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职业病的临床诊断方式,对疾病特点及职业病防护要点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布鲁氏菌病职业病患者312例作为研究对象,用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特征、临床诊断等进行研究。结果:从布鲁氏菌病职业病患者临床表现单因素来讲,关节疼痛、肌肉痛检出率较高,同时经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能够辅助这一诊断,临床诊断准确度明显(P<0.05)。结论:布鲁氏菌病职业病临床多以关节疼痛为主要表征,临床诊断需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布鲁氏菌病职业病要以疾病预防为主导,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此防范这一职业病的出现。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职业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海口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职业高原、职业倦怠的负性体验,以期为改善护士职业高原、职业倦怠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于2022年10月—12月选取海口市某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取目的抽样法,对15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主题。结果 通过分析总结共提炼出支持资源不足、职业负担繁重、自我价值实现受阻3个主题以及10个亚主题,包括薪酬和福利待遇不足、家庭支持度不足、社会认可度不足、职业风险高、心理压力大、体力活动多、个人成就感低、对晋升感到希望渺茫、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处于迷茫状态、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职业心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处于职业高原的护士快速走出职业高原期,缓解对职业倦怠的感。

  • 标签:
  • 简介:摘要职业病是指在个体经济组织及企事业单位的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期间,因接触放射性物质、粉尘或其他有害有毒的物质而诱发的疾病,目前我国职业病患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职业病的现状并不乐观,每年平均有800人里面就有1名患有职业病或因公致残致死,目前针对职业病的鉴定及诊断我国已明确制定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然而治疗职业病所涉及权益是多方面的,也需要实施一定规范,才能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最大化的保障。笔者就职业病治疗规范化作如下综述。

  • 标签: 职业病 治疗 规范化
  • 简介:肝炎病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传染群体,从事肝炎疾病护理的护士,处于职业危害的危险之中,本文就肝病科常见的危险因素从意外伤害与肝炎病毒、疾病的独特性和职业的特殊性、紫外线的不良影响,消毒灭茵剂的影响、心理疲惫感等六个方面结合临床实际工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相对减轻对肝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

  • 标签: 肝病 护士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找出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从而稳定儿科护士人力资源。方法 通过相关问卷对儿科120名护士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儿科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为72.1%,主要表现在情感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两个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护士 职业倦怠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常见职业病的整体护理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常见的职业病病种,包括中毒、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尘肺和其他职业病等,共计12种。将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上述职业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各项指标,研究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减少,住院费用显著降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职业病的整体护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实施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职业病 整体护理 实施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99-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护策略。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县4所具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产房的助产人员,共计50人,设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取50例产房非助产人员作为对照,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医务人员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病率,进而分析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探讨降低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职业暴露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非电离辐射危害等多种因素;提高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严格认真洗手、避免针刺伤及利器损伤、意外暴露后的处理、产房定期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及预防接种并定期体检等防护策略可有效防护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暴露,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结论产房助产人员易发生经血传播疾病而威胁自身生命健康,因此产房助产人员在工作中应特别注意职业暴露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 标签: 产房 助产士 职业暴露 防护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专科临床实习护生进行调查,了解其职业损伤现状和职业防护措施的掌握。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94名护理专业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论不同学历、不同等级实习医院护生职业损伤发生无明显差别,职业损伤发生明显。护生职业防护意识不高,应该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意识。

  • 标签: 护理实习生 职业损伤 职业防护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开展,给手术室工作带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工作节奏的加快,新开展的手术耗时长,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的出现,使手术室成为一个“高危”的医院环境,但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社会中,已从侧重于对病人的保护发展到强调医患双方的双向保护,因此,职业损伤与职业防护成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1职业损伤1.1意外损伤:手术室人员接触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机会多,损伤后容易感染;在推、拉、搬重物、仪器、病人时造成碰伤、挫伤、扭伤;接触刀、剪、缝合针、布巾钳等锐器不仅可造成刺伤、切割伤,还可能被传染上疾病;术中血液、体液溅入眼睛、皮肤;手术室设备较多,如电刀、电钻等也可造成意外伤害。意外损伤中很多是由于防护意识淡薄,知识缺乏,基本技能不熟练,工作忙等因素造成。1.2工作环境对人的损伤:手术室特殊的环境要求,工作人员长期连续工作在密闭的环境中,特别是基层医院无良好的工作环境,室温不恒定、过冷、过热,穿脱衣服的麻烦很容易感冒或脱水。另外,手术室各种气味的混合造成空气的恶化,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如戊二醛对皮肤、黏膜、眼睛的刺激性较重,高频电刀使用时散发的气味,急诊肠道...

  • 标签: 人员职业 因素防护 手术室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某筑路公司设备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程度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措施建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调查分析。结果 该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相对较多,其中二氧化锰浓度、电焊烟尘、砂轮磨尘、二甲苯、木粉尘浓度、噪声等浓(强)度均超过职业卫生限值要求,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职业卫生限值要求。结论 化学有害因素危害较为严重,噪声危害较轻,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使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能够达到相关的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筑路设备生产 危害因素分析当前阶段,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并研究防护其损伤采取的相应措施。方法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各种危害因素造成的护士职业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其中锐器伤26人次,噪声损伤6人次,烫伤5人次,化学损伤6人次,血液污染7人次,心理损伤2人次。多种因素均可导致供应室护士身心健康的职业损伤,应该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来控制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化,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是减少职业危险因素对供应室护理人员伤害的有效途径,从而确保其人身安全。

  • 标签: 供应室 护士 职业损伤 防护
  • 简介:摘要通过探讨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安全护理的应对能力。根据实际情况,从管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增进防护知识和技巧,改善防护环境等几个方面建立一套适用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管理方案,使护理人员的防护观念和行为有了明显改进,自身素质明显提高,职业伤害明显减少。

  • 标签: 护理 职业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护理工作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工作之一,尤其是对于病情严重、复杂的患者更加重要。基于此,文章采用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六个角度出发,阐述了重症监护护理工作职业危害与防护,希望给予相关人士以参考。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 感染高危病区 安全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对我院急诊科3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率、针刺伤情况和针刺伤流程化处置执行情况、护理操作中的防护意识。结果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较低,尤其是年青护士防护意识差,针刺伤发生率高,针刺伤后流程化处置执行差。结论应加强急诊科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增强其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

  • 标签: 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成分制备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方法:本次研究将血站20名成分制备人员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实施相应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实施前后均进行安全防护质量评估,分析防护前后职业安全状况;结果:安全防护后各项职业安全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安全防护前,前后评分差异显著(P<0.05)。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次数,血液渗漏2件,针头刺伤1件;结论:通过对血站成分制备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进一步为职业人员工作提供安全保证。

  • 标签: 血站 成分制备人员 职业安全防护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面临的危险因素和感染机率、分布情况的调查分析,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期间,有58例次职业暴露发生者.结论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教育与培训,采取有效合理措施,是预防伤害事件发生、确保职业安全的关键.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Abstractobjectivethroughthemedicalstaffoccupationalexposurearefacedwiththeriskfactorsandtheinfection,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thedistriGbution,the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ofoccupationalexposuretothemedicalpersonnelwerediscussed.MethodsinourhospitalduringJanuary2012-DecemGber2014,themedicalstafftosharpinjuryandoccupationalexposureconditionswereinvestigated.Resultsduringtheperiod,58casesofoccupationalexposureocGcurred.Conclusionenhancingthemedicalstaffoccupationalprotectionconsciousness,strengtheneducationandtraining,takeeffectivemeasures,reasonableistopreGventharmincident,thekeytoensureoccupationalsafety.KeywordsMedicalpersonnel;Occupationalexposure;Preventionandcontrol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8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患者对护士的要求也随着越来越高,个性化的要求也不断增多。但护士面临客观方面的职业环境、主管方面的自身家庭角色的调整、职业能力匹配度等原因容易造成职业怠倦现象。针对护士出现职业怠倦现象可从畅通护士关爱机制、提升护士身心能力、合理规划自身职业发展等方面来消解职业怠倦,进而达到医患关系的和谐相处,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水平的目标。

  • 标签: 护士 职业怠倦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为了确保职业卫生安全和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增强企业职业卫生意识,为每一个员工生命健康负责,从根本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必须加强对企业和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文章从相关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方法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职业卫生工作 监督管理 方法探析 疾病防治