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太原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风险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太原市监测医院2015—2017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以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用描述、分析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6621例,20~30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多(19.57%),其次为0~3岁组(16.93%);职业以托幼儿童(16.36%)最多,其次为家务及待业(15.03%),学生(13.43%);临床症状腹泻(90.36%),腹痛(50.54%)、呕吐(41.41%);检出致病菌毒153株,主要为诺如病毒(57.52%),致泻大肠埃希氏菌(23.53%),沙门氏菌(14.38%);可疑食品主要为水果(18.26%)、粮食制品(17.18%)、肉制品(11.37%);水果等五类原因食品进食-发病时间间隔、不同级别医院接诊就诊人数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诺如病毒、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是太原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应加强蔬果、米面、肉制品的监测,针对重点人群需加强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积极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致病菌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检测,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并做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方法从本院提取200例临床手术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并根据手术室医院造成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寻找出应对感染的策略。而观察组则是在患者感染的基础上寻找手术室感染的因素和应对策略以及控制管理。结果根据200例手术患者共发生20例的感染,其中对照组感染率为16%;试验组感染率为4%,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室医院的感染原因,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做更好的预防和控制介入手术室医院的感染。结论根据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时落实好预防感染的措施,以此来提高手术室的质量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手术室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监测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倍剂量的复方绛纤汤和三对肝癌并发肝肺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肝癌并发肝肺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动脉血氧分压、肺内动脉压力、胆汁酸、谷草转氨酶、谷酰转肽酶的数值、平均死亡时间的变化,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论通过双倍剂量的三和复方绛纤汤等对肝癌并发肝肺综合征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劳动能力改善突显。

  • 标签: 三氧 复方绛纤汤 治疗 肝肺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甲那明在感染后咳嗽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3月—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治疗)与观察组(口服复方甲那明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78.9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2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甲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复方甲氧那明 感染后咳嗽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34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9.4%;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应用高压方法比采用常规性支持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高压氧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脑梗死后抑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31/4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HAMD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下降趋势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高压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抑郁状态,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脑梗死后抑郁症 NIHSS HAMD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低氧血症的治疗中高流量湿化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术后的患者98例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结合患者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人工面罩湿化吸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高流量湿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脱机后气道湿化效果以及相应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脱机后的气道湿化效果对比中,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低氧血症的处理中高流量湿化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气道湿化状况,同时改善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高流量湿化氧疗 体外循环术 机械通气 低氧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心脏听诊联合经皮血饱和度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江阴市出生的新生儿(6049例)当分析的对象,所有新生儿均进行心脏听诊和经皮血饱和度测定,分单纯心脏听诊组、单纯经皮血饱和度测定组以及联合组,阳性患儿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总结筛查情况。结果联合组确诊率大于单纯经皮血饱和度测定组、单纯心脏听诊组,差异显著,P<0.05。单纯经皮血饱和度测定组确诊率大于单纯心脏听诊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58例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肺动脉闭锁、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法洛四联症、复杂型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分别是1例、1例、1例、4例、4例、7例、8例、10例、22例。结论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心脏听诊联合经皮血饱和度测定的应用价值高,确诊率很高。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听诊 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熊去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选取12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熊去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33%,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采用熊去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实施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S-腺苷蛋氨酸 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6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3)和治疗组(n=53),对照组单纯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比较两组代谢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代谢指标统计比较,对照组CaO2、ScvO2显著低于治疗组,其ERO2则显著高于治疗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治疗组FEV1、PE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可积极改善代谢和肺功能,值得临床借鉴和深度推广普及。

  • 标签: 氧代谢 肺功能 慢阻肺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纳洛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配合足三里注射甲氯普胺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4例急性性胃肠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等),观察组给予葛根芩连汤配合足三里注射甲氯普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芩连汤配合足三里注射甲氯普胺治疗急性胃肠炎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葛根芩连汤 足三里 甲氧氯普胺 急性胃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持续质量改进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专项整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7年9月,我院开展了降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在这一背景下,以我院2017年7月—2017年12月随机抽取的80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合理性以及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30例患者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37.50%。经点评,75例用药合理,合理率93.75%。结论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利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I类切口围手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规范化,促进医疗质量提高,保障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类切口 围术期 抗菌药物 PDCA持续质量改进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了解城市供水单位应急处置能力。方法监测点、检测项目按《城市供水水质标准》要求进行,水质评价标准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结果突发事件中,水质监测合格率仅为16.67%。结论城市供水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水质处置能力不足,应加强能力建设,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 标签: 饮水安全 突发事件 处置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以及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同时,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实施监测,根据不同的监测结果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来对其应用结果进行研究。同时,还必须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在30例患者经过持续颅内压监测时,有8例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变化,颅内压升高,超过5.4kPa,立即对其给予去骨瓣减压术,所有患者得到颅内压均得到有效控制,且恢复良好;其余22例患者在病程持续7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升高现象,但未达到手术指标,经过积极的处理,颅内压下降。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颅内压监测,能够帮助准确的判断病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再辅以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针对县级二级医院2017年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予以分析。方法选取本医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送检各类标本3565份,对其多重耐药菌情况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各类标本共3565份,检出病原微生物838株,标本检出阳性率23.5﹪,其中检出多重耐药菌340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40.6%,社区感染330株,占97.1%,医院感染10株、占2.9%。我院多重耐药菌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率位居第一,器官腔隙感染次之、泌尿系统感染排第三位。结论加强医院多重耐药菌情况分析,掌握多重耐药菌特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其管理方案,是保障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的重要方式。

  • 标签: 县级医院 多重耐药菌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宣汉县不同行业的餐食具卫生状况,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标准和检验方法对餐食具进行抽检和检验。结果2011年抽取不同行业餐食具共1219份,合格1037份,合格率85%。结论宣汉县部分行业消毒效果的合格

  • 标签: 餐食具 大肠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滨湖区15岁以下儿童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情况,以利于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方法对滨湖区AFP监测系统内2012—2016年报告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发病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滨湖区2012—2016年AFP年平均发病率为2.34/10万,发病率无显著季节性,病例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孩发病率显著高于女孩,所有病例均完成相应月龄的脊灰疫苗免疫。结论滨湖区2012—2016年AFP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所有AFP病例均由省、市级医院报告,应加强对县区级医院的培训,加强监测敏感性。

  • 标签: 急性迟缓性麻痹 监测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发性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42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人术后进行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监测指导临床治疗。结果33例病人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指导减少脱水剂使用量,8例颅内压增高者导致了增加脱水剂使用量或再次手术处理,取得好的疗效。结论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术后的临床处理和疗效评估,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 简介:摘要分析2010~2014年铜川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状况,发现消毒效果不足之处,提出问题。方法对辖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室内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医护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医疗污水等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结果5年共采样辖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样品1265份,合格1229份,总合格率为97.15%。各年度合格率为95.49%、96.86%、98.10%、98.46%、97.07%。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医疗器械、使用中的消毒液、医疗污水的总合格率为93.80%、98.63%、98.96%、99.41%、90.24%、66.67%。结论铜川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总体效果良好,各年度各项目均无差异,医疗污水消毒效果较差,应加强医疗污水消毒及管理工作。

  • 标签: 医疗机构 消毒效果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内江市2011—2017年麻风病疫情情况。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法对内江市2011年—2017年这7年内的麻风病疫情的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全国麻风病管理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内江市2011—2017年麻风病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1—2017年全市共报告新发麻风病患者5例,其中东兴区3例,市中区1例,资中县1例,威远县、隆昌市无新复发病例;病例时间分布无明显季节性。5例患者均为男性,汉族4例,藏族1例;年龄分布30~39岁1例,40~49岁1例,50~59岁1例,60~69岁1例,70~79岁1例;4例农民,1例其他职业;文化程度1例大学、3例小学、1例文盲。患者均为新发病例,多菌型4例,占80%,少菌型1例,占20%,其中LL2例、BL2例、I1例。门诊就诊方式5例,占100%。5例患者就诊时无畸残1例,占20%,Ⅱ级畸残4例,占80%。从病人发病到确诊,5例患者病期从9个月到102个月不等,其中2年内1例,占20%,2~5年2例,占40%,大于5年2例,占40%。结论内江市的麻风病疫情监测情况呈现逐年改善的趋势,但是在疫情监测以及防治的过程中仍然出现很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根据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使麻风病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程度降低因病致残致畸率。

  • 标签: 内江市 2011&mdash 2017年 麻风病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