.并在24h内随访观察患者镇痛效果(VA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区别。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妇产科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骨科组(P<0.05);骨科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妇产科组(P<0.05或P<0.01)。结论吗啡PCEA用于骨科下肢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而应用在妇产科手术后则恶心呕吐多发,患者满意度低。

  • 标签: 吗啡 术后硬膜外镇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胸外科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心外科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患者有无基础疾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无手术植入物及切口的分类情况,分析计算手术的感染率。结果60例手术患者中共7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1.1%。患者的不同年龄、手术持续时间、切口分类、胸腔引流与气管插管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的患者,术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依据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感染综合防治措施后,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心胸外科 手术 感染 危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部位感染率控制中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行择期手术患者中选取90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00例,对照组45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面性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全面性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室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流感是全球各国首个重点监测的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群的身体健康。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于2009年7月被确定为中国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开展流感病原检测工作。同时,该区瑞金医院被定为国家级流感监测点医院,开展类流感病例病原学监测采样工作。为探索影响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因素,提高检测阳性率,进而早发现、早诊断流感病例,

  • 标签: 流感 人群监测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行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共收治的40例桡动脉穿刺及42例股动脉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不同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心律失常及血管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桡动脉穿刺组患者穿刺部位血肿及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对于术后并发症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预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穿刺部位 并发症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处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黑色素细胞培植术治疗在白癜风面积大小和部位不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我们的研究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接收10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的发病部位以及皮损面积进行分组,病灶在面部的为A组,躯干的为B组,四肢的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按照部位分组三组患者的治疗痊愈率分别为93.94%,90.91%和84.85%;皮损面积分组三组患者的治疗痊愈率分别为100%,94.62%和76.47%。结论:对于白癜风患者采取黑色素细胞培植术具有显著的疗效,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也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与疼痛感,真正实现无痛治疗,并且术后患者的肤色均匀,也不会留疤痕,该治疗措施可行性较高。

  • 标签: 黑色素细胞 培植术 白癜风 面积大小 部位不同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对策,能有效控制或者避免并发症发生。方法:对986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穿刺部位发生各种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以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策。结果:986例行脑血管造影术,经股动脉穿刺一次穿刺手术成功968例,成功率为98.1%,术后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出现出血2例,血肿10例,假性动脉瘤5例,动静脉瘘1例,腰酸背痛20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皮肤损害2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难免发生,进行严密观察和预见性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术 并发症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因素及防治对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 某 院 342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感染组 49例,正常组患者 29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患者的年龄> 60岁、糖尿病、肥胖分别为 25、 36和 36例,比例分别为 51. 0%、 73. 5%和 73. 5%,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在急诊手术、污染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烧伤手术、胃肠道手术分别为 33( 67. 3%)、 29( 59. 2%)、 54( 110. 2%)、 9( 18. 4%)、 17( 34. 7%)例,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外科患者采取手术进行治疗时,可从患者自身、医院方面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可能性。

  • 标签: 普通外科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初期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初期妊娠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术后行B超下清宫治疗。结果18例患者血管内介入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一周清宫未出现大出血等情况,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在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初期妊娠,可有效避免患者手术痛苦和生命危险,又可完整保留患者的子宫,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治疗 瘢痕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胰岛素注射方法配合护理干预用于儿童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儿童糖尿病患者82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应用多次同部位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选择胰岛素部位轮换注射治疗,均实施对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77±0.7)mmol/l、(7.97±0.9)mmol/l、(9.81±1.1)%,均优于对照组(6.32±0.6)mmol/l、(9.61±1.1)mmol/l、(8.3±2.0)%;观察组餐后2h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注射意外发生率为6.67%,对照组20%。结论胰岛素皮下注射部位轮换治疗儿童糖尿病患者,配合有效护理,能够更有效改善皮下产生硬结、脂肪增生的情况,并能很好的控制血糖,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 硬结 脂肪增生 血糖波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理措施,早期发现和处理急诊PCI术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后穿刺部位并发症。方法对2009年至2012年急诊行PCI术且联合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122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巡视病人,加强病情观察,尽量早的发现穿刺部位并发症的迹象,及早处理,对减少进一步的损伤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PCI术后 替罗非班 穿刺部位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不同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的时间,为临床提供最佳的穿刺部位,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方法将病人分为5组,A组选择颈外静脉,B组选择上肢头静脉近心端,C组选择上肢头静脉远心端,D组选择手背静脉,E组选择大稳静脉。结论颈外静脉及上肢头静脉近心端为输注甘露醇的最佳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甘露醇 静脉炎 观察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对皮肤科皮损发生在压疮好发部位患者进行压疮预防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我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 132 例皮损发生在 压疮 好发部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 2 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 5%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1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5% 显著高于对照组 85% ,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对皮肤科皮疹发生在压疮好发部位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皮肤科,皮损,压疮好发部位,发生率,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上肢贵要静脉与下肢大隐静脉穿刺留置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异位率。方法各选取6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经上肢贵要静脉和下肢大隐静脉留置PICC并对其发生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使用下肢大隐静脉置入PICC的异位率为0,选用上肢贵要静脉置入PICC的异位率为9.23%。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使用下肢大隐静脉留置PICC的成功率要明显优于上肢贵要静脉。

  • 标签: 上肢贵要静脉 下肢大隐静脉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中心静脉 异位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5月-2016年9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5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结果257例手术患者中共12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4.67%。其中阑尾切除术的感染率与肠道手术、胃手术、乳腺肿物或肿瘤手术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情况、患者内在原因(高龄、心理因素、合并症)等是导致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确定引起普外科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并及时做好科学规范的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缩短康复时间。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普外科手术 预防策略 易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